•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李翠芝

發表文章 139 篇
  • 《存在與時間2.0》讓1位演員面對1位觀眾,透過物件講述主人公馬仃的故事。
    上海

    「一個人的劇場」在疫情中異軍突起

    一場突如其來的Omicron新冠病毒傳染,重創了3、4月的演出季。繼深圳後,上海也相繼封城,整個南方演藝市場幾乎全倒。奇特的是,有一項演出卻率先突圍,在4月底5月初上演,並將在各城市巡演,目前已是一票難求。這項演出就是「一個人的劇場」的實驗戲劇《存在與時間2.0》,某種意義上,它也非常符合文化部門有關疫情期間上座率的要求。

    文字|李翠芝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數字梅蘭芳》讓26歲梅蘭芳(左)在大螢幕上與觀眾侃侃而談。
    上海

    「元宇宙+戲劇」碰撞出表演形式新火花

    自從臉書宣布全面進軍元宇宙以來,資本和市場立刻陷入狂歡,中國的演藝行業也不例外,各種表演形式都想和虛實空間交互的「元宇宙」碰撞出火花來。

    文字|李翠芝
    第345期 / 2022年03月號
  • 飛豬旅行推出的《重慶長江遊輪劇本殺》。
    上海

    新型沉浸式體驗「劇本殺」備受年輕族群歡迎

    「劇本殺」脫胎於桌遊型推理遊戲,提供的是一種深度的角色和故事體驗,融互動、體驗、社交、表演為一體,透過劇情進行人物交流和演繹探討,共同揭開秘密或發現真相。

    文字|李翠芝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 秦淮.戲院裡」的沉浸式戲劇《上元燈彩圖》。
    上海

    演藝產業的商業複製摧殘藝術創作與市場

    資本熱錢不顧藝術規律瘋狂跑馬圈地已不是什麼秘密,演藝產業也由此野蠻生長。表演藝術創作日益淪陷為商業機器的生產流水線。

    文字|李翠芝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首次明確規定演藝人員應當自覺遵守的從業規範。
    上海

    演出協會定出規矩讓劣跡藝人沒「戲」唱

    近年來中國一些知名藝人從偷稅漏稅到醉駕逃逸、從嫖娼劣跡到家暴出軌、從學術造假到抄襲侵權、從虛假代言到假唱欺騙負面消息層出不窮。

    文字|李翠芝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2020 線上演藝發展峰會現場。
    上海

    疫後演藝新發展 「戲」節藏在「虛空」中

    十一月中由上海「演藝大世界」舉辦的「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邀請廿多家演藝行業的領軍機構,透過內容創作、跨界合作、劇場革新、商業模式、平台融合、技術應用六大主題,討論在疫情之後演藝產業發展的新未來,活動全程採取現場+錄播+直播結合,而未來感、科幻感的峰會舞台,則勾勒出演藝直播的最新形態。但演藝內容從線下轉到線上,轉換的又豈止是場景?

    文字|李翠芝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新天地上演的「噗哧脫口秀」。
    上海

    一笑值千金! 「脫口秀」是門好生意

    九月底十月初。魔都落英繽紛。「票子有嗎?票子有嗎?」「我花八百從黃牛手裡買的,聽說票價兩百多的已經炒到一兩千了。」演出館外年輕人絡繹不絕,互相探詢。這一幕發生在號稱時尚生活銷金窟的新天地。這裡沒有名家大牌,也沒有名團名劇;有的僅僅只是一場場簡簡單單的脫口秀而已!

    文字|李翠芝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崑曲《浮生六記》為新天地壹號會所量身訂製的老洋房版。
    上海

    演藝產業覓生機 「新勾欄瓦舍」儼然成形

    肺炎疫情對表演藝術產業帶來了重大的改變,雖然線上演出和雲劇場成了業界人士的時髦話題,但值得觀察的新動向是:表演藝術被疫情逼得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即從室內走向戶外,從劇院走向市集,從藝術走向生活。表演藝術界從舞台走回民間,再造昔時的「勾欄瓦舍」既可欣賞娛樂表演,又可吃喝玩樂的商業遊藝市集,把以往的觀演行為從一種娛樂消費轉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文字|李翠芝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 《五虎上將》中的趙雲。
    特別企畫 Feature

    上海 解封之後的「疫」想天開vs.「藝」想天開

    疫情趨緩下,中國的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宣布營業性演出場所可以恢復演出,但販售座位數不能超過最大核載量的30%,對靠市場生存的演出企業來說,相當於演一場賠一場,30%的票房也許連場租都不夠。在此狀況下,表演藝術圈的各種求生方式紛紛出籠,或與電競產業合作,在電競賽事中表演與遊戲內容相關的舞蹈,透過直播而名利雙收;或如沉浸式戲劇《無眠之夜》特地與電商平台合作,另行製作線上帶貨直播,拓展潛在的產業價值

    文字|李翠芝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太陽馬戲團在中國的專屬駐場劇院「杭州新天地太陽劇場」。
    上海

    十五億人民幣的豪賭 「太陽」要在東方再起?

    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因高達九億美金的嚴重債務問題,必須面對破產的申請,但肺炎疫情讓票房收入驟減,只得解雇近95%的員工。但其大股東上海復星國際集團表示,因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因此太陽馬戲團在中國的業務正在恢復,杭州駐演也正在準備演出。但耗時五年、耗資十五億人民幣的杭州大秀《X綺幻之境》是否能成功讓中國觀眾買單,讓「太陽」重新在中國升起呢?

    文字|李翠芝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 上崑「雲排練」。
    上海

    「疫」波未平「疫」波又起 「雲演出」成救命良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東方燒到西方,歐美表演重鎮如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都高掛停演牌,上海也持續停演四月份預排劇碼。為了讓show繼續go on,以網路線上表演為媒介,提供給觀眾欣賞的「雲演出」成了中國眾多演藝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應對之策。滬上京崑越滬淮五大劇種紛紛和抖音、B站等網路平台合作,在劇團內開啟了「雲表演」「雲排練」「雲劇場」的線上直播演出方式。

    文字|李翠芝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號稱全國規模最大的武漢琴台大劇院,如今門可羅雀。
    上海

    「疫」想不到 大陸演出票房巨損廿億

    春節期間爆發的病毒疫情,讓幾乎所有行業遭到重創,首當其衝的正是表演藝術行業,因政府防疫守則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應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如劇院等演出場所),讓演出紛紛取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剛發布的《致全國演藝同仁倡議書》坦言:「二○二○年一至三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兩萬場,直接票房損失已超過廿億元人民幣。」

    文字|李翠芝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 《知音號》在真實的同名輪船上演出,船上每個角落都是故事發生地。
    上海

    演出量大爆發 「沉浸式演藝」已成最夯熱潮

    回顧過去一年的中國表演藝術,最能代表年度發展特點的就是「沉浸式演藝」了,從上海引進英國製作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以來,中國本產的沉浸式表演風起雲湧,其中也有不少屢創票房佳績,也讓沉浸式演藝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將在未來快速普及並成為主流演出。但究其內涵,照貓畫虎的有之,炒作噱頭的亦有之,還須編導演們在艱辛的創作之路繼續探索。

    文字|李翠芝
    第325期 / 2020年01月號
  • 《大宋武俠城》中的〈獅子樓武松殺西門〉一段。
    上海

    沉浸式實景劇《大宋武俠城》 爆紅為哪般?

    深秋至歲末正是觀光旅行和觀劇演出的黃金季節,為時一個月的上海國際藝術節紛呈中外名家名劇,更是熱鬧非凡。但無論是擁有豪華劇院和演藝市場的京滬院線,或其他一線城市的大小戲劇節,都被一齣名不見經傳的實景劇遮去了光芒,誰也沒有想到這帶著土味的演出,在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的點閱率和話題熱度榜上高居顯赫位置,爆紅程度幾乎讓中國所有演出相形遜色。

    文字|李翠芝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德齡與慈禧》由盧燕(左)與濮存昕(右)兩位大咖主演,備受矚目。
    上海

    「神劇」來臨 上海首啟實名制購票阻擊「黃牛」

    曾由香港話劇團搬上舞台的經典劇作《德齡與慈禧》,今年重新復排,並邀來九二高齡的資深影后盧燕與中國劇場界的大腕演員濮存昕主演,號稱「鑽石劇本,黃金卡司」,在北京演出時已造成票券秒殺盛況,九月的上海演出,也引來黃牛蠢蠢欲動,為此上海大劇院率先推出全場實名購票、憑身分證入場且不得轉讓的措施,讓黃牛無法從中作亂牟利。

    文字|李翠芝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桂劇「《七步吟》海報。
    上海

    「一雞三吃」暗箱操作 劇壇黑幕撕開一角?

    近期一篇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爆料文章引爆了京滬劇壇乃至整個戲劇界,文中寫出主管大陸戲劇藝術工作的某文化官員熱中創作戲曲劇本,並向各地戲曲院團推薦排演,作品上演後再申報代表專業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的「文華獎」,甚至一劇三團演,一本三稿酬,號稱「一雞三吃」雖然目前的爆料尚不足構成內幕交易的證據,但黑幕揭開一角後,接下來呢?

    文字|李翠芝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大眾力學》由素人演出,表演的是對他們來說刻骨銘心的經典戲劇或電影片段。
    上海

    劇壇殺出未來黑馬 素人表演「借力」打翻老戲骨

    六月上海戲氛滾滾,有田沁鑫策劃的「演藝大世界2019國際戲劇邀請展」,有老導演陳薪伊宣布推出新製,有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演出,還有靜安戲劇谷壹戲劇大賞與文華大獎的頒布,但在此同時,由非職業、草根素人在上海1862時尚中心演出的戲劇作品《大眾力學》卻引發了觀眾、媒體和戲劇評論者的追看,甚至認為它是「目前中國劇壇最好、最值得關注的一部作品」。

    文字|李翠芝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 戲曲電影《進京城》海報。
    上海

    透過電影富豪拉抬戲曲愛人 只是一場癡心夢?

    對現代傳播方式和市場意識極具前瞻性的上海,組建了國內第一個戲劇電影院線,並拉開了春季「上海戲劇電影展」帷幕,集中展映京劇《霸王別姬》、崑曲《景陽鐘》、滬劇《雷雨》、粵劇《柳毅奇緣》、越劇《西廂記》等戲劇電影。接下來上檔的「大片」是陣容堅強的《進京城》,編導主演皆為一時之選,但票房慘澹,證明影劇傳播也難為戲曲開創更多未來

    文字|李翠芝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上海市政府以21個演藝場館為中心構建起以「演藝大世界」為名的劇場群,並向全球優質演藝人才和資源廣發「英雄帖」。
    上海

    牛肉在哪裡? 「演藝大世界」向全球發英雄帖

    從三月發布的《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看來,上海演藝創作產能的嚴重不足,導致了演出市場和演出場所供大於求的假相。為向觀眾與市場端上「牛肉」,上海市政府以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廿一個場館為中心,構建起以「演藝大世界」為名的劇場群,並向全球廣發「英雄帖」,邀請優秀製作人、導演、演出團體、演藝經紀機構等以多種方式入駐。

    文字|李翠芝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知名音樂人李宗盛將在「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推出音樂劇製作。
    上海

    音樂劇成香餑餑 各路「音」雄逐鹿滬上

    中國的音樂劇蓬勃發展,而上海更成為中國音樂劇演出市場中,營運體量最大、市場活力最強的城市,在此勢頭下,上海宣布三月起舉辦首屆「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包含展演、論壇等多項活動將貫穿一整年,台灣流行樂大咖如李宗盛、周華健,香港劇場名導林奕華均有作品參與,各路「音」雄逐鹿滬上,為音樂劇今後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各種可能。

    文字|李翠芝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1234567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