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樂編制的《唐懷瑟》 小巧精美的華格納體驗
華格納,19世紀德國作曲家,一位影響力不輸貝多芬的音樂巨人,他的理念和創作對整個藝術音樂世界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徹底地改變了音樂史的發展方向。然而,對許多喜愛藝術音樂的樂友來說,華格納,是個讓人又敬又怕的名字:是啦,我們都知道華格納超厲害、超重要,但他的歌劇總是那麼長、那麼滿、那麼多內心戲,實在很難讓人不害怕。正因為實在不容易親近,華格納的歌劇雖然名聲響亮,上演的頻率卻相對不高,在台灣更是如此。根據頭號華格納迷詹益昌醫師的查核:如果不計音樂會形式或半舞台演出,華格納10部成熟作品中,在台灣有過完整舞台製作的竟只有《唐懷瑟》(1976)和《尼貝龍指環》(2016-2019)而已! 儘管推出華格納歌劇的演出通常吃力不討好,臺中國家歌劇院仍在去年推出《唐懷瑟》的製作,且意外地受到熱烈回響,讚嘆這精簡的製作究竟是蘊藏著怎樣的魔法。因此今年再度上演,以慰向隅觀眾。 此檔《唐懷瑟》是室內樂編制的本地製作,令人好奇的是,華格納歌劇向來以宏大深厚著稱,選在中劇院演出,該如何使作品變得小巧精美?音樂方面,指揮張尹芳親自將原本寫給大型管絃樂團的總譜,改寫成為給12、13位演奏家的室內樂團,同時也刪減小部分音樂。編制大幅縮減的樂團,不但讓音樂變得更加靈活鮮明,更讓台上的聲樂家得以盡情發揮,不用太過擔心聲音會被樂團吃掉。此製作原設定為「歌劇音樂會」,但在參與者的熱情合作下,竟逐漸發展成為相當完整的舞台製作,雖因經費限制,沒有華麗繁複的設計,但不論是燈光、舞台、道具、影像、造型或表演,該有的都有,且和音樂一樣,小巧精美、效果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