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英國藍眼靈魂舞蹈團將演出《不要逼我》
戲劇新訊 《不要逼我》與《邊緣-遨遊》

肢障視障的異想空間

感官風景多樣無垠,當肢障者及視障者在空中、在黑暗中翩翩起舞,那是何等邊緣性的震撼!英國藍眼靈魂舞蹈團(Blue Eyed Soul Dance Company)已成軍十三年,此次邀請前DV8副團長Liam Steel執導,力創前衛的融合藝術。《不要逼我》Dont Push Me共有三支舞碼,〈碰/別碰Touch/Dont Touch〉將肢障者懸吊半空中,離地的自由度反讓舞者揮灑出新的位移和空間向度;〈捉CATCH〉挑戰地心引力,是充滿驚喜與戰慄的舞蹈劇場;〈鉤住Hooked〉藉三位女子的身體與冥想,勾出「你真的愛我嗎?」此一亙古的不安習題。 《邊緣-遨遊》由編舞家李曉蕾創作,讓視障者與專業舞者舞出明暗邊界、安全與危險邊線的遨遊滋味。視障舞者透過編舞家的拍子指令、語言描述、觸摸實物等方式,從自發性的身體源流中形塑動作的質感和線條,充盈自身特質,與生命經驗的不凡感動。藝術祭製作人容淑華說:「來做『旅行』吧!」李曉蕾便由制式旅行、拿個背包出發,由外而內探討人的生命之旅。其中包含迎向黑暗/恐懼、遇到挫折或變數等主題,最終的結局埋伏在大自然的擾動與平靜中視障者不懼黑暗,他們的內藏之光,卻是多少當代人類的渴望。(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戲劇新訊

走入科學天才的詩意心靈

河床劇團《愛因斯坦搖滾台灣》

「神秘是我們所能經歷的最美好事物,是所有真正的藝術與科學之泉源。」愛因斯坦如是說。對世人而言,愛因斯坦儼然是個歷史性的符號,因其極致的天賦和貢獻,而有「世紀天才」的稱號,但對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而言,愛因斯坦更是「做自己」的絕佳典範。延續二○○三年「與大師對話」系列作品,河床劇團新作《愛因斯坦搖滾台灣》再度以詭趣的劇場意象,勾勒劃時代巨擘,揭開藝術與科學的「相對論」。 幽默歌曲、奇異實驗、動畫影片再加上原創音樂,《愛因斯坦搖滾台灣》讓科學變得生動有趣,也提醒我們科學並不只是存在實驗室的抽象領域,更是一種驅使人去了解周遭世界之神秘、彰顯人們渴望知識的精神表現。郭文泰強調,這位滿頭亂髮、漫步城市,愛穿毛茸拖鞋不愛穿襪,手邊盡是寫滿潦草數學公式的廢紙的科學怪才,從小曾是個遲語、害羞、有著奇怪大頭的「問題兒童」,回顧他的生命,我們將發現,人的外在並不重要,內心的思維與意向,才是形塑「我」之所以是「我」的關鍵。(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普雷特涅夫與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

普雷特涅夫在當今樂壇的意義,絕不是又一位傑出俄羅斯音樂家,而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聆聽他的演出,絕對猜不出他將要帶給你什麼樣的音樂詮釋。這種即興式、邏輯推理式的演出趨勢,近年愈來愈明顯,幾乎要替代已逝的克萊伯、特立獨行的波哥雷里奇,成為新一代藝術叛客的表徵。他的每套新曲目,也都成為新的矚目焦點。 當然,即興式演出是與觀眾的認知角力,也就是以強勢說服力,挑戰聽眾腦中既有的音樂形象。實力不夠者,往往容易得到「作怪」之譏。而普雷特涅夫聲望扶搖直上,顯示他正以堅實的文化素養、過人的才華,加上獨特的詮釋邏輯,南征北討,建立一個新「朝代」。 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也是這種特異理念的延伸。樂團名為「國家」,實則與國家距離最遠。從樂團經營到音樂理念實踐,都走改革創新的道路。雖然屢屢在俄國樂壇掀波,但是這群不畏艱難的青年好漢,卻隱隱代表著俄國音樂命脈的某種希望。這次來台除傳統「票倉」德弗札克九號交響曲之外,其他如蕭斯塔可維奇五號交響曲、李斯特交響詩都是獨特的巡演曲目。尤其這次來台不帶協奏曲,等於宣告呈現更高純度的RNO劑量,自然是老普樂迷翹首以待的盛事了。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看不見的城市》

喜歡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的讀者,一定不會錯過《看不見的城市》。事實上,閱讀這位文壇巨擘的作品,總是予人空前的愉悅。他的想像力無法揣度,哪怕是一個小說單篇,也總能往無限大的領域延伸,《看不見的城市》更屬其中翹楚。 故事以馬可波羅與忽必烈大帝的對話為引,開展幅幅精緻璀璨的城市詩篇、如歌的行板、如炫惑之珠鍊,每座城市在馬可波羅的描摩敘述中已活出各異的生命。《看不見的城市》說的是城市,而寓意的其實是人類文明的總體形象,讓我們感動的不只是馬可波羅的奇異經歷,更在其城市走訪的過程中,一貫的仔細用心與人文關懷。 無庸置疑的,除了本書絕佳的閱讀經驗而使我興起觀此劇之心外,更因本劇排場之浩大(四位創意勃發的劇場導演與四位優異的文壇精銳),兩廳院的製作初衷與用心已是不言可喻。我期待在本劇中,看見以戲劇詮釋的城市與卡爾維諾的文學想像,在這世紀的藝術盛宴中,上演一場流焰四射的對決。 文字|楊曉憶 30歲,天秤座,曾任出版社企劃、記者,現為公共電視企畫師。無論是舞台劇、現代舞等皆極有興趣,看表演的頻率約一個月兩次。煮字為藥的城市游離分子,創作書寫為至死方休的生命實踐。藝術戲劇是生活必須的營養補給,慰藉瑣碎日常對創作力的磨蝕敗壞。

文字|楊曉憶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舞蹈新訊 「荷西.李蒙」首席男舞者擔綱編舞

《我的S老爸》不說故事,回歸舞蹈本質

二○○三年首度跨足親子舞劇,舞蹈空間就以《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入圍第二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並成為該獎項五年來唯一獲選的兒童節目。今年再度以《史派德奇記2我的S老爸》進軍親子市場,延續第一集豐富多元的劇場元素,舞蹈空間企圖在不使用對話、也不說故事的框架下,回歸最本質、卻充滿創意的舞蹈語言,創作一齣大小朋友都看得懂也都能享受其中的舞劇。 《史派德奇遇記》第一集呈現小朋友發現自我、肯定自我的成長過程,而第二集《我的S老爸》則深入探索現代家庭親子間的相處之道,故事描述主角「史派德」有個人人都羨慕的家庭,但他仍然不快樂,究竟,什麼才是史派德夢想中的一百分完美家庭?由美國「荷西.李蒙」舞團首席男舞者羅伯特.瑞迦拉(Robert Regala)擔綱編舞,他從「荷西.李蒙」的動作技巧中延伸變形,運用群舞、雙人舞、獨舞等元素,來傳達人與人的合諧互動、對立爭執以及悲傷、歡樂、喜悅和孤寂等情感狀態,並在西方古典樂、爵士、到世界音樂等多元音樂類型中,讓觀眾感受現代舞之美。(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舒曼與布拉姆斯的愛情角力

大提琴家張正傑、鋼琴家諸大明的音樂對話

浪漫派作曲家舒曼為了向克拉拉的父親學琴住進她家,卻愛上了未成年的克拉拉,甚至為了與她攜手共度人生而跟老師翻臉告上法庭。布拉姆斯與舒曼亦師亦友、互相推崇,在舒曼住進精神病院後,布拉姆斯就近照顧克拉拉,卻漸漸產生情愫面對自己非常敬重的舒曼,布拉姆斯又該如何自處? 這段發生在十九世紀的音樂名人三角戀,將在大提琴家張正傑,以及鋼琴家諸大明的音樂對話中,再度上演。張正傑表示,兩位浪漫大師用音樂裡詳實記錄了這段愛情所給予他們的衝擊,不僅旋律充滿了憂傷而浪漫的情懷,大提琴與鋼琴互相輝映,時而深情對唱、時而沈思獨白,更是難得的經典傑作。這場音樂會將分別演出布拉姆斯的二首大提琴奏鳴曲與舒曼作品73的幻想組曲,呈現兩位浪漫派大師的愛與掙扎。(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NCO「世界拼圖」串起東西音樂版圖

尋找無國界的音樂語言

從東方到西方,漫遊世界各地,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藩籬的,似乎就只有音樂這項藝術了!NCO(國家國樂團)「世界拼圖」系列,將推出「揚琴風采」、「絲綢之路」兩場音樂會,透過東西方共通的音樂語言,伴隨著想像,引領觀眾進行一趟充滿異國風情的音樂之旅。 揚琴是一個世界性的樂器,在匈牙利稱之為「欽巴龍」,中東稱它為「德西馬」大洋洲稱它為「海克布理」,美洲稱它為「桑圖爾」,在台灣它則叫「揚琴」。同樣的樂器,卻因地域不同,有了迥異的音樂風貌。在這場「揚琴風采」中,NCO邀請世界揚琴協會主席Viktria Herencsr來台演出,曲目從廣東小曲、現代揚琴、匈牙利大揚琴以及世界揚琴改編的民謠樂曲,融合東西方古典與民謠風格,呈現東西方揚琴交會的時刻。 在另一場「絲綢之路」中,NCO駐團指揮瞿春泉則要邀聽眾一同前往天方夜譚的城市「巴格達」。一路上,滿是冒險和驚奇,歷經綠洲古城──喀什的熱鬧市集、沙漠中駱駝商隊的步伐響叮噹,到達巴格達城,通宵達旦的慶典訴說遠方旅人的歡樂與夢想。在《絲綢之路》、《波斯市場》、《駝鈴響叮噹》、《喀什市集》、《天方夜譚》等樂曲中,串起一場中東風味嘉年華。(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青春版」海飛茲 演繹吉普賽的流浪情懷

海格.夏漢和TSO「流浪者之歌」

一九九○年九月,以色列小提琴家海格.夏漢(Hagai Shaham)以出色的音樂才華,勇奪慕尼黑ARD國際音樂大賽的小提琴、鋼琴雙重奏第一名,打破這個獎項自一九七一年設立,十八年來首獎從缺的紀錄,從此成為國際樂壇矚目的新星。夏漢是已故匈牙利小提琴家費赫爾教授(Ilona Feher)生前最後一位關門弟子,曾受大師史坦(Isaac Stern)的提拔,精準的技巧也被樂評家盛讚為年輕一輩的海飛茲(Heifetz)。 身為音樂大賽的常勝軍,連續四年奪下克萊蒙特大獎(Clairmont Awards),夏漢對音樂詮釋自有其獨特見解,除了主流曲目,他更以灌錄罕見曲目著稱。此次來台和TSO(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特別帶來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以濃郁的情感,詮釋吉普塞漂泊又熱情的流浪情懷。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士為小提琴打造的名曲《雲雀高飛》,則展現優雅的英倫田園風格。濃烈的吉普賽與舒逸的英式品味,海格.夏漢用迥異曲風展現他過人的琴藝技巧。(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舞蹈 台北民族舞團歡慶二十歲

「樂舞台灣」 舞動土地的歲月陳釀

二十歲的舞團,編舞四十年的舞蹈家,台北民族舞團蔡麗華孜孜從歷史民俗中尋找台灣的生命力,及源自土地的獨特身體語彙。這次歡慶二十歲,舞團將呈現「樂舞台灣.世紀風華」,共精選七支舞碼,將歷年精采作品重製服裝,變化配樂,以全新的舞台製作呈現民族舞的經典新猷。

文字|周倩漪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戲劇 搬演〈我只在乎你〉、〈今夕是何夕〉背後的悲歡

汪其楣自編自演 《歌未央》重現慎芝傳奇

曾寫下近千首歌詞、打造知名歌唱節目「群星會」傳奇的音樂人慎芝,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一頁傳奇,而她戲劇性般轉折的人生,更是令人感嘆。曾自編自演台灣舞蹈家蔡瑞月的資深編導汪其楣,這次再度披掛上陣,自編自演將老友慎芝的人生搬上舞台。

文字|廖俊逞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戲劇 優人神鼓與嵩山少林的交鋒焠鍊

《正版 禪武不二》 鼓武合一穿透公案迷霧

武當張三丰從太極悟道,以柔克剛,成為太極武學宗師;日本劍聖宮本武藏從原本持劍到不拿劍,以樹枝為劍臻至「劍禪合一」境界武林至尊如何放下武功、征服慾念,達到更高境地?武術加禪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二○○七《正版 禪武不二》透過古代禪師與武功高手的機鋒對話,擊鼓優人和少林武人的氣韻聯手,破解禪宗高深的公案謎團。

文字|周倩漪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戲劇 傅裕惠執導 台大戲劇系搬演狄倫馬特劇作

《專程造訪》 悲喜交陳的人性寓言

當代瑞士劇作家狄倫馬特的人性寓言《專程造訪》,將由導演傅裕惠帶領台大戲劇系學生搬上舞台。狄倫馬特在劇中企圖拋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億元換一個過去的公道,你願不願意買兇殺人?如果一億元換一個小鎮的未來,你願不願意自我犧牲?」傅裕惠認為,這個情節深刻反映人性問題,開啟了對正義、復仇與救贖,及公眾等議題無解的爭論。

文字|廖俊逞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不要逼我》

當代舞蹈劇場的最大貢獻,在於泯除優雅肢體與平凡身形的差異。也就是說,表演者不再偽裝天使。牯嶺街「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邀來的英國「藍眼靈魂舞蹈團」更進一步。他們組合身心障礙者與正常舞者的創作,讓我們看到世間體型各有所長也各有特色。《不要逼我》這齣在各國藝術節廣受好評的舞作,有如同「新馬戲」的奇想與詩意,以將人體懸空的巧思,將不同型態的肢體與動態發揮到極致,徹底改寫了舞蹈的定義。 台灣的光之舞藝團、柳春春阿忠,向來在表演藝術中展現殘障者的自信與魅力,「藍眼靈魂舞蹈團」則開拓出另一重視野,讓觀眾調整看表演、甚至看世界的眼光。殘障作家史鐵生曾歎惋殘缺者渴求社會認同的心態,讓他們更為殘缺。但《不要逼我》的力量與美麗,則幾乎要讓我們自卑自身的完整。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文字|鴻鴻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屏風表演班《半里長城》NSO提琴在炫技

適逢屏風表演班二十週年,演出的劇目都是過去叫好又叫座的戲碼,只要是欣賞過台灣的鬼才導演李國修老師的作品,一定都會有難忘的感受。從上一齣《莎姆雷特》加演又加演的盛況可見一斑!雖然表面上是以喜劇的型態演出,但是仔細品味不難發現李國修在潛移默化中,傳達對台灣本土人文的闡揚與時事現況的探討,此藉古諷今的內力,李國修真可謂之國寶級之大師! 同樣也是兩廳院二十週年的精心策劃,加上有NSO加持,「發現理查.史特勞斯九提琴在炫技」也是本月絕不容錯過的音樂會!光是看到簡文彬出馬指揮,以及樂團首席小提琴吳庭毓,加上韓國首屈一指的鋼琴家白健宇,這三位當代舉足輕重的大師一起演出,真是有錢都看不到的盛況!不但如此,演出的曲目除了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外,還有Busoni五個樂章的鋼琴協奏曲,可說是結合了鋼琴、管絃樂、聲樂的創舉。這麼棒的策劃,當然也是這個月的欣賞重點演出。 文字|周恆甫 每個月至少會到兩廳院奉獻香油錢兩次。觀賞戲劇舞蹈是人性昇華的透視,欣賞音樂演出是人生苦難的救贖。台灣藝文界有這麼多優秀的創作,以及兩廳院精心策劃這麼多精采的節目,即使工作生活再忙碌,也不能錯過這些高水準的演出!

文字|周恆甫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舞蹈新訊 光環舞集《人物語》

人與物共舞 玩出奇異對話

處在物化的世界,現代舞卻流衍出「物」的美學。光環舞集《人物語》巧妙展開人與物的對話,「人」戴著面具,肢體迸發原始性;「物」以海棉墊為象徵與變形,包覆、蜷曲、纏結、搖晃著人與人的疏離或渴望。「海棉墊的曲直皺摺就如同肌肉的伸縮變化,當人體與海棉墊互動或合為一體,好似進入超現實的夢境。」編舞家劉紹爐以生老病死作主題,反思異化情境,詭譎而天真地表現當代奇異的感知特質。 《人物語》舞碼分為八段:〈序〉、〈新生〉、〈探尋〉、〈幽谷〉、〈嬉戲〉、〈浪潮〉、〈騷動〉、〈終局〉。〈新生〉裡的雙人舞,海棉墊既是隔離又是使人突破框限的柔軟介物;〈探尋〉用長短層次的呼喊和聲音表情呈現生命的顫動;〈幽谷〉的人物合體成了低吼的龐然巨物;〈嬉戲〉中的海棉墊有著三角形、多邊形的變化構圖。「我想到米羅畫作的構圖,康丁斯基的點線面,包浩斯的物體美學」劉紹爐自「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系列作品後,又開啟舞蹈奇幻新意象。在日本作曲家原田敬子(Keiko Harada)的音樂中,此舞處處充滿曲折的趣味及驚詫的生命變形。(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戲劇新訊 愛樂劇工廠《宅男的異想世界》

鎖定網路世代,御宅族入戲

繼日劇《電車男》之後,音樂劇也掀起一股「宅男」風潮。由台北愛樂劇工廠製作的音樂劇《宅男的異想世界》,將網路世代的「御宅族」現象搬上舞台,整齣戲不僅在卡漫狂想、KUSO爆笑的情節之外,洋溢日式純愛風,更以MSN、部落格為行銷手法,企圖吸引年輕觀眾走入劇場。 《宅男的異想世界》是愛樂劇工廠繼《新龜兔賽跑》、《天堂王國》後,又一原創中文音樂劇,由劇場演員呂曼茵首度跨行編劇,單承矩擔綱導演,偶像歌手于浩威挑樑演出,全劇音樂由橫跨古典與流行樂類型的作曲家高大偉量身打造。劇情描述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每天生活在虛擬網路世界中,只懂得和電腦相處,不擅與人往來,更交不到女朋友。直到有一天,宅男的夢中情人,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為了愛,他決定改造自己。(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戲曲新訊 台北市傳統藝術季 崑劇、歌仔戲推經典折子

演員好功力 就看折子戲

傳統戲曲是「演員劇場」,而從全本大戲千錘百鍊存留下來的「折子戲」最能表現演員的深厚功底。今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崑曲和本土歌仔戲分別推出以旦角和生角為主的折子戲,名角、名唱段,要讓觀眾從凝鍊的唱功作表中體現劇種精華。 台北崑劇團的「四美悲歌」分別以〈綄紗記.分紗〉、〈青塚記.出塞〉、〈長生殿.小宴〉、〈連環記.梳妝〉這四齣經典折子戲,敷演西施、王昭君、楊貴妃、貂嬋歷史上四大美女的愛情輓歌。其中,「出塞」的王昭君為刀馬旦應工;「分紗」、「小宴」、「梳妝」同樣是閨門旦應工,但「分紗」的西施仍是未婚村姑,「小宴」的楊貴妃要有貴妃之氣勢,「梳妝」的貂嬋則要表現如女間諜的兩面手法,在行當之外,展現各異其趣的女性面貌。 由資深歌仔戲藝人小明明號召的「歌仔戲名家折子匯演」,則演繹〈蘇小妹三難新郎洞房〉、〈鄭元和與李亞仙.曲江驚艷/床頭金盡〉、〈江山美人.梅龍鎮〉、〈三笑姻緣.戲秋香/點秋香〉等四折,無論是小明明詮釋的風流唐伯虎,許亞芬飾演愛美人更甚於江山的正德皇帝,王蘭花扮演為佳人拋功名的世家公子鄭元和,多展現歌仔戲小生的才情、多情和真情。(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倫敦交響樂團

倫敦交響樂團在台灣的受崇拜度,顯然不及先前來台的柏林、維也納和阿姆斯特丹樂團。但客觀來說,程度不遑多讓。不久前有十家歐洲音樂媒體聯合票選歐洲十大樂團,結果不出期然,上述三團居首,倫敦交響則緊接在後。 這樂團之所以較未被神化的原因,是因為創團精神即是團員自治,缺乏強人統治招牌;而且活動力特強,只要有錢賺,節目深淺葷素不拘。所以流行音樂、電影音樂常常見到倫敦交響的名號,九三年台灣巨石唱片製作的《魅影幻想曲》成為第一個問鼎葛萊美獎的本土製作,即是請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某方面說,這個樂團代表英式樂團務實而嚴謹的風格,雖然比較沒有傳統文化,但卻是個無可挑剔的演奏機器,能讓上台的任何指揮,淋漓盡致地發揮每一分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首度來訪的率團指揮,叫做丹尼爾.哈汀(Daniel Harding,首席客座指揮)。年僅三十二歲,帥到不行。但因年輕資淺,早年率團出訪時,還因被當成二軍而遭退貨。別急著打退堂鼓,這個年輕人是決定要不要掏鈔票的關鍵,他十六歲就主動請拉圖收他做助理,隨後又跟隨阿巴多,二十歲就開始指揮柏林愛樂。先是在EMI系統下的Virgin公司錄音,現在據聞已經攻入DG門牆。他是極少數目前能在歐陸搧起風潮的青年藝人,「拉圖第二」呼聲四起,想認識他的,不妨上網查查。至於隨團鋼琴家郎朗,每個人自行欣賞判斷囉。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法國流行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我並不迷戀莎士比亞,但是「法式音樂劇」卻對我有致命的吸引力,特別是看了《鐘樓怪人》之後。 法國人搞音樂劇,硬是比百老匯少了些炫目的排場,多了份內斂多變的質感,曲目既悅耳又深刻紮實。以《悲慘世界》來說,如果3CD世界版是花腔美聲,2CD倫敦版是沈重吶喊,那法語版就是一首會讓人想一聽再聽的大提琴舞曲。 這齣《羅密歐與茱麗葉》,號稱最成功的法國流行歌劇,有五首歌進入法國流行歌曲排行榜長達一年時間,而且演羅密歐的主角還是首位登台演出的國外原版音樂劇演員,著實讓人充滿期待呢! 喜歡音樂劇的你,如果暫時不想「資助」國內音樂劇的成長,又對美式口味稍感厭倦,來份法式愛情吧!也許體內的「戲胞」會瞬間容光煥發喔! 文字|Christie 大學時擔任戲劇社社長,現為出版社企畫。有人說起碼要看三百齣戲,才有資格當劇評家。從那天起,我開始統計看過的劇場表演,至今已蒐集兩百多張票根,曾經一個月看十齣表演。現在選節目的最大苦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文字|Christie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舞蹈

女體、自主、新風貌

《新—公主準備中》與《傾斜》展現女性自我追尋之路

女性的自主與自我追尋之路,在紛亂切割的現代社會中將走出怎樣的風貌?即將演出的兩個舞作分別展現了風姿各異的詮釋:在《新公主準備中》,女人從外在的監視中掙扎脫逃,洗滌美貌的魔咒,並以變形的身體揭竿起義!《傾斜》則質疑性別形象背後的男性標準,透過女性多元角色的衝突與並置,於肢體的流動互換中,啟迪自由的可能性。

文字|周倩漪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