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歌舞青春無界限 熟齡一族的劇場樂活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全球各地的長者在退而不休的生活中,如何從事創造性的休閒活動,讓生活品質得以提升,成為社會的重要課題。 熟齡劇場因而崛起,藉著戲劇活動或遊戲,讓退休的年長者可以排遣孤獨,透過藝術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使生命活得更快樂。 熟齡劇場,讓長者找回人生舞台的精采,例如,碧娜.鮑許的《交際場》找來一批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重新詮釋,比利時當代舞團的《梔子花》由一群變裝老藝人上演人生悲喜,蜷川幸雄與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合作的《烏鴉,我們上彈吧!》,讓人看見年長者的歲月丰采。 生命經驗豐富了表演藝術,而創作則使人永保活力,例如,當代許多劇場大師如莫虛金、羅伯.威爾森或蜷川幸雄等,都是至今高齡七十以上還持續創作,舞踏大師大野一雄更是活到九十五歲都還在跳舞。 本期特別企畫將從英國、日本和台灣三地,對照熟齡劇場的發展。同時,實際探訪果陀劇場「活化歷史」計畫、雲門舞蹈教室熟年課程、十方樂集「青春鼓」班,一窺長者如何親身參與表演藝術。 樂塾劇團《女人的和平》即將訪台,本刊專文側寫日本「地下劇場的帝王」流山兒祥,如何讓素人銀髮演員自信走上舞台,載歌載舞,演繹希臘喜劇《利西翠妲》。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聆聽走看.歷史憶往 城門之歌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走進城門繞一遭。」曾幾何時,這念謠傳著傳著,就跟「雞蛋糕」連上了關係?不過,當今年二月十四日北門高架橋拆除,古樸的城門重現全貌後,似乎就可以懂得一個道理經過歲月的沖刷,當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帶著回憶、讚嘆、期待等不同的情懷前來時,就可以解釋人們對單一事物的多樣理解,有多麼出人意料。 城門,一向是人們的守護神,庇佑著一方老百姓,自然成為被歌頌的對象。但有趣的是,許多所謂的「歌頌」,竟然在城門尚未出現前便以一個「精神的概念」無形地矗立了。城裡城外是如此,國內國外也一般,不妨趁現在,讓我們從今日的北門出發,連線德國的布蘭登堡、烏克蘭的基輔、埃及的底比斯城門,從聆樂的角度認識它們,再讓達人們帶我們到此一遊,探究這古老城門的今昔。
-
藝視窗 News
第14屆台新藝術獎五組得獎作品揭曉 三表演製作獲獎
【台灣】 第14屆台新藝術獎五組得獎作品揭曉 三表演製作獲獎 第14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五組得獎作品於3月22日公布,得獎作品分別為:李明維《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身體氣象館《長夜漫漫路迢迢》、杵音文化藝術團《牆上。痕Mailulay》、許哲瑜《麥克風試音─許哲瑜個展》、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五組得獎作品由九位複選委員,包括提名觀察團代表:林志明、紀慧玲,特聘委員:阮慶岳、耿一偉、陳郁秀、陳昌仁,及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代表:石瑞仁、林曼麗、吳靜吉,在重重討論後,歷經四輪投票才脫穎而出。 其中,除了國光劇團曾以《三個人兒兩盞燈》獲第四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其餘四位得獎者均為首度入圍即獲得台新藝術獎肯定。 以五項年度得獎為主,同時介紹入圍作品的「第14屆台新藝術獎大展」,將再度與北師美術館合作,於5月19日起至7月17日盛大展出。6月初,由國內外專業人士組成的決選團,將從這五項得獎作品中,評選出大獎得主,獨得新台幣150萬元獎金,其他四組為「年度入選獎」,各獲50萬元獎金及獎座,總獎額為350萬元整。大獎得主將於6月4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莊珮瑤) 資深劇場工作者、江之翠劇場團長周逸昌辭世 長年致力於現代劇場與傳統梨園戲的劇場工作者、江之翠劇場團長周逸昌,於3月25日於印尼因急病猝逝,享年68歲,消息傳來令台灣劇場界震驚不捨。 周逸昌畢業於台大植病系,後赴法學習電影,返台後與劇場友人成立「當代台北劇團實驗室」,後成立「零場121.25實驗劇團」團長,投身小劇場運動,1993年創江之翠劇場。 長年關注社運與現代劇場發展、也關心傳統藝術傳承的周逸昌,在零場劇團時期就非常著重演員訓練,除了西方系統方法,也帶入傳統戲曲身體訓練,對多位演員影響深遠,如曾獲金馬獎與金鐘獎的吳朋奉即非常感念周逸昌的啟蒙提攜。創立江之翠劇場後,更帶領團員深入學習南管梨園戲,並製作多齣跨界製作,其中與日本能劇、舞踏合作的《朱文走鬼》,曾獲2007年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莊珮瑤) <s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瘋電玩 飆創意
打電動的孩子會怎樣? 沉迷線上遊戲又如何? 手遊廣告滿在眼前, 你又玩些什麼? 世上的電玩這樣多, 挑挑看、選選看, 喜歡就來玩幾晚。 戕害身心不是誰的錯, 只能說你品味還不夠。 他們打電動,於是拍出了電影, 或因玩遊戲,悟出敘事的道理。 在硬碟與伺服器組成的世界裡, 吸取線上精華、成了養分補給, 創意就是無限的虛寶,取之不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之姿.當代之鏡 舞向未來的從前
舞蹈曾是, 與神的溝通、傳奇的敘事, 人們圍火而舞,呼喚天地祖靈。 它也是, 流浪時高昂如火的熱情下的自尊與孤獨, 港邊俗民的情慾中,凝視交雜的懷鄉與憂鬱。 傳統根植於個人的生命,所以無視老去, 如承載腳步的土地,厚實深刻, 宛若今日重生的寓言。 透過台灣原住民的腳譜重建、佛朗明哥的身體音場、 探戈的關係探索、印度古典舞的人生觀, 現代肉身也能詮釋古今繁花。 開啟時空旋轉的晶體,穿過歷史的海洋和煙塵, 在回溯的路途上,辨識自身的靈魂。 一如先人,我們將透過傳統之姿, 讓舞蹈, 飽滿當下與未來的能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個人,在舞台上 獨角戲的奧秘
如果說,舞台是演員的戰場 獨角戲,就是演員的終極殺陣 上了台,你只能單槍匹馬、孤軍奮戰 演獨角戲很難 因為演員不只要有義無反顧的決心,更需具備高度的表演能力與技巧 演獨角戲很爽 只有演員把自己百分百坦露出來,才能感受與觀眾心神相知的魔術時刻 獨角戲,是演員整理、沉澱、反芻自己的表演最好的方式 它迫使我們誠實面對匱乏、面對挫折、面對焦慮,對決自我,無從閃躲 不是每個演員都一定要做獨角戲,但獨角戲肯定會讓表演之路大不同 本期特別企畫深入剖析獨角戲的創作奧秘, 從文本類型切入,爬梳獨角戲的表現形態 同時專訪王世緯、魏雋展、黃凱臨三位演員, 分享他們的獨角戲演出經驗 在《癮.迷》即將來台上演之際, 本刊獨家專訪導演羅伯.勒帕吉,一談他的獨角戲創作方法與路徑
-
藝視窗 News
來美術館跳舞!法國舞蹈金童波赫士.夏瑪茲首度登台
【台灣】 來美術館跳舞!法國舞蹈金童波赫士.夏瑪茲首度登台 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本月下旬首度登台演出,並開設工作坊,地點不在劇院,而在美術館! 但這位向來以反骨著稱的法國編舞家早就對美術館的白盒子空間相當自在,他2009年接掌雷恩國立編舞中心後,就將其改為「舞蹈博物館」,挑戰舞蹈邊界。本次來台的《吃》Manger,首演於2014年德國魯爾三年展(Ruhrtriennale),去年夏天舞進英國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模糊了行動與舞蹈的邊界,讓觀眾看到這位不合常規的編舞家,如何緩慢地消化這個世界。 本次「口腔運動舞蹈博物館計畫 I」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主辦,活動將於3月20日至23日舉行,不僅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演出,也舉辦講座、對談、工作坊等活動,而《吃》將在23日當天晚間7點半在北美館B2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夏瑪茲也將與本屆台北雙年展的法籍策展人柯琳.狄瑟涵以「舞蹈博物館」為題,進行對談。詳情請洽02-25997973 王小姐,活動報名網址www.paap.org.tw/TPAC/oral/oral.html。(張慧慧) 「青年文化園丁隊」至東南亞交流計畫徵件 為了鼓勵我國青年藝文工作者與東南亞社區及藝術家交流,並將台灣經驗帶入東協文化網絡,文化部推辦東南亞「青年文化園丁隊」計畫,即日起展開徵件,截止收件日期為3月24日。 申請計畫須於東南亞地區進行,包括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汶萊、緬甸、寮國、柬埔寨。計畫期程為14至60日,可為跨國計畫。計畫型態以我國社造經驗為核心、東南亞社區為基地,創造與當地民眾或藝術團體共同藝文創作、對話的場景,計畫型態可包含影像製作、音樂、舞蹈、戲劇、戶外表演、工藝、社造、裝置藝術、文學與朗讀、漫畫、文創設計、田野調查、古蹟修復與保存及其他等項目。詳細計畫內容請參grants.moc.gov.tw/Web/Normal.j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當經典已成傳奇
又一個流行巨星隕落,抬頭仰望天空, 星辰從沒少,大大小小、閃爍不止。 你聽著什麼樣的歌?那些歌詞如詩, 或如故事, 潛入心靈傷處, 或節奏奔放,教人血脈賁張, 或憂鬱頹喪,只想無病呻吟、跟著哼唱。 音樂有如血脈,代代相傳入耳, 就從這裡出發,聽聽創作心聲。 什麼樣的歌曲影響了他們? 啟迪了想法、鞏固了目標。 怎麼樣的精神在心底留存? 讓人按捺不住,起身效尤。 那是他們從音樂的洪流裡掘取的養分, 默默聆聽,念念不忘。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們的 台灣聲音筆記
當年,有「農夫音樂家」之稱的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Bla Bartk),將大量的匈牙利民族音樂用在作品中,強烈的節奏、尖銳的不諧和音,成了他最特殊的語法。他曾說:「純而不雜的音樂,是一股豐沛之泉,從『民間音樂』,我們可以學會『簡潔的表達』,我們應該捨棄不必要的旁枝末節、用更精簡的方式,表達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是的,藝術家要傳達的,不過是一個精粹的理念。但別忘了,在去蕪存菁之前,他花了多少功夫深入民間,採集落在偏鄉的隻字片語。 別說我們不懂,在台灣,也有許多人張大眼睛、緊抓麥克風盡力伸展,只為了多獲得一點聲響。林強、吳金黛、柯智豪、陳綺貞、鄭宗龍、澎葉生,讓我們聽聽這幾位人物的故事,再慢慢喚起那早已遺忘的記憶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6預知表演備忘錄
新的一年,想看什麼表演? 哪些節目,絕對不容錯過? 荷包有限,該怎麼挑又如何選? 新年伊始,本刊搶先預報今年即將發生的大小演出。 每月焦點節目,為讀者預測表演藝術的風向趨勢, 編輯加碼,是要實測觀眾口袋的深度 還有八位專業觀眾帶路,看看哪個製作最受期待和矚目? 現在,請快拿出你的行事曆,註記專屬於你的預知表演紀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演日誌──重點節目精選
編按:此處節目名稱或內容為暫列,正式節目名稱內容以主辦單位宣告為準。 3月份 音樂 NTSO深沈的德式浪漫舒曼.布拉姆斯 美麗年代 戴安娜.克瑞兒演唱會 NSO馬勒第六 《鐵達尼號》草地音樂會 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瘋.巴洛克 歐瑪拉與樂士浮生錄 全球告別巡迴演唱會 NTSO室內樂音樂會陳必先、簡碧青與威利.齊瑪曼 王心心作場「此岸.彼岸」 《佳麗村三姊妹》電影音樂會 NTSO瑞士之夜 TCO國樂經典必修課向前輩致敬 影˙響 台灣50年 50部草地音樂會 台北愛樂維也納頌歌 喬治亞青春火焰卡蒂雅 首度訪台鋼琴獨奏會 史溫格歌手音樂會 丹耐夫正若烏瑪芙巴剌拉芾「念念古調」 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五種擊聲」 台北愛樂歌劇坊《藝術家的生涯》 「逐夢上弦樂」高雄市國樂音樂會 TSO瓦格獻禮1南美光與影 蕭邦桂冠 指尖輕哲學鄧泰山鋼琴獨奏會 歌劇女神安娜.涅翠柯歌劇之夜 TCO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幕音樂會遶境 NTSO專題音樂會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達人名家推薦 ──今年我要看 !
看到前面十頁洋洋灑灑排開的年度表演備忘錄,想必有好多讓讀者「怦然心動」的演出,但選擇是這麼這麼的難啊,我們特別先去請教多位達人名家,讓他們先拋出心目中的「不可不看」,說出為何「不能不看」,如果你心有戚戚焉,就趕快加入搶票行列吧!
-
藝視窗 News
「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補助 六團隊入選
【台灣】 「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補助 六團隊入選 「文化部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補助在國內製作結合數位科技的表演藝術創新作品,今年補助結果於日前出爐,共有肢體音符舞團、安娜琪舞蹈劇場、黃翊工作室、種子舞團、薪傳歌仔戲劇團及虎劇團等6個團隊的提案計畫獲得補助,補助金額合計新台幣750萬元。 其中,肢體音符舞團將創團十年的舞蹈作品精華匯集,結合多媒體動畫並運用穿戴式感測、AR擴增實境等技術,提出《月牙泉》創作計畫。安娜琪舞蹈劇場提出的是「安娜琪科技作品輕裝發展暨巴黎與莫斯科巡演計畫」,將再發展成輕便可適應國際巡演的作品。科技藝術家黃翊與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繼續合作發展《地平面以下》作品,運用虛實疊合投影、同步整合等系統,將進行荷蘭世界首演2年計畫。種子舞團年度創作《907公里數》以「思鄉」為主題,運用多媒體科技,作品蘊含屏東在地家鄉味。 而薪傳歌仔戲劇團則運用仿生機械、吊索軌道系統、舞台雨幕控制、快速變景機關遙控等電腦自動控制、全彩雷射立體成像與270∘環場投影科技,重新整編《俠女英雄傳》故事。虎劇團的《雨人共舞》創作計畫,將扯鈴與溜溜球表演結合光纖、感應器、程式控制燈光等科技技術,呈現多層次視覺效果。 四團隊獲選 代表台灣參與2016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 延續往年的外亞維儂藝術節參與計畫,文化部從41組報名團隊中,最後徵選出四組團隊:動見体劇團、飛人集社劇團、頑劇場、丞舞製作團隊,將於7月7日至30日藝術節期間,在亞維儂教皇宮旁的絲品劇院及亞維儂編舞發展中心進行演出。四組團隊演出的劇/舞碼分別為:動見体劇團的《自我否定最終回》,飛人集社劇團的《一睡一醒之間首部曲:初生》,頑劇場的《月亮媽媽》,及丞舞製作團隊已經在國際打響名號的作品《浮花》。 高雄市第五屆「台灣華文原創故事編劇駐市計畫」徵件 由高雄市文化局主辦、今年進入第五屆的「台灣華文原創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鬼話年篇
過年來話鬼,笑稱童言無忌, 鬼即是人,祂也曾是我們, 對其念念不忘,既得溯古,也可鑑今。 監製曾瀚賢聊賣座電影《紅衣小女孩》, 不免憶及九○年代聊鬼講鬼的全台熱潮。 聽廣播人李若梅說「午夜奇譚」, 那是屬於寒夜被窩裡的恐怖幻魘。 京劇演員黃宇琳解析鬼戲〈活捉三郎〉, 看古老藝術以艱難功法呈現鬼態人貌。 劇場編導鍾伯淵用《夏日微涼夜話》, 帶領觀眾四界遊歷為人遺忘的陰陽角落。 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 一直以來,大家卻是又愛又恨又流行。 對「鬼」挺著迷的台灣人, 不只愛聽、愛說、愛演、愛看, 也有著許多寄寓與同情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 2016 莎風再起!
二○一六年全球戲劇圈的頭條大事,莫過於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了。雖說兩年前才剛歡慶莎翁四百五十歲的生日,但今年的紀念活動依然熱鬧非凡。 在莎士比亞的故鄉英國,「環球哈姆雷特」計畫,歷經一百九十六國的長征,將回到環球劇場,在莎翁逝世紀念日當天,畫下句點。 奠定今日莎劇地位的法國,各大城市的公立劇院、民間劇場,均推出相關製作,題材多元、風格各異,歌劇與音樂演出,亦趕上熱潮。 號稱莎翁「鐵粉」的德國,在新劇季中亦有許多知名導演的莎劇製作,詮釋上扣合當下社會議題,手法推陳出新,展現莎劇對現實的關照。 亞洲在這場慶典中也沒有缺席,中國舉辦「湯顯祖.莎士比亞」戲劇文化年共襄盛舉,日本則有百年老店寶塚歌劇團為紀念活動拉開序幕。 台灣則將迎來法國大導歐利維耶.畢在上任亞維儂藝術節藝術總監後,親自改編、執導的《李爾王》;素以京劇新詮莎劇著稱的當代傳奇劇場,一改以往悲劇題材,用百老匯音樂劇曲風,演繹喜劇《仲夏夜之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身體,未完成 觀念舞蹈
法國哲學家南希說,舞蹈挺立在話語的邊緣,最初的舞蹈,就是胚胎的細胞之舞 舞蹈曖昧模糊,但是都與身體有關,或說身體的運動、靈魂向外的擴延都和舞蹈有關 過去有否定宣言抵抗舞蹈的戲劇性、奇觀化 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被援引、呼應,哲學語彙被挪用借代 社會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各種學科在此交匯、辯論 舞蹈質問身體的物質形態 身體成為一種研究對象、一種材料、一種雕塑 他們手法不同,美學各成一家 卻都意圖重組舞蹈基因,關注感知模式、拓展邊界 舞蹈是文本演繹,也是遊戲 舞蹈是多元身體的陳列,也是對於動的思考 舞蹈是材料與檔案的編創,也是靈魂底層的驅動 從他們的創作裡,我們可以體會 身體就是一種歷史口述,差異的存在 話語之外,身體還未完成,舞蹈正在混種
-
藝視窗 News
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爐 編舞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獲獎
【台灣】 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爐 編舞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獲獎 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於2016年12月15日,由國藝會施振榮董事長正式公布得獎者,分別為:小說家李永平、藝術家吳瑪悧、舞蹈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建築師潘冀。 其中舞蹈家何曉玫的得獎原因為「創作直指歷史與文化環境下的生命樣態,探究當代人潛藏的內心世界;舞台視覺結合多媒體與裝置藝術,風格獨樹一幟;近年為台灣新生代旅外優秀舞蹈家搭建平台,引入國際最新風向,開拓台灣舞壇視野。」北管藝師莊進才的得獎原因則為「為北管表演藝術翹楚,精擅各項樂器操作,亦是跨界於歌仔戲的全能藝師,畢生投入北管技藝,年高八十,至今仍演出不輟、推廣與傳習不斷,為台灣近代戲曲史中甚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將於2016年擇期舉辦「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分別贈予得獎者獎金一百萬元及獎座乙座。 國藝會公布各項重要獎補助名單 推動藝文邁向國際 國藝會在2016年12月18日發布多項策略性方案獎補助名單,除常態補助外,更有各類重要專案補助,展現積極推動藝術家與藝術家團體邁向國際的強大企圖。項目包括:「2015年國際文化交流第七期」、「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視覺藝術策展專案」、「2015策展人培力@美術館」、「紀錄片導演國際發展專案─國際專業人士合作計畫」等。 其中歷史最悠久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今年轉型為「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鼓勵表演藝術團體及藝術家製作推廣優質作品、強化網絡連結能力、投入國際深度交流與長期合作。 2016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開始徵件 文化部即日起徵選中小型表演團隊參與英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西曆年初始,農曆舊年將過, 才交換完聖誕禮物,又要採辦年貨, 剛領了年終,卻得準備紅包。 新舊交替之時,免不了朋友相約、親戚團圓, 聚首忘年之際,少不了酒食飲宴、音樂八卦。 如何在喧鬧之中交心聊天? 如何讓與會賓客盡興而歸? 不研究不知道, 辦趴的守則還不少? 且由劇場知名的Fa家小酒館老闆帶頭分享, 聽跨足美酒與音樂兩大領域的歐頭現身說法, 看王永宏累到極限、爽到好眠的驅魔儀式, 學影評人貧窮男勞力費心,免錢辦派對!
-
焦點專題 Focus
反骨的溫柔—大衛.包貝&《烈愛.波姬亞》
不同於上一世代法國導演的文本演繹方式,成長於影像世代的年輕導演大衛.包貝,擅長以感官圖像轉譯古典文本,大量視聽覺元素的運用與炫技般的舞台調度,引導我們走進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世界裡。 對包貝而言,文本不是劇場的唯一,他更感興趣的是舞台視覺的呈現。演員的身體是演出最重要、也是最無可取代的表現媒介。在他執導的《哈姆雷特》中,演員以結合馬戲與體操的肢體表演,取代精湛的念詞,表現哈姆雷特的內心獨白。 即將來台的《烈愛.波姬亞》,結合了雜技演員與舞者的靈活肢體、水上舞台的裝置奇觀、激情狂放的現場搖滾樂,及電影《巴黎野玫瑰》女主角碧翠絲.黛兒能量十足的表演,讓雨果筆下的禁忌之愛,再度撼動現代觀眾的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5表演藝術回顧
2015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場館工期延宕,「大爆發」前如何思考未來 哲人已遠,作曲家後繼可有人? 牯嶺街營運滿十年,小劇場「經典」重現為哪樁 「新文本」浪潮來襲,台灣劇場如何接招 新世代自立門戶,探索市場可能 創作先行試「錯」,不再首演即彩排 藝術策演走入社區,遍地開花與誰何干 走出原住民傳統腳步,「踏」新路 當劇場、舞蹈進入美術館,改變了什麼? 鄉民口碑力量大,臉友集氣票房旺 PAR PEOPLE OF THE YEAR 謝盈萱 林文中 曾宇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