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妮爾
1989年生於台灣宜蘭,東華華文所創作組藝術碩士。向予書苑文化藝術工作室負責人。長年從事藝術文學專訪、側記、評論之工作。創作體裁橫跨散文、小說、劇本與童話。2018-2020年台灣表演藝術專案評論人;勵馨基金會《拾蒂》三部曲編劇;著有散文集《我家,或隔壁》、長篇小說《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從香港出發的疑問句,交出遍布宇宙的答覆
二○一九年的香港擾攘不休,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行政總監黃國威打了通電話給舞蹈藝術家邢亮,電話中,他問:「我們能為香港做些什麼?」這大哉問邢亮當下回答不出來,覺得擔子太大,何能承接?直到黃國威再問:「若找又一山人合作呢?」邢亮躊躇一會兒,便答應了。全新長篇形體作品《○》就此催生。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導演、演員
楊景翔 嘉義漢子的柔軟導演心
十八歲以前只懂三件事飆車、吉他及轉書,楊景翔因著母親一句:「你以後想幹嘛?」才真正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於是他帶著一把吉他到台北考試,就此踏進戲劇系、踏進表演藝術的世界,他發現:「我好喜歡看人演戲。」能導、能演、能寫的他,最愛的還是導演身分,答案簡單。「台灣的演員忙到幾乎沒時間看戲,編劇又總是埋著頭不斷寫,好像只有導演可以不斷看人演戲。」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無話可說不如用唱的 然後不斷地唱
他們有想過《我為你押韻情歌》會紅,但沒想到會如此長紅。情節描述一位潦倒的編劇遇見一名神秘女子,情節看似芭樂,實則韻味無窮。那年馮勃棣(Birdy)的劇本在台北文學獎中被雀屏中選,評審之一的李慧娜詢問楊景翔導演的可能,兩個當時初出茅廬的藝術家靠這齣戲打出知名度,叫好叫座巡演橫跨海內外,寫下台灣小劇場亮眼的成績。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劇演員
林玟圻Ctwo 不願約束你的溫柔
以《台灣有個好萊塢》中的表現受到矚目的林玟圻Ctwo,其實已在音樂劇舞台耕耘許久。回顧人生,有兩件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Ctwo的生命,一是唱歌,二是打鼓,從小參加朱宗慶打擊樂團學習打鼓起,起先只是興趣,最後竟跟他的生活牢牢綁在一起。外表喜感的他卻有細膩的心思,問他會想留下什麼給世人,他說:「我若留下什麼給後人,是不是就代表我要形塑他們成為我想像中的樣子?如果是這樣,我寧可什麼都不要留下。我不願約束他們。」
-
藝號人物 People 京劇名伶
朱安麗 老靈魂青春骨 劇場中重探認同
民國六十年代,朱安麗離開部落,進入台北陸光劇校就讀,有一段時間全然不敢張口說話,害怕被人發現她濃濃的部落口音,當時她得拋下母語習慣才終於站上舞台,如今是否得再度割捨什麼才能追本尋根?最新作品《女子安麗》,以一齣自傳式獨角戲,自問這回能否不用放棄任何認同,讓她回顧身為京劇演員的來時路,尋向所志,再一次成為南投「親愛部落」裡的泰雅族女子。
-
舞蹈 長弓舞蹈劇場《BOUT》
這一回合,是他們兄弟的事
由張堅豪等四兄弟組成的長弓舞蹈劇場,繼二○一七年邀請以色列編舞家Eyal Dadon編創從四兄弟的童年發想的《Bon 4 Bon》後,今年推出的新作《BOUT》則是由大哥張堅豪編創,透過「拳擊」概念,將兄弟間成長過程中的碰撞衝突搬上舞台╱擂台,讓每一次「出拳」都包藏著手足間不言自明的「對話」。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以記憶訴說城市 映照當下風景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今年推出三齣舞作,除駐團藝術家桑吉加的《Re-Mark》與喬楊的《Almost 55》,亦邀請到台灣藝術家陳芯宜與周書毅聯手打造之VR影像舞蹈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上三舞作的核心分別在於個體與歷史文化、歲月長河、自我情感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形塑出香港的城市風貌。
-
戲劇 自《十二怒漢》奪胎換骨
《十二》的探問 自由會不會是一場幻覺?
青年導演張凱福,幾年前的畢業製作以經典劇本《十二怒漢》為出發點,自此不斷思考還能如何與群眾對話,並將這幾年的想法與經驗匯聚成全新製作《十二》,與編劇張敦智搭擋,保留《十二怒漢》的陪審團原型,全面改寫內容,使其更靠近台灣文化。劇中以死刑議題,探問在民主社會裡,我們所謂的自由究竟是個人意志的展現,還是幻象一場?
-
戲劇 日本演藝界教父的瘋狂冒險
《人生、媽的太長。》 人要多可憐才有價值?
日本演藝界教父等級的松尾スズキ首次來台,於新作《人生、媽的太長。》裡大秀編導演三位一體的實力,以裹著喜劇外衣的荒謬日常重現悲劇的本質,讓人凝視淒慘光景的同時不自覺笑出聲來。與影視劇場雙棲的安藤玉恵搭檔這兩位均是熟悉日劇的觀眾絕無可能錯過的「By Player」,於戲中分別扛起四個角色,一方面餵養你鐘愛日本文化的餓,二方面解你對表演的渴。
-
專題
只要他們更完整,無論做什麼都好 洪千涵與洪唯堯的母親——劉慕琪
洪千涵與洪唯堯是台灣劇場圈少見的導演姊弟檔,而兩人創意之古靈精怪,也常讓觀眾出乎意料。到底是怎樣的家庭,會培養出這樣的藝術家姊弟?他們的母親劉慕琪透露了奇妙的巧合,原來她當年也曾希望走上戲劇之路,但從未用同樣的想法期待自己的小孩,沒想到姊弟倆一前一後,走上她的「第一志願」
-
專題
學舞蹈的人,需要經歷自己的人生 長弓舞蹈劇場四兄弟的母親——宋秀君
由張堅豪、張堅志、張堅貴與張鶴千四個兄弟組成的「長弓舞蹈劇場」,創立迄今已邁入第九年,表演足跡跨足海內外,成績有目共睹。成就兄弟四人舞蹈之路的,正是他們的母親宋秀君。她自己就是個愛舞之人,從事幼教工作之餘,還投入舞蹈教學,也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學舞跳舞,她說:「學舞蹈的人,需要經歷自己的人生,才能萃取出不同的歷練。」她比任何人都明白,必須要讓孩子繼續闖蕩碰撞,才能在困境中激發出獨一無二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