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特別企畫 Feature

《孽子》2014劇場版幕後特輯

永恆的同志神話《孽子》Crystal Boys 2014劇場版幕後特輯

在禁忌猶深的一九七○年代,白先勇以《孽子》深度刻劃同性戀者的「黑暗王國」,小說首頁,題獻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點出了他的創作初衷。 《孽子》寫同志情感,但又不局限於同志。白先勇曾說:「在《孽子》中,我主要寫父子關係,而父子又擴大為:父代表中國社會的一種態度,一種價值,對待下一輩、對待同性戀子女的態度父子間的衝突,實際是個人與社會的衝突。」 或許,在同志題材不再如當年布滿荊棘的當前,像《孽子》這樣,以同志情愛挑動華人社會價值、激盪父子關係,寫出了足以超越階層、時代和地域的「人性」,才是《孽子》之所以為經典,無論原著或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都能感人肺腑的的原因。 此次搬上舞台,《孽子》由電視版的導演曹瑞原和知名劇場編劇施如芳攜手合作。全劇以「父子親情」為主,以「同志情愛」為輔,並藉由神話般的「龍鳳戀」貫串全劇,從親情和愛情兩個線索,架構出劇場版的《孽子》。 相隔卅年,《孽子》如何在重現當時的大時代氛圍之外,與廿一世紀的觀眾連結,讓這部小說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媒介繼續擴散,繼續蔓延,且能滲透出新的體悟與衝擊?在大幕升起之前,且讓我們先走進排練場,聽台前幕後的創作者們,現身說法。
從小說到劇場的《孽子》

見證台灣文化演進的奇異旅程

文字|但唐謨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同志文學與劇場 從邊緣回到主舞台

文字|李屏瑤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原著自述

《孽子》的三十年變奏

文字|白先勇、李玉玲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導演詮釋

在經典的文本裡做出新的味道

文字|曹瑞原、李岳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排練側記

青春鳥們的足跡是對現今世界的一道祝福

文字|李岳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現象觀察1:盤點地下管線後,文化部的下一步?

在新舊震盪之間 尋找文化新局

文字|于國華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2:新舞臺吹起熄燈號!?

搶救藝術地標 商業與文化繼續拉扯

文字|李玉玲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3:李國修辭世,屏風表演班休團

靈魂人物隕落 說承繼太沉重?

文字|汪宜儒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4:貼近土地、深入城市的劇場

創作腳踏泥土 尋索「心的距離」

文字|吳思鋒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5:新作搬演雲湧,讀劇蔚為風潮

於是,重返「劇作家年代」?

文字|王友輝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7:「微型劇場」的空間與創作思考

城市的臨時惡所 讓觀眾快樂「參與遊戲」

文字|郭亮廷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8:小品音樂劇繽紛展現

熱情之聲不受限 困境帶來更多可能性

文字|白斐嵐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9:新編戲曲觸角廣

題材創新不設限 新生代接棒尚迢遙

文字|劉美芳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10:「服貿」是福是禍?「審批」大石擋路?

中國市場廣大 想進入得跨越「禁區」

文字|林采韻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陳武康 「驫舞」邁入十年 名揚國內外將登大舞台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李銘宸 日常物件打造奇觀 開創劇場新美學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吳曜宇 初次比賽一鳴驚人 聰慧潛質前途看好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