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程造訪》的情節不太可能在現實生活發生,但卻深刻反映人性問題。(林敬原 攝)
戲劇 傅裕惠執導 台大戲劇系搬演狄倫馬特劇作

《專程造訪》 悲喜交陳的人性寓言

當代瑞士劇作家狄倫馬特的人性寓言《專程造訪》,將由導演傅裕惠帶領台大戲劇系學生搬上舞台。狄倫馬特在劇中企圖拋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億元換一個過去的公道,你願不願意買兇殺人?如果一億元換一個小鎮的未來,你願不願意自我犧牲?」傅裕惠認為,這個情節深刻反映人性問題,開啟了對正義、復仇與救贖,及公眾等議題無解的爭論。

當代瑞士劇作家狄倫馬特的人性寓言《專程造訪》,將由導演傅裕惠帶領台大戲劇系學生搬上舞台。狄倫馬特在劇中企圖拋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億元換一個過去的公道,你願不願意買兇殺人?如果一億元換一個小鎮的未來,你願不願意自我犧牲?」傅裕惠認為,這個情節深刻反映人性問題,開啟了對正義、復仇與救贖,及公眾等議題無解的爭論。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2007年學期公演《專程造訪》

5/3~5     7:30pm 

5/5~6     2:30pm 

國立臺灣大學台大劇場

INFO  02-33939888

一個曾經繁華但現今瀕臨破產的小鎮,鎮民正在籌備一場歡迎會,對象是這個小鎮出身,如今衣錦還鄉的富婆。就在鎮民精心策劃的表演節目結束後,富婆公開宣佈專程造訪的真正理由:她願意資助鎮上人民一億元,挽救這個不毛之地重現過去風華,唯一的交換條件是,他們必須交出她初戀情人的一條命……。

這是當代瑞士劇作家狄倫馬特(Friedrich Durrenmatt)寫於三十五歲,並讓他一舉成名的劇本《專程造訪》The Visit。他在劇中企圖拋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億元換一個過去的公道,你願不願意買兇殺人?如果一億元換一個小鎮的未來,你願不願意自我犧牲?」對導演傅裕惠而言,這個寓言體裁的劇本情節,似乎不太可能在現實生活發生,但卻深刻反映人性問題,開啟了對正義、復仇與救贖,及公眾等議題無解的爭論。

一生叛逆的狄倫馬特

傅裕惠說,她在美國唸研究所時期不經意接觸到這位劇作家,細究他的身世之後,才發現自己和他氣味相投。狄倫馬特出身於瑞士伯爾尼地區卡諾芬根一個牧師家庭,在宗教氣息濃厚的環境中成長,卻十足是個叛逆份子,懷疑上帝也反救贖;耳濡目染父親講聖經故事的能力,常喜歡從希臘羅馬神話中引經據典,形容自己是牛頭人身的怪物,失落在迷宮般的島上。喜歡不務正業的他,曾在大學修習繪畫、文學、神學和哲學,卻沒從任何一門科系中真正畢業,最為人熟知的身分是劇作家,但他卻是寫偵探小說起家,真正成功傳世的劇本只有三個,且爭議性都很高。

非學院派出身的狄倫馬特,不信奉任何戲劇形式,也反對劇評以文學理論批判劇場演出,他認為,一齣戲在劇場裡的呈現是根據舞台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並不限定於某種特定的表演形式,這也和傅裕惠為這次製作定義的表演風格不謀而合。「我企圖透過這次製作,打破學院派寫實表演的框架,和學生集體創造出一種在寫實與寫意之間的表演方法。」

舞台設計靈感來自《功夫》大雜院

作為演出空間的台大鹿鳴劇場也提供傅裕惠更多導演調度上的想像,她說舞台設計劉達倫提供一個靈感來自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豬籠城寨」,由一條鐵路貫穿縱深,演員則在搭建出的兩層樓空間中演出。她並將原劇的故事場景、文化背景作跨文化的移植,由原來的歐洲中部轉為四、五○年代的中國內陸小鎮,暗喻西方資本主義對東方世界的入侵,在悲喜交織的情節鋪陳中,讓觀眾自然地去體會劇本的世界性。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