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三十年前,一群民歌手開始拿起吉他,穿上牛仔褲,唱起屬於自己,純情而簡陋的歌。當時誰都沒想到,這群玩票的音樂吉普賽人,可以匯集成一股台灣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自發音樂風潮。這股風潮,後來更造就了輝煌的華語流行歌曲產業。

刻意的、或太合乎理論的音樂運動,大都沒有蔚成風潮的生命力。而自發的火花,很難形容,但是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查覺它的前景。一群年輕人,目前還不知該用什麼名稱形容,姑且稱為「台灣青音樂」吧。特色是年輕作曲家、三十歲左右,科班或業餘都有,跨古典與流行兩界,風格廣泛、題材新鮮、充滿創意、玩得大膽、品質又不錯,像是從無生氣的學院土壤上冒出來的青苗。

這個月活躍的兩「哲」:李哲藝和陳哲聖便是標準二例。李哲藝的名字與眾多音樂活動貼在一起,紅到不行,快要成為「日不落節目單」了。光這個月就有個人豎琴獨奏會「豎琴藝類」(古典改編曲為主)、「劇場音樂四部曲」(個人劇場作品,鄭立彬指揮宙斯愛樂)。另一位陳哲聖也很活躍,在王戰指揮的台灣絃樂團「台灣音樂地圖」擔綱編曲。最後兩「哲」又一同為長榮交響樂團「懷念民歌精選饗宴」編曲。

我尤其喜歡欣賞他們的創作,因為總有驚喜值得期待。而這些音樂家搭檔的演奏家,也大都年紀相當、素質堪稱在台灣前列。我非常高興這群本土「青」音樂家勇於走出傳統的框框,沒有包袱的往前闖。相形之下,小澤征爾真的沒啥好期待,已經一半就木了。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