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藝視窗 News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四月起掛牌 第一任董監事出爐
【台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四月起掛牌 第一任董監事出爐 文化部籌備經年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將於4月7日正式成立。3月27日部長龍應台正式對外介紹第一任董監事:董事包括陳國慈、申學庸、吳靜吉、簡靜惠、劉富美、孫大川、平珩、陳樂融、鍾喬、劉金標、童子賢、姚仁祿、及政府機關代表黃碧端、史亞平、李應平;監事包括黃日燦、張明珠、政府機關代表吳建國。行政院並聘任陳國慈女士擔任董事長。 龍應台表示,表藝中心董事會的組成,代表著三層意義的資源整合,第一層意義是官方代表由教育部、外交部、文化部組成,讓藝文扎根、國際出擊、創意匯集首度結合成為平台;第二層意義是公視董事會、國藝會、表藝中心彼此資源合作,公視提供表演藝術更多發表管道、國藝會持續發掘藝術新秀、鼓勵藝術創作;而第三層意義則是台灣北、中、南三大場館全面捲動藝文生態發展,包括東部及離島都在涵蓋範圍,使台灣表演藝術宛如「插上翅膀的雲豹」。(莊珮瑤) 台新藝術獎年度入選五作品揭曉 本屆台新藝術獎打破表演、視覺藝術類別,而改以時代精神、人文關注及未來性三者為評選量尺,邀集觀察團代表等九人選出入選作品,分別為李銘宸《Dear All》、何曉玫MEIMAGE舞團《親愛的》、高俊宏《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動見体劇團《凱吉一歲》、蘇育賢《花山牆》。《Dear All》、《親愛的》翻轉舞台意象與肢題語彙,滿溢垃圾或雙人身體拼組成的歇斯底里與緊張狀態,兩者皆關注台灣當代人的精神經驗;《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花山牆》著力挖掘台灣歷史縱深,前者由舊照片出發並搭配錄像、文字展演出事件意義,後者將台灣民間喪葬祭儀寓以當代政治事件,於古今死生界線間提出批判;《凱吉一歲》結合聲響、裝置、肢體,超越跨界合作實驗性並欲顛覆既存藝術形式與典範。 以5項年度入選作品為主,同時介紹15組入圍作品的「第12屆台新藝術獎大展」,將首度與北師美術館合作,自5月17日起至7月13日展出。6月中旬,由國內外專業人士組成的決選團,將從這5項入選作品中,評選出大獎得主。(王婧)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
-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
藝術家公民
翻開台灣反核運動史,最早以藝術手段表達反核訴求,是在一九八八年,由資深劇場人王墨林與周逸昌策劃的「社會行動劇場」,在蘭嶼第廿六號地核廢料儲存場前,演出《驅逐蘭嶼的惡靈》。這個抗議政府將核廢料貯存在蘭嶼的藝術行動,由達悟族長者、青年十多人以報告劇的形式,為自己生存的土地發聲。這也是台灣解嚴前後,面對社會空前激烈的變遷,小劇場紛紛走上街頭,以強烈的批判政治立場、激進的美學表達手段,介入與公共議題對話的聲浪之一。 然而,真正引發全民對核安問題的重視,卻要到二○一一年,日本發生福島三一一核災之後。前年五月,由導演柯一正、吳乙峰等藝文界人士發起的「我是人,我反核」行動在凱道突襲上演,動員了六十個人在凱道上「快閃」排出「人」字形。該行動號召所有具反核理念的民眾,在全台各個角落排成「人」字形,傳達人民反核的呼聲。 接著,反核浪潮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如「不要核四,五六運動」、「不核作演唱會」等,從攝影、插畫、塗鴉、影片、音樂會,甚至臉書上各式各樣的創意反核照片等,迅速串連集結,其中,尤以去年三○九反核大遊行,全台共有廿多萬人站出來,是為高峰。 這波藝術反核行動,和過去不同的是,拜社群網路興起所賜,創作的發語權不再只掌握在藝術家手上,而是全民可以參與、關注、表述、分享、傳遞的媒介,換言之,藝術家是公民,公民亦是藝術家。這是一次兼具「藝術表達」與「公共對話」雙重價值的新公民運動,它重新開啟公共領域的對話機制,藝術、社會與群眾,在此構成一種共生的有機體,在「柔性革命」的互動關係中,展現了強大的民主美學精神。 在福島核災三周年之際,本刊特別製作「藝術反核,動員中!」特別企畫,旅日作家劉黎兒的文章,帶我們回顧日本福島核災之後,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如何以他們擅長的表現方式,讓更多人理解核能的威脅,進而宣揚廢核的訴求。此外,我們也將場景拉到歐洲,看歐陸藝術家在強力破壞性的抗爭之外,透過各種創作媒材,關注生存環境的問題。同時,專題也聚焦台灣的反核現場,記錄並提醒,反核之路,我們還有好長一段要走。 本期封面人物,是被讚譽為「廿世紀芭蕾藝術的最高結晶」的女神西薇.姬蘭。這位早已站上國際舞壇巔峰,編舞家林懷民眼中的舞者「典範」,極少接受採訪,這次特別破例,在她二月四十九歲生日前幾天,接受本刊的越洋電話訪談。她即將來台演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芭蕾女神降臨 西薇.姬蘭 Sylvie Guillem
她有很多稱號,每一個都代表著人們對她的驚嘆號。 每一回眼神流轉,都是穿刺你靈魂的光; 每一次跳躍,都像上帝借了雙翅膀讓她飛翔。 在她的世界裡,身體從不是框限靈魂的模子, 更何況教條規則與世界的不合理。 舞蹈並未把女神關在尖塔,世界是她的舞台, 因為「生命中不是只有舞蹈,還有生命本身要去體驗。」 除了側寫姬蘭,本刊更透過獨家越洋專訪,與編舞家林懷民之眼, 看這名勇於說「不」的絕世芭蕾女伶如何對生命說:「是!」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日本三一一地震三周年特輯】 藝術反核,動員中!
二○一一年六月九日,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在西班牙接受「加泰隆尼亞國際獎」時,發表了一段關於日本大地震及福島第一核電站災變的演說,他以在廣島的原爆死歿者慰靈碑上的一段話:「請安息吧!因為我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宣誓自己的反核決心。 自從福島三一一核災事件之後,日本重量級的文化界人士如宮崎駿、大江健三郎、奈良美智、坂本龍一等,紛紛透過各種形式,傳達全面廢核的訴求。其中,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舉辦的「告別核電十萬人集會」,現場聚集多達十七萬人,是福島核災後最大規模的廢核集會,進而達成日本核電廠全面停機檢查。 福島核災的教訓,讓同為島國的台灣,開始意識到核電的威脅。去年五月,從台灣藝文界主動發起的「我是人,我反核」運動開始,反核聲浪以多元的藝術形式,發動連署、遊行、音樂會,甚至上傳各式各樣人字形照片等,溫柔而堅定地,表達每個人的反核宣言。 這是一次新的公民運動,也是一股藝術介入社會的正面能量。當「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的旗幟飄揚在台灣的各個角落,藝術家的揭竿起義,民眾的響應參與,讓藝術、社會與群眾,構成一種共生的有機體,在「柔性革命」的互動關係中,展現了強大的民主美學精神。 藝術,可以改變社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現階段,它正以更直接有效的影響力,在社會改革上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
-
藝視窗 News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國際】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台灣當代藝術中具有指標性的獎項之一「台新藝術獎」,至今已邁入第12屆,評選機制經大幅改變,首度將「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兩者合併,以不分類的方式進行評選,並由七位提名觀察人王浩威、李俊賢、林于竝、胡永芬、紀慧玲、陳泰松、陳漢金,全年度親臨展演現場、觀察眾議、獨立提名、撰文評論,日前公布15項入圍名單,老中青藝術家皆榜上有名,如張照堂、何曉玫、林文中、蘇育賢、牛俊強、羅智信等,當中也不乏跨國、跨領域製作模式,呈現了近年來的藝術創作、策展方向。 綜觀而言,本屆入圍作品維持以往「創新」、「人文關懷」兩個面相的特質,並更加重「藝術介入社會」的參與,將觸角深入近來延燒於台灣土地的動盪與壓迫,而格外讓人欣喜,比如蕭紫菡舞蹈劇場「土地計畫金磚上的遺民」為土地正義發聲;陳仕瑛《山地話》呈現不同族群的對立,高壓政權對人性的摧殘;蘇育賢《花山牆》將鄭南榕的自焚事件發展成一個有多重指涉的龐大政治寓言;高俊宏「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凝視礦災殘骸,歷史遺跡的現代性警示;而張照堂的「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橫跨進一甲子的回顧展,捕捉了台灣庶民生活與困頓,不只是攝影大師的生涯呈現,也厚實地展示了時代的切面,堪稱去年度不可錯過的重量級展覽之一。 6月份由包含國際專業人士所組成之決選會議,將評選出1名年度大獎,得主將於6月21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張慧慧) 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 金曲獎自民國79年開辦,原以「流行帶動傳統」的思維與策略推動,但「非流行音樂類」獎項在「金曲獎」的光環下顯得相對弱勢。雖在1996年第18屆起劃分為「流行音樂作品類」及「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並分別舉辦頒獎典禮,但為因應傳統表演藝術專業領域長遠發展,後者自今年起,轉型為「傳藝金曲獎」,移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理。 邁入第25屆,傳藝中心連結表演與出版領域,重新歸納獎項。特別考量台灣傳統表演藝術家長期缺發獎項的肯定及面臨人才斷層危機,增設「戲曲表演類」相關獎項。而由於傳統暨藝術音樂需有優秀且具經驗的
-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
舞的提醒
趕在年前的歡樂躁動中,我們風風火火地解碼季利安。 這是台灣第三次迎來這位荷蘭國寶級大師,距離上一次已是十二年前了。要不是本期專題,我們沒有機會由裡到外檢視這位已年近古稀的傳奇編舞家。他不愛飛機,恐懼飛行,卻在廿一歲時,因戰亂的局勢被迫遠離家鄉捷克,在廿八歲時接掌荷蘭舞蹈劇場,跳上世界舞壇的脊梁,飛得既高且遠。 我們不知道他過早離別家人朋友是否重重捶擊他的心,但他必定曾經歷經許多無人知曉的清晨,讓他以四十年的時光,透過逾百支作品,處理關於人的各種關係,以愛慾、生命、死亡,不間斷地追問生活的實相,優雅又精準,傳統又前衛,就像上次訪台演出的《王者之風》Bella Figura裡,那身著曳地紅蓬裙,赤裸上身的舞者,既華麗又脆弱地展示極端的人生風景。 新年前夕觸碰季利安,讓時間彷彿緊緊地欺壓而上,因舞蹈緊繫肉身,季利安的時間感遠比尋常人更敏銳。 本次來台的四個作品《無名》Anonymous、《生日宴會》Birth-Day、《14分20秒》1420 與《幸運餅乾》Fortune Cookies,創作維度橫跨了十二年,卻都是「時間」的變奏,季利安去年談起《無名》這個二○○二年時所創作的作品時說:「我每天分享我的疑惑、質問、不安全感,與我對美,對那些讓我們的生命更值得活的價值的理解,但有誰能明白我說的呢?有時甚至我不明白我自己,彷彿有一個他者隱藏在我的身體裡。這個稱為《無名》的作品,對觀者而言也是『無名的』,但它的誠實與人性,或許有微弱的可能性,能夠讓素不相識的人們互相了解,並帶領我們抵達一個不屈就於任何既定解釋,且尚未被日常所規範的所在。」 常聽人們說舞蹈難解,或許難的是編舞家總走在日常瑣碎物事之前,如同季利安企圖以肉身鬆解已然被文字囿限的解答。除了傳奇季利安,本期也鎖定了多從文學改編,善於打撈深海底下受苦殘骸的憂鬱喬瑟夫.納許,與中國新崛起的旋風陶冶,老中青編舞家在新年過後齊聚一堂,以身體直面時間,彷彿是個刺點,與提醒。 提醒什麼呢?新的一年已開展,而你將前往何方?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碼季利安 Decode Jiří Kylián
英國舞評人辛克萊(Janet Sinclair)曾說: 許多編舞家是被造就的, 靠著他們的決心和勇氣, 其他天生的則非常少數, 季利安就是屬於後者少數中的少數。 在逾四十年漫漫創作長河中, 這位含金量超標, 將熠熠生輝的金沙源源不絕地淘進作品中的傳奇編舞家, 自廿八歲接掌荷蘭舞蹈劇場以來, 以過百支舞作, 自在遊走古典與現代, 以一顆輝煌的心, 觀照愛慾、生命、死亡等生而為人的各種關係,並不斷衍生、變奏。 他精準,優雅,大膽,幽默,且挑釁。 但這位傳奇大師究竟是躍上了哪些巨人肩膀,而立在現代芭蕾風潮浪頭上? 他的身體、音樂、影像密碼訴說些什麼? 他如何看待本次來台的四支舞作? 新作《幸運餅乾》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荷蘭舞蹈劇場的現役舞者的真心話大曝光? 歐豬五國感冒後,荷蘭藝術圈現況為何? 在黑幕揭曉前, 讓我們一同撿拾散落河床之上的閃耀線索, 逆流而上解碼季利安, 一窺他由裡到外的天生光華!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原歌變奏
「如同不經琢磨的寶石,原住民音樂量的豐富,超過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八強的漢族民間音樂,量之豐富包羅了整個歐洲的歌唱形式。」民族音樂學家史惟亮的話語,道出了原住民音樂的璀璨。為了這個塊瑰寶,學者們上山下海投身採集,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與耆老的凋零,田野調查工作更像是一段與時間的百米競賽。 但是,當狩獵、農耕、織布、祭典已不再是生活中心,傳統的土壤,又以什麼方式重生? 從近年來部落歌手的自覺,將日據時代遭受禁唱、歧視的古謠保存、傳承、再進一步推廣,讓古謠不再是全然地承襲舊傳統,而有更多有意思的變種。再加上不同世代的音樂家透過西方當代音樂的形式與語法,進行原住民音樂素材的融合與重製,持續展現台灣原創音樂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最後,從部落到劇場舞台,以舞蹈、劇場、音樂劇等方法,在在蛻變出更強的生命力。 碰撞、轉變、再生珍貴的原住民文化其實並不古老,而是與時並進,只要願意換個角度去發掘,就會發現它永遠光彩閃亮。
-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聞觀點 由你決定
「2013十大表演藝術新聞事件」全民票選
二○一三年最令人關心的表演藝術新聞是什麼?是屏風表演班的暫停活動?還是新舞臺的命運未卜?在世界各地發光發熱的台灣表演藝術團隊及藝術家,還有發生在國內的大小事,透過新聞回顧,讓我們一起檢視台灣表演藝術發展,觀察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脈動。 由表演藝術聯盟整理出廿五則二○一三年度表演藝術新聞重大事件,歡迎關心、愛好表演藝術的朋友,共同參與票選出「二○一三年十大表演藝術新聞事件」。此外,將隨機抽出卅名幸運者,獲贈精選獎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4看表演備忘錄
過完春節,你準備好開始趕場看演出的日子了嗎? 今年,國內的表演團隊端出了哪些好菜色?哪些國外天團、大師即將造訪台灣?什麼演出最令人期待?又有什麼趨勢值得共同關注? 《PAR表演藝術》雜誌的編輯們,從四面八方為讀者搶先蒐羅即將在今年首演的節目,製作了二○一四年表演行事曆。並從編輯的觀點,提示每月重點節目。希望這份備忘錄,提供觀眾實用的看表演指南。 另外,我們也展開大調查,找來了十位表演藝術圈的重度觀眾,從他們的角度,圈選出年度最想看的三個製作,看看哪個演出最有人氣,未演先吸睛。 現在,快拿出你的行事曆,量身打造自己的看表演備忘錄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演日誌— 重點節目精選
2月注目焦點 頂尖交響樂團輪番上陣 交響天團來台的消息總是讓樂迷熱血沸騰,今年二月中開始,就有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揭開序幕。兩場節目首先帶來廿世紀美國經典伯恩斯坦《西城故事》交響舞曲,以及爵士名作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作為開幕;第二場的「柴可夫斯基之夜」則將上演作曲家的《第五號交響曲》。而此次除了曲目之外,新任音樂總監艾倫.吉伯特(Alan Gilbert)的首度訪台,則是音樂會的焦點。 接著,三月初則是倫敦交響樂團的到來,由指揮丹尼爾.哈汀領軍,和鋼琴小天后王羽佳合作,演出拉赫瑪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浦羅柯菲夫《g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及馬勒的《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等,並且首度在衛武營演出。 三月份的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由伊凡.費雪領軍,第一場曲目安排有大家耳熟能詳、充滿異國風情的《韃靼人之舞》;另一首曲目則是張力十足的葛拉祖諾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由現今最傑出小提琴家之一的卡普松擔綱。第二場曲目則從舒伯特交響曲到布魯克納作品。而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雖然要等到十一月才來,但名家、名團加上六年前來台演出的完美印象,更是令人引頸期待。(李秋玫) 3月注目焦點 世界音樂風 整個三月,充滿著是一種異國的情調。首先登場的是來自馬賽市、由男子五人合唱組成的「拉布蘭之心」。他們使用南法地區的方言Occitan古語演唱,地中海區的古老歌曲,利用複音音樂的形式淬煉出人聲加擊樂,獨特又狂放不羈的新式曲風。 接下來月中的「寂靜之眼跨界音樂會」,台灣旅法古琴家游麗玉琴樂彈唱,除了結合鋼琴、笛簫之外,更有法國鬼才藝術家Franois和Bernard Baschet於一九五二年所發明的水晶琴,組成四重奏,呈現一場古老東方和現代西方的詩樂之旅。 而「來自印度的天籟」則是以西塔琴的演奏為主題,邀請Imdad Khan樂派的第七代嫡系傳人、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印度古典樂手煦珈康(
-
藝視窗 News
義大利指揮家阿巴多辭世
【台灣】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4布袋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徵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為推廣布袋戲及提升創作品質、行政能力與在地連結,邀請國內編劇、導演,結合音樂、舞台美術設計者共同創作,鼓勵布袋戲團隊製作具現代思維並適合於廟口演出的作品。入選者將獲66萬製作發表補助,並於今年10、11月舉行成果匯演。專案說明會訂於2月7日(台南場)及2月12日(台北場),歡迎團隊至goo.gl/LXo8Gh報名,申請辦法及表格公布於國藝會網站補助廣場,收件自103年3月1日至3月20日,或洽詢02-27541122分機208陳小姐。(王婧) 台北愛樂合唱團家族2014團員甄選 2014台北愛樂合唱團家族團員甄選即將展開,甄試地點假「台北愛樂藝術中心」進行。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甄試時間為2月16日;台北愛樂合唱團及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則為2月23日進行。前兩者條件限制為19歲以上,後者則是18至26歲之間。甄試內容需準備自選曲一首(可自備伴奏),並需面談。歡迎具歌唱經驗及視譜能力,音樂性佳者報名參加。詳情及報名費請上官網www.tpf.org.tw (李秋玫) 表演學堂「小說與劇本實務班」即將開班 綠光劇團表演學堂將開設小說與劇本實務班,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文學獎、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及任職《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的許榮哲,將剖析結構、情節、對白、剪裁等,帶領學員一探故事背後的創作原理與歷程。歡迎18歲以上、喜愛小說劇本創作者報名參加,上課時間為3月5日至5月21日每週三晚上,將於5月21日舉行表演呈現。報名方式及表格請至綠光劇團表演學堂官網下載,或洽詢02-23956838,greenray@greenray.org.tw曾小姐。(王婧) 藝文單位徵才 NSO徵求節目行銷專員:工作內容為規劃、籌備、執行行銷企劃案,撰寫宣傳文案及新聞稿,追蹤並分析行銷活動
-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
充滿變動 回歸初衷
跨過了馬雅曆法的二○一二末日說,世界並未毀滅,但迎接我們的,是更具挑戰並充滿破壞能量的二○一三年。回顧過去這一年,從洪仲丘案、黑心食品、九月政爭、廣大興案到大埔事件,都讓人有混亂、憂懼、迷惘的感受。 對表演藝術圈來說,去年亦是不平靜的一年。屏風表演班在經營高點宣布解散、營運十六年的新舞臺恐吹熄燈號、華山藝術生活節將成絕響、兩岸服貿協定的未止爭議也為國內的表演藝術環境,帶來諸多騷動和不確定的因素。 《PAR表演藝術》雜誌在編輯群總結整理後,從生態和趨勢兩個面向,為讀者歸納出二○一三年十大值得關注的表演藝術事件和現象。 就生態面而言,文化部掛牌上路將近六百天,和表演藝術領域相關的政策,如「國家品牌表演藝術團體扶植計畫」、延續文建會時期的「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表演藝術團體和場館媒合計畫」、「華山藝術生活節」等都有一定效益,但如何持續累積,宣示文化部的視野和格局,有待共同監督,持續檢視。 台灣唯一一座由民間經營的專業劇場「新舞臺」,因所屬企業母體的搬遷,面臨關門的命運,讓表演場館不足的問題,更形雪上加霜。儘管表演藝術界發起搶救行動,台北市政府也積極介入,新舞臺的存廢,至今仍在未定之天。另一方面,屏風表演班也因靈魂人物李國修的辭世,無限期暫停演出。沒有李國修的屏風,如何繼續延續?或說結束在最美的高點,才是真正的「功德圓滿」? 懸而未決的《服貿協議》,其中與表演藝術有關的劇場經營,不免讓人憂慮資金背後,對於自由言論的壓制及避之唯恐不及的審批制度。中國市場大機會多,國內的表演團隊前進大陸,面對牢不可破的體制,必須抱持相當大的決心,不過,就算有所妥協,又能有多少效益?兩岸表演藝術的往來互動,若不建立公開且透明的交流平台,未來還是困難重重。 大環境紛亂變動,反映在創作上的,是藝術家對於創作價值的思索與回歸初衷的探問。 二○一三年最賣座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教我們重新思考人和土地的關係。這股潮流,亦出現在表演藝術中。創作者們走出排練場,或踏足城市廢墟,或回返原鄉,或從勞動中學習;或在部落發展創作;而地方藝術節如台南、淡水,也以在地空間人文與劇場結合,展現獨到特色。除了回歸土地人文,台灣現代劇場近年隨著新生代劇作家崛起,以及大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永恆的同志神話《孽子》Crystal Boys 2014劇場版幕後特輯
在禁忌猶深的一九七○年代,白先勇以《孽子》深度刻劃同性戀者的「黑暗王國」,小說首頁,題獻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點出了他的創作初衷。 《孽子》寫同志情感,但又不局限於同志。白先勇曾說:「在《孽子》中,我主要寫父子關係,而父子又擴大為:父代表中國社會的一種態度,一種價值,對待下一輩、對待同性戀子女的態度父子間的衝突,實際是個人與社會的衝突。」 或許,在同志題材不再如當年布滿荊棘的當前,像《孽子》這樣,以同志情愛挑動華人社會價值、激盪父子關係,寫出了足以超越階層、時代和地域的「人性」,才是《孽子》之所以為經典,無論原著或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都能感人肺腑的的原因。 此次搬上舞台,《孽子》由電視版的導演曹瑞原和知名劇場編劇施如芳攜手合作。全劇以「父子親情」為主,以「同志情愛」為輔,並藉由神話般的「龍鳳戀」貫串全劇,從親情和愛情兩個線索,架構出劇場版的《孽子》。 相隔卅年,《孽子》如何在重現當時的大時代氛圍之外,與廿一世紀的觀眾連結,讓這部小說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媒介繼續擴散,繼續蔓延,且能滲透出新的體悟與衝擊?在大幕升起之前,且讓我們先走進排練場,聽台前幕後的創作者們,現身說法。
-
企畫特輯 Special
分享 是他們內心最美的聲音
繼十二月底的小提琴家三浦文彰之後,由鳳絃樂集主辦的「銳不可當」系列音樂會第二砲,就是曾獲得多項大獎的日本小提琴家成田達輝。首度造訪台灣,成田達輝開出鳳絃樂集創辦人凃鳳玹也歎為「恐怖」的曲目,可以看出他並不打算討好觀眾,而是選擇極有挑戰的曲子來展現自己,希望將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帶到各個角落。而刻意邀請崛起中的明日之星訪台,鳳絃樂集的凃鳳玹與簡荿玄的確別有用心:讓台北成為明日之星的一站,也讓國家音樂廳被國際矚目。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中演院線來台參訪 兩岸表藝交流新局面
去年十一月,中國「中演院線」一行共十六人,來台參與由廣藝基金會規劃的「藝遊兩岸」考察團,藉以觀摩學習台灣文化軟實力。透過深度的交流,主辦單位廣藝基金會希望能讓兩岸劇場的營運專業落差拉近,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強調,許多台灣表演團隊近年也陸續到中國巡迴演出,雖然少了語言隔閡,但在劇場工作中各技術層面、專業水平,甚至於工作態度,兩岸仍有著很大的落差。「幫助對岸的同時,也是在幫助台灣,最終目的,是讓台灣的團隊能夠順利登陸。」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3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盤點地下管線後,文化部的下一步? 新舞臺吹起熄燈號!? 李國修辭世,屏風表演班休團 貼近土地、深入城市的劇場 新作搬演雲湧,讀劇蔚為風潮 視覺藝術人才帶來劇場新向度 「微型劇場」的空間與創作思考 小品音樂劇繽紛展現 新生代接棒,戲曲題材觸角廣 劇場登陸,「服貿」是福是禍? PAR PEOPLE OF THE YEAR 陳武康 「驫舞」邁入十年 名揚國內外將登大舞台 李銘宸 日常物件打造奇觀 開創劇場新美學 吳曜宇 初次比賽一鳴驚人 聰慧潛質前途看好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陳武康 「驫舞」邁入十年 名揚國內外將登大舞台
曾被費爾德稱為是其作品「最佳詮釋者」的陳武康,不只是一名傑出的舞者,同時也作為風格獨具的藝術總監,帶領「驫舞劇場」走過十個年頭。二○一四年,即將跳上國家戲劇院大舞台的驫,又將奔騰出什麼樣的風景,我們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李銘宸 日常物件打造奇觀 開創劇場新美學
台灣新銳劇場創作者代有人出,然而若要論美學的開創性與題材的開闊性,李銘宸絕對是一個必須要記住的名字。這個即將掀起台灣劇場下一波浪潮的新世代導演,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吳曜宇 初次比賽一鳴驚人 聰慧潛質前途看好
不受傳統框架限制、勇於接受挑戰,他聰慧的潛質並非得獎才存在,而是一直都在。對這位剛要向指揮道路踏出步伐的年輕人,PAR給予百分之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