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奏如獨奏 草原傳奇台灣行
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首度訪台作曲家許博允指出,絃樂器的演奏最基本也最困難的便是音準的控制,而當他聽到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的演出時,著實為了團員們整齊劃一的音準所震懾。他們的齊奏就有如一個人演奏般的一致,可見團員們的演奏功力。
作曲家許博允指出,絃樂器的演奏最基本也最困難的便是音準的控制,而當他聽到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的演出時,著實為了團員們整齊劃一的音準所震懾。他們的齊奏就有如一個人演奏般的一致,可見團員們的演奏功力。
繼二○○五年兩廳院爵士音樂派對後,克拉茲兄弟今年將與NSO合作,將膾炙人口的經典古典音樂旋律,改編成熱力四射的古巴Salsa,並且加上管絃樂團的演奏。且看NSO如何與克拉茲兄弟合作,以俏皮活潑的方式,重新詮釋聽眾們耳熟能詳的曲目。
在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歷練後,呂思清在劇情依據的背景中,為《梁祝》下了新解,並成為國內外媒體推舉為詮釋此曲的最佳人選之一。這次呂思清要與國家國樂團(NCO)合作《梁祝》,將考驗著雙方對東、西方音樂不同面貌的體認與詮釋。
一九九六年在亞維儂藝術節,我第一次親炙比爾.提.瓊斯的丰采。他的舞團應邀在教皇大殿演出根據比利時歌手Jacques Brel的歌曲編創的舞作,比爾兼含古怪的抒情手法,讓我印象深刻,低迴不已。相較於越來越流於概念化的美國後現代舞,比爾以不凡的當代感性,和如日中天的歐洲舞蹈劇場分庭抗禮,足以為美國舞蹈扳回一城。十年後,這位黑人編舞家終於要在台灣獻演新作,真有望穿秋水之感。 比爾.提.瓊斯的作品除了幽默、生動,更鮮明的是社會批判與抗爭性格,舞蹈在他手中擴張了現實向度,可以言情也可以議論。我知道碧娜《熱情馬祖卡》和勒帕吉《安徒生計畫》已經吸光大家的時間和荷包,信賴「新舞風」水準的觀眾想也不致錯過比利時金童西迪拉比和阿喀郎的攜手合作。然而我仍要認真提醒,萬勿錯失這場和比爾.提.瓊斯的約會。盲目約會,往往是一場難忘冒險的開始。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由於喜愛雲門舞集而踏進現代舞的世界,逐漸認識世界各大知名的舞團及舞蹈大師,德國的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的名號更是如雷灌耳。每位世界級的舞蹈大師都有自身獨特的理念,碧娜.鮑許也不例外,她說:「我在乎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這句話簡潔地傳達了她舞作的內涵,也深深地吸引了喜愛現代舞的我。舞者的肢體千變萬化,編作出讓觀眾驚嘆的曼妙舞姿並非難事,但碧娜‧鮑許卻經常以日常生活的動作編舞,真實地貼近觀眾的情感,總能引起熱烈的回響與共鳴。 碧娜.鮑許的魅力,連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也為之迷醉,電影《悄悄告訴她》採用《熱情馬祖卡》的片段向她致敬。多年前觀影的舞蹈片段還留存深刻的印象,讓我非常期待能在劇院親身感受其舞作的魅力。 文字|王凱君 29歲,視覺設計。偏愛舞台音樂劇或舞團演出,每月觀賞表演一次以上。
男生可穿上三寸金蓮起舞?不纏足的女生內心快樂嗎?在現代女性的心底,脫掉了那層束縛、而什麼束縛還沒脫去?向來以流暢活潑身體語彙關注女性議題的編舞家譚惠貞,歷經五年更洗練的創作洗禮,將推出新詮舊作《新東方,在時間軸上位移的女人》,用鮮明的「纏足」意象,探索女人從古到今的成長軌跡。 譚惠貞說:「女人就像是『流質動物』,無論大環境為何,自願或不願,女人都能無盡地承受,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點。」她從中國古典文學裡的女性角色尋找靈感,男生那部分則是《鏡花緣》中女人國的橋段。在舞作中,譚惠貞靈活運用民族、芭蕾、現代三種舞蹈語言,呈現女性在東方韻味與西方技巧間的奇妙交織,例如讓舞者穿上三寸金蓮,但用古典芭蕾肢體翩翩起舞,如此的對照與結合,恰也鋪出女性一路走來所面對的矛盾、選擇與各種實驗嘗試。 而詩文、人聲、舞蹈、與影像的交會替換,更是水影舞集的拿手好戲。東方女性貫穿古今的命運與轉變,文化的衝擊與思維,在這裡,豐富的編排與身體引領出既回聲繚繞又向前想望的女人之路。(周倩漪)
英國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在短文〈自己的房間〉中,主張如果女性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那麼女人也能和男人一樣,展現創作的才華。今年,牯嶺街小劇場的「新潮實驗室」,就成了三位女性新銳編導創作的房間,臨界點劇象錄出身的毛雅芬,遊居台灣與澳門劇場的蔣禎耘,專長美術、從事藝術行政多年的唐梅文,分別就自我與角色對話、詩人創作心靈,以及台灣家族女性故事,展開一場密室的女人絮語。 毛雅芬《Else Where》找來資深劇場演員溫吉興合作,探索演員趨近角色的內在過程,真實生活的「他」和故事中的「他」時而亦步亦趨,時而猶豫踟躕,思索每個舞台指示,揣摩每一句台詞;有時候,練習是多餘的,有時候,排練總是不夠;但有時還來不及想,因為,還趕著演出下一場戲。蔣禎耘《格子爬格子》描述一位詩人孤獨卻飽滿的創作狀態,渺小的靈魂行走於稿紙的格子上,精神卻顯得無比巨大。此製作曾於澳門、香港、波蘭的書店演出,因應不同演出空間而變化。唐梅文《家族女子群像》以家族中二十多位女子遷移的故事為題材,傳達了女人的遷移漂流,無論順應時代或命運,最終只是盼望尋求更美好的生活。(廖俊逞)
首開在國家音樂廳演奏拉丁音樂會先例,也是台灣首次舉辦真正古巴及玻多黎哥拉丁音樂會的底細爵士樂團,在連續兩次音樂會創下了銷售一空票房紀錄之後,經過長達半年精心籌畫,即將在情人節當天再次推出Latin Salsa樂曲。本次演出由世界級知名拉丁打擊大師Mr. Ollie Delfino帶領資深團員和十多年來與底細合作多次的國內頂尖拉丁樂手共十四人登台演出,並且延請知名創作編曲家Gilberto Q Amparado 重新編曲,動員Big Band與Latin Band編制,演出包括Ran kan kan、Cumbanchero、Oye como va、Evil ways、Maria of my soul、La bamba、Copacabana、Hachito、Cherry pink、Mambo No.5 等爵士經典名曲。 拉丁音樂的南美浪漫熱情、熱力四散的節奏,火辣激情的音符鼓動著隨之搖擺身軀;心跳的節奏彷彿也隨著鼓點鮮明跳動。伴著Salsa風情拉丁音樂,情人節的夜晚,滿溢的情感將無處隱藏!(李秋玫)
我有一百個理由不推薦《媽媽咪呀》MAMMA MIA!,主要因為以它的強勢滾滾,這微薄的錦上添花,如同大浪中激起的小漣漪。但也許正因這部劇太「流行」、太「娛樂」,大部分觀眾都急著趕熱鬧、吃個感官棉花糖,我想提醒有心人觀察一點他山之石。《媽媽咪呀》最厲害的是,在眾多以原創取勝的音樂劇當中,它是極少數以翻唱流行組歌得勝的作品。它的成功帶給業界「這樣行得通」的幻想,結果都「滑鐵盧」了。 我認為「ABBA」即使在現代來看,依然是流行樂界的奇葩。它出身瑞典,為了走向世界而無包袱地吸收收各地的音樂元素,使它不那麼單純可以被冠上諸如美式、英式的地區風格。他們的作品取材廣、自我重複性低,關心的事從男歡女愛到非洲探險家,故事場景也可以從光鮮舞台,轉到流浪巡演時的雨中車站。詞曲方面的創意,不少本質已經相當劇場性,曲式結構不像市面芭樂歌那樣一成不變。例如〈Thank You For The Music〉與同專輯的〈I Wonder(Departure)〉是標準劇場式的敘事音樂,也難怪他們可以在日後真的創作出《棋王》這樣的不俗的音樂劇作品。 老實說,相對於ABBA原創音樂的深度與廣度,《媽媽咪呀》真有點太表面,把這些音樂用在一個無厘頭的劇上,委實可惜。無論如何,大家都是抱著欣賞ABBA名曲演唱會的心情去的,只是,多一點的用心會不會更好?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在炙熱的夏日裡,不必到遙遠的海邊,也能感受到海水的清涼!不付出昂貴的代價,也可以感受心靈的SPA。 NCO下半年展開的樂活系列以「樂活」為演出概念揭開序幕。「樂活」指的就是音樂的絕活,也就是講究傳統演奏的「柔」、「悠」、「鬆」、「悅」等幾項原則。嗩吶的音色明亮,表現力強。不僅能夠在樂曲中增添活力與營造氣氛,更能夠做人聲、鳥鳴聲等模擬,使音樂的流瀉中更有畫面。三絃這不具品、相的彈撥樂器,在吟揉按滑中表現〈黑娃娃步態舞〉的現代感,將別具風味。揚琴的悠揚琴聲,將詮釋〈美麗的非洲〉,以及〈序奏與迴旋綺想曲〉的異國情調。絃弓交錯的胡琴在〈姑蘇春曉〉與〈流浪者之歌〉之間牽動情感。四種音色的漣漪觸動您的心弦,讓您暢快神怡!(李秋玫)
「我心中的神話故事,應該要氣勢磅礡合於人性,而又超越時空!」李泰祥最新創作《情.奔》,期望表現的是這樣的企圖心。李泰祥重新打造后羿與嫦娥、洛神與曹植的神話故事,並結合以葉維廉詩作〈寂然動容〉為本、朗誦加上背景音樂的創作的樂曲,李泰祥在《情.奔》裡,衍化出〈情劫〉、〈情動〉、〈情奔〉三段式的夢。
北市交今年的歌劇《糖果屋》,將由曾多次詮釋幾米繪本劇場版的導演黎煥雄執導,他表示將以場景、服裝等設計,讓這個歐洲童話的距離跟現代社會更接近。《糖果屋》故事中的貧窮與飢餓,將給生活在現代富足社會中的孩子們帶來啟發。在場景的變化中觀眾們更可以發現這潛在的意圖。
當代音樂大師約翰.凱吉的搞怪創意,難得有機會在台灣被「聽」見!由一群年輕打擊樂家組成的1002打擊樂團,將要把約翰.凱吉知名的發明「預置鋼琴」搬上舞台,讓你聽到各種奇想妙聞的聲響,與「破壞王」超乎想像的樂思。
《浮浪貢開花2》延續金枝「胡撇仔」的風格:誇張炫麗的服裝,呈現東西方混搭的趣味,演員操著國語、台語、日語和英文,表演元素葷素不拘,有雜耍般的中國武術、魔術、吞劍,也有如早期餐廳秀的歌舞表演,俗擱有力的演出,保證闔家歡樂,令人捧腹不已。
人聲創作者Mia(謝韻雅)和舞蹈家王珮君相識十年,歷經無數次合作後,終於發現,這一路的探索,其實只為了認識自己,於是他們開出了一朵專屬自己、也專屬女人的《最小的花》,從大大的世界,觀照女人內在的小小宇宙。
從外台走到內台的出眾歌仔戲小生郭春美,新作將挑戰北齊時代的美型男「蘭陵王」,再度展現舞台上的電眼魅力!《蘭陵王》故事曾在現代劇場、京劇舞台綻放光芒,卻是首度在歌仔戲舞台亮相,這回將從歷史洪流中挖掘,重新訴說那個血霧蔽日的黑暗朝代,一個俊美與猙獰的悲劇英雄。
蘭陽舞蹈團推出《聽花人大鑼樂舞劇場》,請來曾任洛桑音樂院院長的指揮家密吉爾.羅徹特擔任音樂製作,游源鏗為藝術總監和編劇,以鑼聲的沉厚與聽花的細膩,交織出十段不同的生命情境。
綜合研習營、講座、全民皆可上台的「爵士踢趴」、及表演節目的二○○七台北踢踏節,《節奏 停.看.踢》請來東洋踢踏好手及國內舞團大展技藝。多位深受爵士樂薰陶的日本踢踏舞者,將來台展現節奏型態精緻、舞姿細膩成熟的「日式踢踏」風格。
一九五二年成軍的中央民族歌舞團,曾成功孕育出許多大陸國寶級的少數民族表演家,如台灣人熟知的蒙古歌手騰格爾、「孔雀公主」舞蹈家楊麗萍等。今年二度訪台,將匯集蒙、回、苗、壯、滿、藏、朝鮮、漢等三十六族的優秀表演者,磅礡展現舞蹈、歌唱、器樂演奏之民族藝術菁華。這次表演共齊集二十多個節目,包括近年來的經典作,及兩支全新創作:彝族歌舞《阿惹妞》及藏族集體舞《天地之間》。
林奕華不是第一個拿《西遊記》談現代人生活的導演。二十年前兩廳院開幕大戲就是賴聲川的《西遊記》,談唐代、清代、現代的三種取經心路;東方的龍頭被斬,必須向西方求道,那齣戲可算是一部野心宏大的留學生文學。 林奕華則選擇從原著的話本特色出發,讓困在機場的旅客,展開一場「十日談」式的說故事比賽。以旅遊的渴望作為分析對象,應可抓住現代人急於逃離生活困局的心。光看這結構,無須導演表白,這齣戲已必然和《水滸傳》及《包法利夫人們》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應該是其語言的鋒利:這是林奕華的看家本領。他的劇場無疑是「話劇」的借屍還魂,觀眾可以輕易領會語言的抒情、議論、搞笑、質問,但不凡的空間和音樂處理,定會帶來更多言外之意,甚至是讓主旨更「盡在不言中」。是實驗,大型實驗,但也是娛樂,特種娛樂。放心進場,應該又是一個知性感性開放性俱能滿足的夜晚。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號稱清朝四大奇書之一的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但一經林奕華搬演上台,所謂的西天取經,則成為要通過磨難,去尋找通往極樂世界的一本護照。 一如林奕華過去的大部分作品,語言遊戲皆先從劇名出發,然後在舞台上由演員反覆玩弄。透過文宣初步理解導演的原創概念,在周杰倫的「范特西」專輯與吳承恩的《西遊記》之間,唯一的聯繫竟是牽扯在旅行經驗上。對於在旅程之中,追求人生答案的我們,或能在《西遊記》裡,獲得自由與解放的救贖。 文字|林家惠 不能飛渡異鄉旅行時,就搭著公車,在台北城裡晃蕩遊走;無法看透自己人生時,就走進戲院,看著台上的人影,演繹擺劃更多糾結的故事。
花式滑冰選手被稱為「冰上的舞者」,優雅俐落的跳躍、旋轉,加上速度感,展現出色的運動技巧與藝術美感。自一九○八年奧運首次加入女子花式滑冰項目,便成為備受矚目的競技熱門。日本向有花式滑冰傳統,二○○六年義大利都靈冬季奧運,荒川靜香擊敗呼聲最高的美俄高手,以《杜蘭朵》的〈公主徹夜未眠〉摘下金牌,是亞洲第一位奪得冬奧花式滑冰冠軍的選手。 八月,荒川靜香將與日本滑冰團體「王子冰上世界」來台展藝,還有多位知名選手如本田武史、恩田美榮等奧運選手一同獻技。王子冰上世界已成立三十年,這次是首度赴海外演出,節目中特別設計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作為獻禮,首場並招待五百位弱勢團體朋友觀賞。荒川靜香自五歲開始學習滑冰,她說:「練習時非常嚴格,早上一起床就忘了痛苦,因為滑冰帶給我相當大的成就感。」並勉勵台灣選手:「無論滑冰還是所有運動,都要抱持快樂的心情來做。」王子冰上世界,將帶來最具水準而華麗的滑冰美技。(周倩漪)
去年以《泣血蓮花陳靖姑》入選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專案」的台中明珠歌劇團,當家旦角李靜芳的唱腔功力令人驚豔不已。今年劇團將再以拿手的旦角戲《六月雪》轉戰內台。身兼編劇的李靜芳說,自己是個道地的「戲班囝仔」,沒有高學歷,從學戲、演戲到編劇一路走來,靠的完全是外台多年的實戰經驗,每每面對一個新題材,總得投注全部心力,往往在夜深人靜自個兒暗自摸索、費心思考、勤做功課,過程有苦悶、有失落、有歡笑,可說是「五味雜陳」。 《六月雪》改編自元朝關漢卿《竇娥冤》,全劇重頭戲在於竇娥被判斬刑,滿懷冤屈發下三大誓願:一要滿腔熱血盡染七尺白綾之上,不肯一滴流至楚州無情土地;二要六月飄雪掩蓋冤死屍身;三要楚州亢旱三年,以責楚州無情官民百姓不視竇娥婆媳受辱欺凌。竇娥被斬後,三大誓願果然實現,頓時白雪紛飛,感天動地震撼人心。戲中唱腔運用大量「哭調仔」,催淚效果十足,李靜芳挑樑主演的竇娥,勇氣與堅貞兼具,內心戲感人肺腑,舞台上六月飛霜與血濺白綾,道地展現歌仔戲的草台氣味。(廖俊逞)
《韓熙載夜宴圖》為南唐名家顧閎中畫作,畫中以清秀明豔的線條色彩,描繪南唐五代名士韓熙載為求避世、豪華奢麗的夜宴活動,人物形象情態細膩生動;二○○二年,漢唐樂府將之轉化為大型梨園樂舞戲,融合南管古樂與梨園舞蹈,不僅成功將傳統南管推上國際舞台,也奠定兼具古典與當代的「南管樂舞劇」的劇場形式,《紐約時報》讚譽該作品具有「迷人的魔力」。今年這幅絕世南唐名畫,將再度鋪展於舞台。 全篇以中國古代敘事性繪畫手法表現,由各自獨立又可相互串聯的段落情節貫穿成局。採南管古樂四大名譜之〈四時八景〉、〈百鳥歸巢〉及〈起手板〉等器樂大曲鋪陳,舞蹈則運用傳統梨園科步身段,「偶舞擬人、人擬舞偶」。奧斯卡金獎大師葉錦添為該劇打造表現服裝、舞台美術,重現南唐名畫艷麗、悽愴的時代景緻。整體展現豐富視覺聽覺交織,如詩般行雲流水、如畫般風雅絕倫的新古典風格。(廖俊逞)
如何在時空限制的音樂會裡,幫孩子們搭造一個無限夢想的天空? 市民管樂團的暑期兒童音樂會「小小市民の音樂會」演出,將以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樂曲《龍貓》、《迪士尼卡通組曲》開場,在《白雪公主組曲》中,主持人曾智寧將藉由樂曲的進行來介紹各種樂器,讓人清楚地聽到樂器所發出的聲響。接下來的《哆啦A夢的日記》有真人演出的音樂劇,在新編的〈El Cumbanchero〉樂曲中,更搭配變臉藝術及大型幻術演出。下半場的幾首舞曲裡,則可同時欣賞仙子、俄羅斯、中國、阿拉伯等娃娃,隨著音樂展現芭蕾舞之美。最後的兒童組曲〈小毛驢/只要我長大/太湖船/造飛機/火車快飛〉,將運用現場贈送的打擊小樂器,與台下交流互動,讓孩子在童話故事裡體驗音樂、舞蹈與魔法的世界!(李秋玫)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