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昆全本《牡丹亭》舞台呈现流光溢彩的多媒体设计,引发热烈讨论。(李翠芝 摄)
上海

上昆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后的春天

近半年受到疫情政策所限,许多演出不得不推迟,作为沪上演出标竿的上海大剧院,先是重磅推出新编昆曲《重逢牡丹亭》,以倒叙双梦的意象解构经典;接著政策全面开禁之际,上海昆剧团全力打造献演了汤显祖全本55出《牡丹亭》,两天3场长达8小时、上中下3本的接力演出,在上海大剧院掀起了观演热潮。上昆此时推动庞大的演出阵容,既显现上座率和售票的限制逐渐松解,更意味明春的演出市场有望回温,相较于其他临时喊卡的剧团而言,全本版的公开彩排与顺利上演,无疑是幸运且极具指标意义。

1999年上昆缩编35出经典版的导演郭小男,此番再度执导,打出了「极致的回归」美学理念,媒体和观众赞赏是传承40年建团气象、溯源经典昆曲之心、呈现精致华丽之相貌。而崭新的旋转舞台,表演区域的四分割设置,不暗场、不使用二道幕,演员替代道具检场人,转场时自然过渡到下一场景……无疑考验场景调度与演出节奏的掌控,依循原作原汁原味使用集唐诗,更是首度现身也颇具古韵情调。

至于舞台上多媒体投影和小桥扶栏,甚至对于著名曲牌,不同程度的浓缩精减,尤其〈惊梦〉一出中,流光溢彩的多媒体设计和满台生辉的大花神崭新造型,整个舞台的极致唯美和花团锦簇,引发了首演后种种对东方古典美学和现代视觉表达的热烈讨论,同时因为报纸、电视和网媒的宣发助力,有关上昆和全本《牡丹亭》献演的热议,竟然一夜间便达到数十万人次的阅读讨论流量。相信如能维持热度,借力在日后的演出里,再度展现明代市井风情各个阶层长篇史貌,上昆的非物质形象的艺术传承,想必会走得更丰美圆满。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