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提勒曼( 攝 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國際新樂季觀察 德奧

回歸德奧音樂主流 指揮、慶典菜色豐

綜觀德奧地區幾個大團的樂季規畫,可以看出,除了依然有接連不斷的紀念慶典,曲目上也回歸德奧主流。上一季的華格納、威爾第繼續延燒,緊接著理查.史特勞斯等等,紀念慶典系列依然蓬勃;另一方面,也有如維也納愛樂強打名牌指揮,世界樂壇所有重量級指揮紛至沓來,各自帶著招牌菜色上場,也讓樂迷驚嘆不已。

綜觀德奧地區幾個大團的樂季規畫,可以看出,除了依然有接連不斷的紀念慶典,曲目上也回歸德奧主流。上一季的華格納、威爾第繼續延燒,緊接著理查.史特勞斯等等,紀念慶典系列依然蓬勃;另一方面,也有如維也納愛樂強打名牌指揮,世界樂壇所有重量級指揮紛至沓來,各自帶著招牌菜色上場,也讓樂迷驚嘆不已。

邁入二○一三/二○一四樂季,幾個德奧地區的領頭羊紛紛開出不同的音樂菜色,希望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呼喚樂迷進場支持古典音樂。當然,慶典式的系列音樂會仍舊不斷;然而,幾位首席指揮與音樂總監似乎開始回歸德奧音樂主流,並且各自呈現不同的做法。本文即就五大樂團的新樂季動向,逐一探究。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強打王牌曲目回歸德奧

自二○○三年就開始帶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楊頌斯(Mariss Jansons),在新樂季的節目規劃上,首先強打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的交響樂作品,作為他一百九十歲生日獻禮,預計自明年一月起演出《第八號》、《第九號》兩首交響曲。此外,新樂季還邀請到剛剛邁入壯年的名猶太裔美國小提琴家——夏漢成為駐團藝術家,並且推出一系列的小提琴協奏曲。

綜觀整個樂季,延續華格納與威爾第年的製作──《紐倫堡名歌手》前奏曲、《安魂曲》仍在今年底成為慶祝的尾聲。而回歸當地觀眾喜愛的經典德奧樂派作品似乎成為王道,從夏漢演出的巴赫系列作品音樂會、海頓的《創世紀》,經過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布魯克納,一直到馬勒、理查.史特勞斯、阿班.貝爾格……幾乎羅列了德奧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與各式曲種。

由於二○一四年適逢理查.史特勞斯一百五十歲生日,楊頌斯也規劃了慶祝性質的音樂會,從二○一三年底就以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開始暖壽,到隔年還有《唐璜》、《死與變容》等大作陸續推出。

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  傳統中開創「新德式音響」

二○一二年甫接掌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提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今年和楊頌斯英雄所見略同,以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作為新樂季開幕音樂會。但是在規劃理查.史特勞斯的系列慶祝音樂會上,就曲種來看,相對完整許多,如:《英雄的生涯》、《唐吉訶德》、《唐璜》、《阿爾卑斯山交響曲》,特別是同樣的慶生音樂會裡,曲目就涵蓋了他歌劇作品中五個重要女主角伊蕾克特拉(Elektra)、莎樂美(Salome)、阿拉貝拉(Arabella)、海倫娜(Helena)與達芙妮(Daphne)的選段。

新樂季中,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除了邀請當代知名羅馬尼亞鋼琴家拉度.盧普(Radu Lupu)成為駐團藝術家外,樂團為了追求「新」音響,更聘請德國當代作曲家利姆(Wolfgang Rihm)為駐團作曲家。

被樂團盛讚其為「當代樂壇真正傑出音樂家」的利姆,樂季中也會有七場他為樂團寫的室內樂、交響曲形式之新作品。此舉,除了讓正統的「德式音響」(Deutscher Klang)可以繼續傳承,更朝著「新德式音響」的目標邁進。

柏林愛樂觸角多元曲目廣  老將新秀俱出

以莫札特生前最後三首交響曲——《第卅九號》、《第四十號》與《第四十一號》為新樂季開幕,柏林愛樂音樂總監拉圖(Sir Simon Rattle)在音樂的選擇上,果然承襲他一貫以古典三大巨頭海頓、莫札特與貝多芬為主的做法,有別於其他德奧籍指揮。不同於其他樂團以理查.史特勞斯為樂季主要思考方向,柏林愛樂銜接上樂季的做法,以慶祝波蘭作曲家魯托斯瓦夫斯基(Witold Lutosławski)百歲誕辰與逝世廿周年為主,分別由拉圖、美籍指揮艾倫.吉伯特(Alan Gilbert)與大師巴倫波英指揮演出盧氏的《第二號》、《第四號》交響曲與管絃樂作品Mi-Parti for orchestra,老將新秀在同一個樂季各展才華,相當有看頭。

新樂季一如往常,大牌音樂家羅列,但駐團藝術家仍舊是與柏林愛樂合作已達十年的男中音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這位近來常被拿來與費雪-狄斯考相提並論的演唱家,也將在新樂季中擔任巴赫《馬太受難曲》、舒曼《歌德的浮士德》場景、聲樂室內樂與獨唱會的演出。

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  回歸德式浪漫慶祝意味濃厚

義籍名指揮夏伊(Riccardo Chailly)擔任首席指揮已經邁入第九年,新樂季中,以孟德爾頌為主打作曲家,無論是「大型音樂會」或是「二○一三年孟德爾頌節慶」,都是以孟氏作品為主,儼然是為了孟德爾頌擔任該團首席指揮滿一百八十周年紀念預作準備。樂季中另一套主要曲目則是布拉姆斯的室內樂、協奏曲與交響曲,並將以「布拉姆斯系列」(Der Brahms-Zyklus)為名,舉辦各式音樂會。既符合樂團自我傳統,又有別於他團慶祝音樂會之規劃,讓東德、東北德一帶的愛樂者有不同的選擇。

在威爾第與華格納年中,二○一三下半年與二○一四年初仍舊看到兩位大師的歌劇輪流上演,如《弄臣》、《茶花女》、《拿布果》、《萊茵黃金》與《女武神》等等,讓二○一三年底的威爾第與華格納持續大鳴大放。此外,其他歌劇大師的作品也輪流上演,如《魔笛》、《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兒童歌劇《小木偶皮諾丘》與《糖果屋》等,呈現與交響樂分庭抗禮的局面。

除了慶祝前述兩位大師,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並未忘記二○一三年也是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的百歲生日,樂團規劃了「布瑞頓百歲誕辰音樂會」,演出他的名作。而德籍的理查.史特勞斯生日,當然更受重視,樂團特別規劃了「史特勞斯系列」(Der Strauss-Zyklus),除了「理查.史特勞斯一百五十歲誕辰音樂會」外,巡演至萊比錫的維也納愛樂也將參與其中一場系列演出,搭配獨奏家郎朗,同台獻藝。整體而言,新樂季端出的菜單洋洋灑灑,但多是以慶典、生日、紀念為名,規劃樂季音樂會,果然有「布商」傳統。

維也納愛樂狂打指揮牌  以曲目號召回歸音樂本身

維也納愛樂龍頭樂團的地位,在新樂季的預告中表露無遺,當其他樂團各自以不同主題規劃系列音樂會或慶祝時,維也納愛樂單單是列出來的指揮名單,就足以讓其他樂團咋舌:由馬捷爾打頭陣演出柴科夫斯基與蕭斯塔可維奇的作品、瑞典指揮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指揮其擅長的布魯克納,接著還有提勒曼的貝多芬、現任英國伯明罕音樂總監尼爾森(Andrís Nelsons)的孟德爾頌與理查.史特勞斯,以及拉圖拿手的馬勒與楊納傑克;不僅如此,還有維也納愛樂新任總監威瑟-穆斯特(Franz Welser-Möst)、夏伊、祖賓.梅塔、慕堤、巴倫波英、楊頌斯等等,一舉囊括了檯面上所有重量級指揮,更同時涵蓋了本文之前討論的四大德國樂團指首席指揮或總監,住在維也納就能親炙世界大師的音樂,不愧維也納「音樂之都」美名。

每位受邀至維也納愛樂的指揮都拿出自己的拿手作曲家,以饗維也納樂迷,我們僅能從中間約略看見慶祝理查.史特勞斯的些許影子;以及在許多指揮都鍾愛的布魯克納交響曲中,隱約發現維也納愛樂慶祝布氏一百九十歲生日的意味。

這種不以特殊節慶,單就指揮與樂團本身為號召的做法,在近年來一片追隨作曲家生死年的系列音樂會中,成為一種回歸音樂本身的選擇。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另眼觀察

廣開巡演大門  名指揮遊走各樂團

五大樂團在未來的樂季中,除了端出正統的音樂大餐,在經營的方向上,更是紛紛以巡迴演出作為提振樂團名聲的手段。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除了馬不停蹄的世界巡演外,更將觸角伸至南美洲。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除了薩爾茲堡與拜魯特音樂節的音樂會活動,因提勒曼的個人偏好,多以德奧地區的巡演為主,但新樂季中看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法國與義大利的行程,或許是樂團經營的觸角正積極朝德奧地區之外發展的證明。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遠赴巴黎、倫敦、薩爾茲堡、維也納、義大利的托布拉克、斯洛維尼亞的盧比安納,行程遍布歐洲。維也納愛樂的巡演遍及歐亞美各大洲,北京、東京、川崎、莫斯科、美國各地、塞拉耶佛與歐洲各國,在各樂團中最顯豪氣。

除了樂團首席指揮之外,五大樂團也紛紛邀請知名客席指揮蒞臨,除了刺激團員外,相信對於當地樂迷也有一定提振票房的力量,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邀請有「維也納希望」之稱的威瑟穆斯特,與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戴維斯,各自指揮二○一三年底的彌撒音樂會。威瑟穆斯特也將客席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拉赫瑪尼諾夫與蕭斯塔可維奇。柏林愛樂的拉圖本來就是各界競相邀約的對象,而柏林愛樂本身在新樂季中,邀請了阿巴多、祖賓.梅塔、馬捷爾、楊頌斯、海丁克、伊凡.費雪、鄭明勳等大指揮客席,與維也納愛樂不遑多讓。雖然看來看去,新樂季中各樂團的指揮似乎都是那幾位名家,但在迷信王牌指揮的樂迷心中,或許這些超級大牌正是穩住樂迷的最佳利器之一。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