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注目焦點
頂尖交響樂團輪番上陣
交響天團來台的消息總是讓樂迷熱血沸騰,今年二月中開始,就有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揭開序幕。兩場節目首先帶來廿世紀美國經典伯恩斯坦《西城故事》交響舞曲,以及爵士名作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作為開幕;第二場的「柴可夫斯基之夜」則將上演作曲家的《第五號交響曲》。而此次除了曲目之外,新任音樂總監艾倫.吉伯特(Alan Gilbert)的首度訪台,則是音樂會的焦點。
接著,三月初則是倫敦交響樂團的到來,由指揮丹尼爾.哈汀領軍,和鋼琴小天后王羽佳合作,演出拉赫瑪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浦羅柯菲夫《g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及馬勒的《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等,並且首度在衛武營演出。
三月份的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由伊凡.費雪領軍,第一場曲目安排有大家耳熟能詳、充滿異國風情的《韃靼人之舞》;另一首曲目則是張力十足的葛拉祖諾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由現今最傑出小提琴家之一的卡普松擔綱。第二場曲目則從舒伯特交響曲到布魯克納作品。而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雖然要等到十一月才來,但名家、名團加上六年前來台演出的完美印象,更是令人引頸期待。(李秋玫)
3月注目焦點
世界音樂風
整個三月,充滿著是一種異國的情調。首先登場的是來自馬賽市、由男子五人合唱組成的「拉布蘭之心」。他們使用南法地區的方言——Occitan古語演唱,地中海區的古老歌曲,利用複音音樂的形式淬煉出人聲加擊樂,獨特又狂放不羈的新式曲風。
接下來月中的「寂靜之眼跨界音樂會」,台灣旅法古琴家游麗玉琴樂彈唱,除了結合鋼琴、笛簫之外,更有法國鬼才藝術家François和Bernard Baschet於一九五二年所發明的水晶琴,組成四重奏,呈現一場古老東方和現代西方的詩樂之旅。
而「來自印度的天籟」則是以西塔琴的演奏為主題,邀請Imdad Khan樂派的第七代嫡系傳人、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印度古典樂手煦珈康(Shujaat Khan)搭配北印度塔布拉鼓演奏家阿比滿,並另邀南印度的竹笛演奏家夏襄克(Shashank Subramanyam)與目利鐺岡鼓演奏家帕如帕里(Parupalli Phalgun)現場即興演出,準備讓觀眾一次盡覽南、北印度的音樂全貌。(李秋玫)
4月注目焦點
芭蕾女神西薇.姬蘭來台
規則很多,堅持自我,被國際媒體稱為是“Madam No”的當代芭蕾超級巨星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毫無疑問是舞蹈史上的傳奇女神。十六歲時進入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十九歲與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合作《天鵝湖》,並成為該團首席女舞者,從此一路星光熠熠,閃耀至今。
即便後來西薇.姬蘭離開了歌劇院,卻更活躍於世界舞壇,不可思議的身體技巧與對作品傳神靈動的悟性,讓她不限於芭蕾的框架,將身體的多樣性拓展到極致,成為許多知名編舞家的心頭肉,比如四月將來台的經典舞作「六千哩外」(6000 miles away),就是結合了三位舞蹈大師的舞碼,其中威廉.佛塞、馬茲.艾克都特別為她編創舞作。
「六千哩外」在二○一一年首演,舞碼為威廉.佛塞〈重組Rearray〉、尤里.季利安〈27’52”〉與馬茲.艾克〈再見Bye〉。因西薇.姬蘭排練時正值日本311福島震災,於是她將此次演出命名為「六千哩外」,向日本致意。(張慧慧)
5月注目焦點
莎翁四百五十歲 全球演戲慶生
今年是莎士比亞誕生四百五十年,全世界掀起一波莎劇搬演熱潮。細數在台灣今年和莎士比亞相關的製作,有英國原裝進口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仲夏夜之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蘇格蘭國家劇院合作的《馬克白後傳》,阿姆斯特丹劇團的《奧賽羅》,台南人劇團的《哈姆雷》,台灣豫劇團的豫/莎劇《背叛》等。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演出,莫過於北藝大和台大戲劇系的學期製作,分別由王嘉明執導《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及蔡柏樟執導《第十二夜》。《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以考古和推理的角度,重新詮釋莎士比亞的歷史劇,抽絲剝繭歷史與真相的謎團。《第十二夜》則大量結合印度寶萊嗚熱鬧的歌舞形式,在充滿動感的歌舞當中,營造一場性別錯亂的愛情盛宴。
另外,如果有預算,飛趟香港,英國布里斯托爾老維克劇團(Bristol Old Vic)與南非翻筋斗偶劇團(Handspring Puppet Company)共同製作的《仲夏夜之夢》,波蘭華沙新劇團的《莎士比亞—非洲的故事》,將是值回票價的選擇。(廖俊逞)
6月注目焦點
四劇團聯手挑戰華格納《指環》
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歌劇史上野心最大的革命性作品,歷來的導演,莫不以執導《尼貝龍指環》為畢生挑戰,包括薛侯(Patrice Chéreau)、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羅伯.勒怕吉(Robert Lepage)都曾推出驚世駭俗的詮釋版本。
由資深劇場導演鴻鴻策劃的 《華格納革命指環》,邀來四個風格迥異的劇團和導演,聯手搬演指環四部曲:河床劇團的《萊茵黃金》將以擅長的意象劇場手法,重新詮釋混沌初開的大河源流神話,以及水中、天上、地底的多層次空間;黑眼睛跨劇團的《女武神》則以肢體劇場的手法,挖探家庭關係潛藏的黑暗與張力;EX-亞洲劇團的《齊格飛》採口傳敘事劇場的脈絡呈現山林遊走、力屠巨龍、穿越烈焰等充滿神話色彩的情節;再拒劇團的《諸神黃昏》透過現代聲音劇場的形式,貫徹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這個企圖強烈,規模空前的策演計畫,將大大挑戰台灣劇場導演對歌劇經典的理解與詮釋能力。(廖俊逞)
7月注目焦點
自製歌劇
王爾德筆下《莎樂美》的異國情調、肉慾又血腥的題材,加上作曲家錯綜複雜的和聲和千變萬化的色調,使得NSO二○一三/一四樂季壓軸的歌劇榮登話題寶座。繼去年華格納傳統的《女武神》後,今年的《莎樂美》找來德國新銳派導演安東尼.皮拉瓦奇(Anthony Pilavachi)來台為歌劇作全新的詮釋。此外邀請國內編舞家蘇威嘉為此製作編舞。國內外頂尖歌手的堅強陣容及精銳的樂團,將一反去年的風格,上演一齣精采、緊湊又話題十足的歌劇,慶祝理查.史特勞斯一百五十歲冥誕。
當然,不能錯過的還有北市交每年固定製作一齣完整歌劇的傳統。今年年底,樂團邀請到世界重要歌劇指揮 Stefan Soltesz及導演Michael Sturminger來台參與歌劇製作。Stefan Soltesz是國際知名指揮,並以指揮浪漫時期歌劇著名,此次北市交在指揮的推薦下,將在台首演大規模製作的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納克索斯島的阿莉雅德妮》。(李秋玫)
8月注目焦點
魏瑛娟挑戰史詩鉅作《西夏旅館》
暌違劇場許久的導演魏瑛娟,將把駱以軍長達四十七萬字的史詩鉅作《西夏旅館》搬上舞台。《西夏旅館》被喻為台灣歷史書寫最重要的小說之一,其文字瑰麗、意象奇詭、結構複雜、格局恢弘,全書交織著駱氏小說反覆出現的母題:外省第二代的離散、焦慮和傷害的源頭;夢境碎片般模糊拼貼的圖像,食夢獸、迷宮、闇夜和不知所以的大量淫交;關於生活境況貼切的標籤,比如說貧窮、憂鬱症、塔羅牌命盤與迷信。
對應駱以軍小說文字的淬煉經營,向以視、聽覺意象見長的劇場編導魏瑛娟,寫下了八萬字的劇本,透過劇場平行創作,與小說文學進行一場獨特而繁複的立體對話。全劇將以電影劇場型式製作,進一步探索劇場創作、影像技術、表演美學的連結整合,打造一個時空如蠟像館般凝止,記憶不斷繁殖、扭曲、變形的腦內迷宮。從導演企圖、製作規模、到演出長度(預計五小時,分上下集演出)看來,將是今年國內劇場界的話題之作。(廖俊逞)
9月注目焦點
新生代編舞平台盛夏接力
炎炎夏日,各舞團的年度製作都進入潛沉期,但有趣的是,七月到九月,舞蹈圈不只放暑假,也吹起旅行風,紛紛走出劇場,如雲門舞集戶外演出、周先生與舞者們的舞蹈旅行計畫等,而這股活力十足的夏季能量,也匯聚到了近幾年紛紛竄出頭的新生代編舞發表平台。想認識台灣當前舞蹈新面孔,就不可錯過這場新生代編舞平台的接力大賽。
從七月開始,世紀當代舞團「驅動城市藝術節」以RAM記憶體為主題,邀請亞洲各大城市新秀編舞家自編自導自演揭開序幕;八月Meimage第三屆「鈕扣計畫」,邀請旅外青年舞者回國編舞;第七屆台北藝穗節,除了「新人新視野」外,不設門檻的藝術嘉年華,每年也吸引了相當數量的素人、新生代舞蹈創作者參與。而這一系列的新生代編舞家「夏日大作戰」,將在九月底開跑的周先生與舞者們,廣徵新生代編舞家同台競演,以「純」為主題的「下一個編舞計畫 III」畫下完美句點。(張慧慧)
10月注目焦點
惡搞古典音樂的萬聖派對
睽違已久的「NSO萬聖派對」,將邀請由小提琴家阿雷格西.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和鋼琴家朱鉉基(Hyung-Ki Joo)所組成的Igudesman & Joo團隊同樂。
他們一個是俄國人、一個是韓國人,兩人是曼紐因音樂院的同學,兩個自小擁有才華的音樂家原先互看不順眼,後來竟握手言和,並組成雙人組,以幽默卻不傷古典音樂本質的演出方式快速竄紅,並在網路上獲得大量的點閱率。
他們開古典音樂玩笑的名聲很快地就獲得小提琴家基頓.克萊曼的注意,主動邀約合作。第一次來台時,兩人與基頓.克萊曼帶領的波羅的海絃樂團的精采演出,讓觀眾捧腹大笑。
二○一二年和NSO的「古典音樂駭客之夜」他們將過去玩笑般的古典音樂小惡夢,放大到交響樂團規模的古典音樂大惡夢。今年的萬聖派對音樂會有他們的加入,觀眾絕對可以度過一個熱鬧又難忘的夜晚。(李秋玫)
11月注目焦點
艾佛.凡.赫夫首度訪台演出《奧賽羅》
首度來台的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Toneelgroep Amsterdam),藝術總監艾佛.凡.赫夫(Ivo van Hove)絕對是當代歐陸劇壇不可忽視的導演。擅長在劇場中運用多媒體科技的他,和舞台設計 Jan Versweyveld 長期合作,作品經常打破「舞台」的定義和界線。例如,在《安東尼奧尼計畫》Antonioni Project中,直接把電影的攝影機、拍攝軌道與燈具搬上舞台,除了演員的現場演出之外,透過「攝影機中介視角」與「電影畫面的選取與放大效果」,共同呈現出即時表演與影像所的強烈對比性,也突顯了兩者並置的美感。
赫夫經常以個人或團體名義跨國合作,例如德國的漢堡劇院、斯圖加特劇院、柏林列寧廣場劇院都是他經常合作的對象,而和美國紐約劇場工作坊的合作,則拓展了歐陸以外的觀眾群。去年,他在英國執導電影導演柏格曼的《婚姻場景》,被《衛報》評為年度十強,此次在台上演的《奧賽羅》,首演於二○○三年,觀眾可以用力期待。(廖俊逞)
12月注目焦點
《紅樓夢》風流再起
在中國古典通俗文學中,《紅樓夢》堪稱舞台二度創作最熱門的題材。從過去的戲曲、曲藝到當代的劇場、電影、電視,以《紅樓夢》故事延伸改編的演出,熱度始終有增無減。
今年,台灣劇場的「紅樓熱」將從年初燒到年尾。二分之一Q劇場《風月》結合崑曲與南管,從歷劫歸來的觀點,再訪大觀園,重探這趟紅塵旅途。
國光劇團「紅樓夢中人」系列,連推兩齣戲:《王熙鳳》是有「紅樓老作手」美譽的編劇陳西汀為童芷苓量身打造,此次由魏海敏擔綱演出,且看魏海敏如何施展渾身解數,演活「明是一盆火,暗裡一把刀」的鳳辣子。另一齣《探春》,則由王安祈編劇,「京劇小天后」黃宇琳主演,以探春與生母的母女情結為主軸,以大家族的沒落為背景,緊扣原著小說對探春的描寫:「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最具話題性的,莫過於《紅樓夢》作為香港導演林奕華的「中國四大名著」計畫的最後一部曲,如何不同於前作《賈寶玉》,將從何角度切入詮釋,令人好奇。(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