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所以存在—舞者身體論 疼痛,所以存在 舞者身體論 人們看舞者,就好像我們是小珠寶,是紙版娃娃,而我們還得有血、有足以穿越地獄的膽量。 ――前美國芭蕾舞團舞者Susan Jaffe 訓練有素的舞者不僅要高貴優雅,還要有奧林匹克跨欄運動員的彈跳,要有走索者的平衡,還要有豹子般的力量和靈敏。 ――Camilla Jessel 有人說:當疼痛的淚水和快樂混入你的汗水之中,你知道:你正在跳舞。 關於舞者,笛卡兒式的定義可能是:我痛,故我在。 薩德式的定義則會是:因為疼痛,所以美好。 疼痛、舞蹈與身體這神秘的三角習題 且看舞者們現身說法,看他們如何定義自己,定義身體?
夏日飆爵士,搖擺跨十年 夏日飆爵士,搖擺跨十年! The 10th SUMMER JAZZ IS COMING 節奏從在爵士鼓中跳躍,小喇叭和薩克斯風對話, 在沸騰的熱情,聽見解放的靈魂。 十年,兩廳院首度在音樂殿堂上演爵士, 從廳內、戶外,拓寬至周邊小森林,四處都是爵士樂手的舞台。 十年,兩廳院延攬大師教學, 從音樂營到校園,各地都有爵士新鮮人。 年度的派對又開了, 在慵懶微醺的夏夜 踏上輕快的步伐 夏日瘋爵士,就是愛搖擺。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空間╳建築╳身體╳舞蹈.與包浩斯相遇 空間╳建築╳身體╳舞蹈 與包浩斯相遇 廿世紀初,原本專攻建築學的魯道夫.拉邦(Rudolf von Laban),開始對移動中的身體與空間的關係產生興趣。他前往德國慕尼黑,研究當時流行的表現主義舞蹈,並設計「拉邦舞譜」,將空間的概念引入當時只注重時間與步伐的舞蹈記錄方式。人們對舞蹈、身體和空間的認識,從此有了重大改變。 同一時期,沃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在德國威瑪擔任包浩斯(國立建築學院des Staatliches Bauhaus)的校長。包浩斯是一所結合建築、工藝、與藝術的學校,吸引跨學科人才湧入,從不同層面探究、重新界定人與空間的關係。 身體與空間、建築與舞蹈,自此不斷碰撞、詰問。我們將帶您紙上走訪「空間╳建築╳身體╳舞蹈」的國內外精采案例,看看兩方人馬激盪出何種燦亮的創作火花!
以身體詮釋建築 與空間共舞創意 歐美編舞家如何與空間對話 文字|俞秀青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窮中求變 處處劇場 台灣舞蹈與非劇場空間對話錄 文字|鄒欣寧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包浩斯劇場的前世今生 專訪「Play.包浩斯」導演與策展人托斯頓.布魯梅 文字|林冠吾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焦點專題 Focus NSO 2012-2013新樂季 法蘭西與俄羅斯 交奏新樂季亮點 羅基敏訪呂紹嘉 談NSO 2012/2013樂季 經歷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歷練,NSO即將跨出第廿六個樂季的腳步。接任音樂總監第三年,呂紹嘉不僅在幾場重要的音樂會中,展現NSO的實力,搏得喝采,更為新樂季設計了難得一見的曲目。他如何思考音樂會的曲目安排?又有何用意?本刊特邀長期觀察NSO的音樂學者羅基敏,提問訪談呂紹嘉,讓樂迷們一窺兩位音樂人對新樂季的思考。
專訪NSO新樂季駐團作曲家 佑斯特:我希望我的曲子,讓人辨認出台北的風情 文字|李秋玫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帶著內行樂迷 寫下歷史新頁 NSO新樂季節目概覽 文字|李秋玫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