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中国京沪汉广等大城、创下屡屡开卖加场售罄票房奇观的舞剧《红楼梦》,将在6月造访台湾!这出由江苏大剧院出品、「90后」中国新生代舞蹈家团队打造的新东方美学之作,因为经典注入现代意义而摘得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在12道冷光映照下的帷幔如薄纱般轻拂,观众将见证12位金钗执花而立,恍若从清人绝世之作《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绢画中款款走来;贾宝玉既是剧中人,也是叙述人,全剧以他的视角回望了「金陵十二钗」的生命历程。黛玉入贾府、元妃省亲、刘姥姥初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等书中名场景,也将在舞台一一呈现。
人物塑造:在符号解构中寻找灵魂共鸣
舞剧《红楼梦》既延续了传统戏曲的写意精神,又注入了现代舞蹈的锐利表达,在人物塑造、舞蹈语汇和舞台美学上,完成了对经典文本密码的创造性破译和转化。
舞剧分别以宝黛感情纠葛的主线与贾府家族兴衰的辅线,用传统章回体进行解构,两线并进串联全剧,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 〈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章目,既各自独立又串联成篇。其中不乏宝钗扑蝶、惜春作画、刘姥姥逛大观园、黛玉焚稿等剧情,还创造性地加入十二钗合体、探讨女性独立的新场面。
全剧将金陵十二钗的群像转化为流动的视觉符号系统。王熙凤的「指」语汇令人难忘:惩戒下人的指尖如刀,打小算盘的指节轻叩似珠落玉盘,赞许时的兰花指却暗藏锋芒。这种透过肢体语言对人物性格进行符号化提炼的手法,让观众无需台词便能捕捉到角色的复杂性。更精妙的是,十二位舞者的云肩设计暗合花语密码:黛玉的白梅象征孤傲,宝钗的牡丹隐喻富贵,探春的杏花指向青春凋零,每道褶皱都成为解码人物命运的密钥。
在〈花葬〉章节,十二钗褪去华服放散长发,以撕扯、翻滚的现代舞姿演绎女性觉醒,将封建礼教枷锁转化为具象化的肢体冲突。这种古今对话的处理,让观众在古典意象与现代精神的碰撞中,触摸到人物灵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