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音樂
一份遲交的作業 是出走也是回歸
前「蘇打綠」主力團員阿龔,大家熟悉的是他在演唱會舞台上拉中提琴的身影,但出身古典音樂科班的他,在蘇打綠休團的3年中,並未停歇音樂創作的腳步,發揮累積多年的編曲功力,在今年推出了原創專輯《第一章 KUNG's vol.1》,將自己的定位從「演奏者」轉為「作曲者」,與其他音樂家共同為作品織造更豐富的色彩。
 - 
                    
                        
                        柏林愛樂訪台演出同步全球衛星直播與戶外轉播 重現經典廣場感動
柏林愛樂管絃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為慶祝訪台20周年,將由第8任首席指揮基里爾.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首度率團登台。3場音樂會中,11月13日(週四)於國家音樂廳的演出,將進行全球衛星直播與戶外轉播,讓世界各地的樂迷與台北同步共享盛會。
 - 
                    
                        
國臺交啟動80周年盛典 攜手台灣音樂界邁向「交響臺灣2.0」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於2025年10月27日,在臺北市立文獻館樹心會館(原西本願寺會館)舉行盛大的80周年系列活動宣告記者會,而西本願寺正是當年興亞管絃樂團(國臺交前身)的樂團駐在地。此舉象徵樂團回到80年前的誕生地,回望歷史、致敬前人,並宣告新篇章正式啟航。
 - 
                    
                        
                        2025 C-LAB 聲響藝術節登場 一場「跨域實踐」展示與聲音哲學的對話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辦的「2025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於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30 日舉行,由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策劃,以「DIVERSONICS」為主題,聚焦當代音樂與聲響創製的前瞻與多樣性。活動節目形式包含展演、裝置、國際論壇、講座、工作坊、大師班等,總計超過 40 場次,邀請來自德國、法國、美國、阿根廷、盧森堡、日本、韓國、越南等多國聲音創作與演出者參與。值得注意的是,本屆節目近7成為新創或重製作品,展現 C-LAB 推動聲音藝術實驗的決心。
 - 
                    
                        
                        朱宗慶打擊樂團40周年啟動2.0時代 接班布局迎向「團體共治」
在歷經3年疫情的陰霾及2022年底倉庫火災的巨大衝擊後,朱宗慶打擊樂團不僅沒有氣餒,更展開了「JPG40倒數1000天計畫」。以樂團成立40周年當日為倒數期限,旨在邁向「朱團2.0」的蛻變目標。此計畫的核心宗旨是「生存為關鍵、永續為願景」,透過演奏、教學、研究、推廣各項工作的重整與變革,展現團隊「再燃鬥志、繼續前行」的決心。
 - 
                    
                        
                        臺中國家歌劇院10周年慶起跑 吉祥物「壺裡狗」與主題曲〈揚帆啟航〉登場
臺中國家歌劇院於2016年開幕,今年10月3日在中劇院舉辦10周年展演活動起跑茶會,邀請藝術界、產業界等數百位與劇院相關的人士與會。藝術總監邱瑗以永續場館、人才培育、多元展演這3個面向,分享營運成果及展望。可愛吉祥物「壺裡狗」也首度亮相,在10周年主題曲〈揚帆啟航〉合唱聲中圓滿結束。
 -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鯨之謎》交響音樂會亞洲首演
歷時3年、橫跨全球24個地點拍攝的國家地理紀錄片《鯨之謎》,將在2025年10月4日於台中圓滿戶外劇場舉行亞洲首演。這一天同時也是「世界動物日」,音樂會以免費入場的形式呈現,結合藝術與科學,呼應台灣長年投入的鯨豚保育,為觀眾帶來一場兼具感官震撼與生態思考的體驗。
 - 
                    
                        
                        接任「台東回響」音樂總監 旅歐指揮吳思潔為台東帶來國際視野
「台東回響樂團」成立於 2014 年,是目前台東唯一的民營管絃樂團。一路走來,以「回響即回鄉」為精神,持續深耕在地、扎根教育,也讓台東成為台灣音樂地圖上不可忽視的重要據點。今年邁入第 11 年的樂團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旅歐指揮吳思潔正式接任音樂總監,為東海岸注入更多國際視野與能量。
 - 
                    
                        
邁入第21年 TC音樂節以「來自新世界」帶來美好嚮往
邁入第21年的「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今年以「來自新世界」為題,象徵樂團再度邁開全新的一步。8月底起將在北、高、嘉舉行無指揮室內樂團巡演,並由音樂總監胡乃元與多年好友大提琴家蓋瑞.霍夫曼(Gary Hoffman)合作布拉姆斯《雙重協奏曲》,同場還將帶來德弗札克經典鉅作《來自新世界》交響曲。
 - 
                    
                        
                        2025 苗北藝術節 以「苗北初心.藝路風清」10月啟航
2025 苗北藝術節將於10月初至12月底盛大展開,以「苗北初心.藝路風清」為年度主題,顯示的既是對苗北藝文中心走過歷程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承諾,持續成為一個既有深度,又能讓民眾親近的城市藝文場域。
 - 
                    
                        
                        TSO亞洲巡演啟航 殷巴爾領軍奏響日韓六城之音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預計將於2025年10月展開日本與韓國的亞洲巡迴演出,是繼2019年美國巡演及疫情後首次踏上國際舞台。此次巡演由年近90歲的國際馬勒權威、桂冠指揮伊利亞胡.殷巴爾(Eliahu Inbal)領軍,將走訪福岡、熊本、防府、富川、統營與大邱共6座亞洲城市。
 - 
                    
                        
                        國家交響樂團5月展開日本巡演 多元曲目展現台灣文化力量
繼2023年美日巡演、2024年歐洲巡演後,國家交響樂團(NSO)將於2025年5月31日至6月4日出發,展開為期4場的日本巡演,行經東京三得利廳、東京歌劇城、大阪交響音樂廳與熊本縣立劇場,攜手國際知名音樂家,奏響來自台灣的動人樂章。而出發之前,也將在4月20日為台灣樂迷演出行前音樂會。
 - 
                    
                        
                        薪火相傳40載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系列演出盛大慶祝
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團體之一,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下簡稱台北愛樂)自1985年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交響音樂的表演、創新與與推廣。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Henry Mazer)以深厚的音樂涵養啟蒙並帶領樂團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出無數優秀音樂人才,奠定其在國內外音樂界的重要地位。從草創到成熟,台北愛樂始終秉持專業與熱情,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交響之路。今年,樂團正式邁入第40個年頭,不僅是對過往歷程的致敬,也為未來的發展揭開全新篇章。
 - 
                    
                        
                        臺師大、長榮交響樂團與指揮梵志登 共同培育音樂新秀
為深化台灣音樂教育與國際交流,張榮發基金會及其所屬長榮交響樂團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推動一系列建教合作專案。內容包括共同推廣偏鄉音樂教育、邀請臺師大音樂系學生擔任長榮交響樂團的協演人員,並由國際級指揮、樂團駐團藝術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親自指導臺師大交響樂團,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國際競爭力。
 - 
                    
                        
                        馬水龍逝世十周年紀念系列活動3月開跑 呈現大師精采一生
適逢前輩作曲家馬水龍逝世10周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主辦「馬水龍逝世十周年紀念系列活動」,攜手國家圖書館、國家交響樂團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多種形式、為期近一年的時間,緬懷這位為台灣音樂文化貢獻量多且影響深遠的巨擘。
 - 
                    
                        
                        日本新國立劇場歌劇《威廉.泰爾》登上串流平台 嘉惠全球樂迷
台灣樂迷有福了!日本新國立劇場(NNTT)宣布,去年(2024)11月20至30日在該劇院上演的羅西尼最後一部歌劇鉅作《威廉.泰爾》(Guillaume Tell),將於2025年3月21日中歐時間19:00/3月22日日本標準時間03:00起,登上OperaVision及NNTT Stream平台進行全球放送,讓錯過現場觀賞機會的觀眾能夠藉此欣賞這齣精采歌劇。這次的播放將提供為期6個月的觀看時間,並配備英、法文及日文字幕,作為OperaVision計畫的合作夥伴之一,新國立劇場期待透過這一數位平台,將歌劇的魅力傳遞給世界各地的愛好者。
 - 
                    
                        
                        指揮家亞歷山大.里柏瑞契 將自2026年起擔任北市交首席指揮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在多年與桂冠指揮殷巴爾合作多年後再上高峰,正式宣布國際知名指揮亞歷山大.里柏瑞契(Alexander Liebreich)將自2026年起擔任TSO首席指揮,任期3年,這也是他首度在進入亞洲的樂團擔任首席指揮工作。
 - 
                    
                        
                        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與鋼琴大賽1月登場 展現台灣音樂能量
從「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International Maestor Piano Festival)到「國際大師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Maestro Piano Competition),台灣古典音樂正迎來雙星時代。自2017年起,「大師藝術」持續以藝術節為核心,集結國際頂尖與新生代音樂家,開創多元對話平台;到2020年,大師藝術進一步推出國際鋼琴大賽,為全球鋼琴選手提供發光發熱的機會。如今,經歷6屆藝術節的積累與大賽成功舉辦經驗,兩大盛事將於2025年攜手登場,不僅帶來音樂的極致享受,也成為台灣與世界交流的重要橋梁。藝術節以豐富的9場音樂會描繪藝術的多樣面貌,而大賽則以高規格評審與國際直播賽程,將台灣推向國際音樂競技的巔峰。
 - 
                    
                        
                        賴俊諺邀請恩師尼可拉斯.包代胡同台 台灣國際單簧管藝術節盛大開幕
台灣國際單簧管藝術節以「王者回歸」為題,將於12月隆重登場,這場盛事不僅是單簧管演奏家賴俊諺以其卓越的國際競賽成績和對音樂的熱忱所致,他帶領新一代音樂家迎接無限可能,並且將台灣推向國際音樂舞台的重要里程碑。
 - 
                    
                        焦點人物
JPG 朱宗慶:全面發展,給足觀眾進場的理由
「誰需要表演藝術?這個問題既重要,也是我每天思索的核心。」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彷彿是被問進了心坎處,深有同感地說:「大眾需要、藝術工作者需要、教育與文化工作者需要,企業也需要但在這些不同的需求之中,誰才是你真正的觀眾?」然而在這之前,必須釐清一個觀念:「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娛樂?」藝術的目的包括創作者情感的表達、人生的反思、觀點的挑戰等等,而娛樂則提供愉悅或刺激的體驗,讓人們獲得快樂與滿足感。兩者時而相異、時而交疊,界線要如何劃分?他坦言:「我沒有標準答案。 」 從全面扎根做起,向外擴散 樂團已經成立38年了,在創團最初,朱宗慶就決定讓打擊樂的演奏、教學、研究、推廣共4個方向並進。樂團的演出在型態上分為7類,包括經典、推廣、親子、節慶、校園音樂會、實驗性作品、音樂劇場;主要的節目也有3+1季,分別是經典或純打擊樂作品、跨界演出、擊樂劇場,加上兒童音樂會。這樣多樣化進行環環相扣,30多年下來產生了交互作用,因此得以將擊樂分享到台灣與世界各地。再者,節目類型多,作品豐富,人才也就顯得多元。「這樣的全面發展背後誰來買單?就是觀眾!曾經來看過我們演出的,會發現我們有非常多的變化,就會想要一再觀賞。」如此的成效證明,當初的全面發展是對的。 「觀眾經營本來就非常困難,尤其最近,我們的觀眾跟以前一樣多,但花的力氣卻是加倍。」朱宗慶觀察,原因首在於疫情過後社會生態改變,表演的取代性變多了。再者,以往看表演與其他享受是分開的,現在卻變得相互取捨。如何突破這個困境?他思考著「怎樣讓觀眾變得忠誠」。首先,教學系統的學生觀眾是兒童音樂會的大宗,這是團隊花了幾十年培養的成果。教學的目的本來就不在培養打擊樂家,而是藉著人的本能、最低門檻的方式讓人們進入藝術領域。因此兒童音樂會的觀眾很多都是一生中第一次參加音樂會的,這些孩子們長大後即使從事各行各業,也會將看表演視為必須。 接著,觀眾群從兒童成長到全台有100多個的傑優打擊樂團,再算進傑優教師的樂團外,他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學生等等的擴散,也會是來源之一。當然,三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也觸及更遠的觀眾。「但這是不夠的!」朱宗慶透露他們一年舉辦超過百場的講座,維持熱度「目的就是不斷地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