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文建會依據「補助民間推動文化觀光定目劇作業要點」挹注總額兩千萬給全民大劇團、拾藝整合行銷、十鼓擊樂團和舞鈴劇場,以打造文化觀光為導向的定目劇碼,但一季演出下來,僅有十鼓立於不敗,其他三團均票房慘澹。這讓人思索,台灣的定目劇發展,到底需要怎樣的方向?政府扶植的美意,在配套不足的狀況下,是否反而成了扼殺團隊生機的利刃?
二○○八年,總統馬英九在競選的觀光政策白皮書強調,誓言要耕耘深度文化旅遊,以「全面文化及藝術交流為火車頭」,突顯台灣特色來帶動觀光。二○一一年,台北國際花藝博覽會期間,在「舞蝶館」先後推出《百合戀》(屏風表演班vs.原舞者)、《秘密花開了》(舞鈴劇場)、《花蕊渡河》(優劇場)等深具台灣特色的定目劇,想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更了解台灣的文創藝術。花博的節目設計確實吸引絡繹不絕的觀看人朝,舞蝶館的演出場場爆滿。
花博繁花盛景,卻是定目劇幻景?
花博的「繁花盛景」與兩岸觀光政策的開放,成為文建會推行「文化觀光定目劇」的定心丸。相關人士認為,若以「每年一百萬名國際觀光客,加上一百六十五萬的陸客來台,即使不考慮本土觀眾,只要有五成的票房就賺翻了……」同年七月至十一月間,文建會依據「補助民間推動文化觀光定目劇作業要點」挹注兩千萬,分別補助全民大劇團、拾藝整合行銷傳播有限公司、十鼓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十鼓擊樂團)和舞鈴劇場,南北四個團隊各五百萬元。藉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鼓勵文創事業建立自有品牌」,而以文化觀光為導向的劇碼,每場至少四十五分鐘,每週至少表演五天,三個月(一季)為一個檔期,定點、定時與固定形式之「售票」演出。
文建會希望以台灣的文化藝術,讓觀光客掏出口袋的錢。然而,長期倚賴官方補助的表演藝術界,卻普遍沒這般樂觀。果不其然,今年二月舞鈴劇場《奇幻旅程》爆出財務嚴重虧損。首屆獲補助的四個團體,除了台南的十鼓文創,台北的三個團隊均營運不佳,票房慘澹。營運無虞的十鼓文創,補助期間從二○一一年九月十八日至十二月十七日,演出兩百四十二場,觀賞總人數為55,781人,平均一場二百卅一人。虧損的拾藝整合行銷,從二○一一年七月四日至十月三日,演出一百場,觀賞總人數為5,871人,平均一場五十九人;全民大劇團,從二○一一年九月十日至十二月十八日,演出九十三場,觀賞總人數為15,407人,平均一場一百六十六人次;舞鈴劇場,從二○一一年十二月廿二日至二○一二年三月廿五日,預計演出六十六場,然而,1,201個席次經常不滿四成,甚至出現一場只有廿多人的景況。就在舞鈴思考是否停演之際,總統馬英九、台北市長郝龍斌以及甫上任的文建會主委龍應台前往關切,政府的「舞蝶館」場租大打折,透過媒體強力放送,票房漸漸好轉,緩解財務上的赤字。
直搗中國開發市場 需要時間發酵
全民大劇團的《寶島綜藝秀》,由資深媒體人王偉忠監製、謝念祖執導,是唯一清楚定位以陸客為取向的製作團隊。他們重金改裝攝影棚,將「綜藝節目劇場化」,以魔術、扯鈴、演唱和模仿秀等形式,有機地融入台灣文化特色。「抽屜式」的節目細分六、七個單元,每周依現場觀眾的反應適時調整,噱頭新穎,誠意十足。然而,陸客縱使對台灣媒體充滿好奇,反映成本的票價新台幣兩千元就讓陸客望之卻步,可以容納九百名觀眾的場地,經常是門可羅雀。雖緊急調整票價,更派「陸客秀公司」前進中國承攬行銷業務,「像過去台商帶著一卡皮箱」,直搗中國旅遊業去開發市場,但等成果發酵就要半年時間,至補助時限仍嚴重虧損新台幣六千萬元。
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提及:「雖然演員付出極大的熱情演出,讓我非常感動與自豪,但市場環境不成熟、政府又缺乏配套,真是『政府拋磚引玉,磚塊卻砸死人』。」他舉鄰近的韓國為例:「《亂打秀》NANTA演出初期,韓國政府免費贈票兩年,讓節目累積不少該國際曝光度與口碑。」
遊客回籠難 慘賠上千萬
舞鈴劇場從一個小學扯鈴社團逐漸發展為一個結合戲劇、舞蹈、雜技與劇場技術的專業劇團。花博期間與導演魏瑛娟合作,改編幾米繪本《失樂園》的《秘密花開了》,挾著龐大的觀園人潮,締造場場爆滿的佳績。《奇幻旅程》是這波補助中唯一主題式的演出。「雖然回收問卷中有85%的觀眾肯定,但要延續回籠的力道太弱。」團長劉樂群坦言:「縱使心裡有準備,當初的評估還是過於天真。」製作定目劇本來就是舞鈴劇場的目標,卻從未想過只做迎合陸客的作品,只是文建會恰巧有相關的補助。然而,十一月才通過補助的計畫,卻必須在年底前執行,製作時間過於倉促,曾思考放棄這次機會。最終,過去累積的好口碑與高票房,讓他們決定放手一搏。
拾藝整合行銷,是承攬機關團體商演的公關公司,累積不少執行大型活動經驗,可謂這一波定目劇補助團隊中,行銷實戰經驗最為豐富。劉光侗導演的「國民大戲班」一九八九年成立,即以揉合多元民俗技藝的演出見長,團員多為劇校科班,過去有不少以外賓為主的演出經驗,「參加韓國國際旅展時,還以跳鍾馗擊敗少林寺武功,獲得最佳表演獎。」《綻放》定目劇,考慮鄰近觀光客必訪「故宮」的地利,選在中影文化城演出。本想商演經驗豐富理應會有雙贏的美果,「雖然營運成本較低,但也慘賠新台幣三千萬元。」
結合園區經營 十鼓終能維持
唯一不在台北,也未聞虧損的十鼓擊樂團,二○○○年創立,過去作品曾入圍美國葛萊美獎「最佳傳統世界音樂專輯」(2009),和臺灣金曲獎「民族樂曲專輯獎」(2007)。此次推出的《台灣風情》定目劇,揉合藝陣、鄒族音樂等文化元素,是依二○一一年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的曲目編修。二○○七年,十鼓進駐面積五公頃的台南仁德舊糖廠,創建「十鼓文化村」,園區內除了定點定目的擊鼓表演與教學,還有自然生態步道,餐飲服務和商品銷售,完整的園區規畫,非常適合親子寓教於樂的休閒旅遊。自二○○四年起,定期舉辦國際鼓樂節,不僅加強國際間鼓友交流,與國內旅遊業者合作推票,亦是園區活動人潮絡繹的主因。
過去,一九九六年以南管樂舞享譽國際的《漢唐樂府》,曾結合茶坊與小型藝廊的概念推出觀光節目,由於精緻的場地觀眾席次少,導遊回扣及營運成本提高,因此觀眾付出的費用較高。一名旅遊業者直接告訴他們:「演出很高雅,但客群(當年台灣以日本客為主)並不見得多能接受,這樣的節目要推有困難。」直至二○○三年樂團搬遷前,漢唐只有零星預約的觀光展演。而這幾年常駐澳門威尼斯人酒店的太陽劇團,精密高超的劇場裝置,擁有全球高票房,近期卻宣布停演風格東方的Zaia。
什麼型態的定目劇 才「適合」台灣?
台灣與鄰近的亞洲國家的文化同質性太高,傳統技藝或具東方色彩的主題並無法保證一定能討觀光客的「歡心」。如何「創造」足以代表台灣文化特色的節目,需官方與民間團隊共同集思廣益。龍應台雖然強調:「文化是觀光的核心內容。」然而,我們不禁要問,政府民間合力推出的定目劇,到底是觀光客不買帳?還是台灣沒有發展定時、定目演出的本錢?還有如果挑選幾個表演團體,每隔一段時間推出經典再現,是不是比較符合台灣的環境?陳碧涵立委認為,觀光定目劇幾乎涵蓋所有文創產業所需的元素與執行,文建會應該透過官方的力量協調整合資源,提供團隊有利的後勤支援。
攤開世界觀光的地圖上,很多人到紐約,一定得去百老匯朝聖一下;到拉斯維加斯,除了各飯店免費定時的路邊秀,玩玩吃角子老虎、廿一點,不能免俗地也會看看Bellagio飯店廣場的水舞,或飯店附屬劇場的O秀;到了巴黎,紅磨坊(Moulin rouge)、狡兔之家酒館(Au Lapin Agile)不去好像也很可惜;至於鄰近的韓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亂打秀》、JUMP也成為到韓國觀光的重點活動之一。建國百年,在政府大力推動世界觀光政策的前提下,來台觀光人數達608萬7,484人次(台灣出國人數958萬3,873人次),其中以中國旅客占多數。然而,台灣除了夜市美食、親切的民眾之外(觀光局新品牌形象動畫),我們在國際間擁有傲人成績的劇場藝術,何時才能成為吸引觀光客來台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