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機鋒.英式幽默/概說素描 幽默自嘲 英國文化的必備基因 英式幽默不像美式幽默直接、淺白,也不像法式幽默總以優雅的反諷姿態看世界,或者透過模仿來嘲弄一切。英式幽默包含了一套迂迴曲折的潛規則,英國人不過分誇大,常以雲淡風輕的冷嘲熱諷來描述事物,與其吹噓自己,他們更常透過自貶來取悅旁人。
百變女伶新生代 百變女伶新生代 六位劇場女演員 紙上變身 細數台灣女演員的世代發展,我們發現,每個世代的女演員都各有風情,千姿百態、變化多端、自成路數。 一九八○年代,馬汀尼、劉若瑀、楊麗音等人從蘭陵劇坊出身,或負笈國外或實戰經驗累積,形塑自己的演員樣貌。 一 九九○年代,台灣劇場出現更多元的創作取向。學院體系的蕭艾、郎祖筠、陳湘琪等,以寫實文本為重,成為主流劇場的最佳女主角;學院之外的,莎士比亞的妹妹 們劇團的阮文萍、周蓉詩,臨界點劇象錄劇團的詹慧玲,則在小劇場中展露特異氣質。介於兩者之間的,例如徐堰鈴,北藝大畢業,同時受小劇場創作的美學影響, 在文本和肢體之間自由遊走。 廿一世紀,正竄起的新生代女伶中,我們又可以在她們身上挖掘出什麼樣的特質,可與持續演變的劇場生態相互見證與呼應?林鈺玲、王安琪、謝俊慧、王世緯、張詩盈、謝盈萱,六位備受期待的舞台新星,本刊請她們紙上變身、現身說法,一窺她們面對演員生涯的期待與挑戰。 新生代女伶「紙上變身」影像企畫 攝影 吳仲倫 服裝造型設計 李育昇 服裝助理 陳昭淵 髮型設計 楊孟樺(Morgan Yang) 彩妝設計 黃浩翔(Oswald) 服裝提供感謝名單 外表坊時驗團《鬼扯》、EX-亞洲劇團《假戲真作》、徐茹足女士
特別企畫 Feature 烏克麗麗,我怎可能不愛妳?! 烏克麗麗,我怎可能不愛妳?! 在偶像劇與許多明星的加持下,輕巧可愛的烏克麗麗悄悄地吹起流行風。愈來愈多人開始認識這項樂器,也愈來愈多人愛上她的旋律。 抱起來像寵物一般的親暱,聲音又像孩子一樣的天真。歡樂的時候需要妳,憂傷的時候需要妳,烏克麗麗,我怎可能不愛妳!
焦點專題 Focus 定目劇在台灣,可有未來? 讓國際觀光客來台灣「藝術朝聖」 打造「文化觀光定目劇」 是美意還是扼殺? 去年文建會依據「補助民間推動文化觀光定目劇作業要點」挹注總額兩千萬給全民大劇團、拾藝整合行銷、十鼓擊樂團和舞鈴劇場,以打造文化觀光為導向的定目劇碼,但一季演出下來,僅有十鼓立於不敗,其他三團均票房慘澹。這讓人思索,台灣的定目劇發展,到底需要怎樣的方向?政府扶植的美意,在配套不足的狀況下,是否反而成了扼殺團隊生機的利刃?
他山之石觀察—歐美篇 歷史傳統歧異 國家支持、商業走向各自風華 文字|白斐嵐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他山之石觀察—中韓篇 國力推助韓流強力催送 中國崛起市場引人垂涎 文字|白斐嵐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