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半年度爆发疫情,让经济遭受重创,但另一方面却使表演艺术行业拓展了新赛道,呈现出风生水起的新景象。随著元宇宙概念兴起,以京沪为核心的NFT市场日益升温,传统演艺行业也在后疫情时代展开相关尝试。
打头阵的是东方演艺集团舞剧《只此青绿》,发售了6款NFT,每款限量4,000份,定价人民币19.9元,迅速售罄。上海交响乐团旋即推出第1款NFT——1段2分21秒的「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唱片」,由德国高亭公司于1929年为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录制的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的《魔法师之恋》组曲,也是19.9元,限量发行1万份,也被秒杀。接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发行了话剧《红楼梦》人物的Q版形象,这些3D图像可在手机上多角度展示,同样限量发行。据悉目前全国已有近10家表演艺术单位尝试发行了NFT,定价都在几十元至百元之间。
表演艺术的NFT除了是新的收藏载体,也被开发出多种线上、线下结合的使用可能,除了收藏价值外也连结了一定的福利券、演出票券兑换等会员权益,比如购买了NFT的观众,在未来购买票券或参与院团活动时,都会被赋予一定的权益。个别NFT也会以隐藏款盲盒形式上线,提高粉丝购买收藏的意愿,甚至在未来开发的「元宇宙」剧院内,还会成为观众和购买者专属的有价资产。据演出行业协会预测,包括表演艺术在内的NFT交易市场有望在2至3年间达到500亿到800亿元。
不过专家也提醒, NFT存在著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潜在风险,亦存在版权、品质、定价等问题。因此对传统表演艺术行业来说,发行NFT能否成为现有线上表演、演出录影播映两类数位化发展路径之外的第3种玩法,还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