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上之舞》 在險峻生存中狂歡戰鬥
《薄冰上之舞》名稱靈感來自於德國作家珮尼拉‧葛拉瑟的同名翻譯小說,舞台形式則延續前支舞作《二面舞台雙面秀》的「雙面繡」概念,上回的「雙面異物繡」,在《薄冰上之舞》中演變成「雙面同物繡」,從繡布前表演、繡布後身影、與即時影像之多重角度,體驗人生戰場的真真假假。
《薄冰上之舞》名稱靈感來自於德國作家珮尼拉‧葛拉瑟的同名翻譯小說,舞台形式則延續前支舞作《二面舞台雙面秀》的「雙面繡」概念,上回的「雙面異物繡」,在《薄冰上之舞》中演變成「雙面同物繡」,從繡布前表演、繡布後身影、與即時影像之多重角度,體驗人生戰場的真真假假。
「小莫」莫札特的二百五十週年熱潮持續延燒!TSO(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今年首度以系列音樂會形式,端出包含歌劇、協奏曲等內容的十道大菜,強調要讓聽眾回歸古典音樂情境,感受原汁原味的莫札特。
二十年前一手創立台北打擊樂團的連雅文,在該團迎向成年禮的今年,也以創立「連雅文打擊樂團」宣告自己音樂生涯的新起點!新樂團將觀眾鎖定都會白領和家庭親子,從生活出發,創作改編雅俗共賞的「新古典」曲目,希望透過活潑、輕鬆的表現手法,讓觀眾愉悅、無壓力地接觸平易近人的擊樂世界。
舞台上動人懾魄、與表演亦步亦趨的場景變化,是怎麼「變」出來的?八月份的「Fly out,Fly in」劇場展,將攤開舞台魔術師的寶典,讓你看到他們如何用大大小小的機關設計,讓觀眾遨遊想像的時空。 除了陳列舞台背後的懸吊機關、滑輪、繩結的圖示及實物,讓現場民眾動手實地操作,了解舞台變化的原理及變化外,並展出王孟超所設計的幾米舞台劇《幸運兒》舞台作品,從發想到成型的過程,清楚解說設計脈絡與思維
台灣國際動畫影展已經邁進第四年,今年將展出共六十三小時、三百三十二部來自卅二國的世界精選佳作。今年「導演專題」推出包含日本國寶級大師手塚治虫在內的四位大師的作品,並將放映手塚二十五年間未曾在台公開放映的十三部實驗作品動畫短片,包含手塚最後一部動畫實驗作品《自畫像》
這次「穿過劇場的玻璃」影展,導演群一字排開,包括到過台灣的碧娜.鮑許,即將來台的歐斯特麥耶、羅伯.威爾森、鈴木忠志,以及更多與我們從來緣慳一面的大師。劇場貴在現場體驗,但傳奇演出卻未必有機會讓你親臨現場;透過劇場大師級導演的影像創作中,或可讓人領略其劇場魔力之一二。
無論是國家劇院曾邀來的「玩物劇場」,或是牯嶺街小劇場的「人.偶.嘉年華」,都反映出當前國際劇壇的一個重要傾向:偶戲的發揚光大。「偶」不再只是人偶,任何玩具、日常器物、或古怪發明,都可以變成角色;「戲」也不再只是戲劇,也可以是舞蹈、雜耍、影像、甚至行為藝術。當然,除了兒童觀眾,更多偶戲的對象是成人。偶需要人操控,看似增加了演員的負擔,然而人卻藉助偶,成了跨越自身限制、發揮想像力的表達妙方。從香堤偶劇團、太陽馬戲團、到納許的舞蹈劇場,無不藉著偶的加入,達成讓人瞠目結舌的劇場效果。 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以「偶人相遇」為題,引介六個精緻演出。其中兩個是國內團體「無獨有偶」和「沙丁龐客」頗獲好評的舊作重演,四個是歐美劇場的奇貨,大量結合舞蹈、影像、裝置,還有一次只容十二名觀眾的「小戲」,應該是今夏最值得期待的趣味冒險。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剛結束雲門流浪者計畫的年輕導演劉亮延,在日本旅程中寫下長詩〈白娘子鹽漬道成寺〉,交由詩人魚果翻譯,將以民歌樂府的台語形式呈現,推出台灣本土原創自製的歌舞伎製作《白素貞》。獨挑大樑的王世緯(清照茉莉),曾受全日本最年輕歌舞伎宗家千鶴美扇的個別指導,將在《白素貞》中進行一場旅程與認同的自我思辯。 劉亮延去年的擬京劇作品《曹七巧》入圍第四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 TOP 9,《白素貞》延續一貫的「花痴劇場」風格,同時也是他與詩人魚果、服裝設計李育昇、舞台設計吳耿禎成立「李清照私人劇團」的創團作。劇中將藉由白素貞由蛇練成人,清姬由人變成蛇,都受愛慾之苦的故事寓言,提出台灣人要如何變成日本人或中國人的獨特見解。(鄭淑瑩)
對現代舞熱中不已且樂此不疲的我,打從年初許芳宜回台領銜「瑪莎‧葛蘭姆舞團」,到兩廳院「舞蹈春天」系列,到「新舞風2006」系列,每場莫不乖乖地捧著薪水袋,安分守己地購買好票券,享受當一名觀舞觀眾的喜悅,至今是看得欲罷不能、大呼其癮。 「貝嘉舞團」繼去年來台公演經典招牌《波麗露》,在台灣甄選二十多位年輕舞者同台演出,掀起當時現代芭蕾旋風。這回貝嘉舞團帶來膾炙人口的《愛.舞精華版》、《艾爾頓──貝爾格》、《火鳥》三齣精采舞碼。《愛.舞》由貝嘉經典舞碼《春之祭》、《羅密歐與茱麗葉》等多部串連而成,音樂選了U2、QUEEN等耳熟能詳的英倫流行金曲。同樣《艾爾頓─貝爾格》則融合貝爾格的古典音樂與流行天王艾爾頓‧強的〈Nikita〉作為配樂;我十分好奇且期待著,當現代舞與流行樂結合,會帶來什麼樣的面貌。另一舞碼《火鳥》儘管是經典老戲重演,天才編舞家貝嘉採用劇場的懾人手法,仍有其無法抵擋的魅力。 告別「2006舞蹈春天」,熱情澎湃的「貝嘉舞團」創作菁華,是二○○六年夏天,絕對不可錯過的精采演出。 親愛的朋友,請趕快和我一樣,乖乖去買票吧! 文字|杜信通 忠誠兩廳院之友,現任職於外貿公司,公事之餘,專向公司客戶及同事行銷表演藝術節目
目前任教於里昂與日內瓦高等音樂院的任.榮法(Jean Geoffroy),是世界各大現代音樂節爭相邀約的法國擊樂獨奏家;除了經常應邀首演現代樂曲及錄音,也發表自己的擊樂作品,並擔任日內瓦、盧森堡、里昂等重要國際比賽的評審。NSO擊樂首席陳哲輝表示,任.榮法不僅是法國當代擊樂的先鋒,其研究領域更擴及巴洛克時代的擊樂改編曲,特別擅長詮釋巴赫作品,風格自由遊走於前衛和古典,演奏技巧驚人,不同於德奧系統;許多台灣旅法的年輕擊樂家皆是他的學生,包括年初在「台北國際擊樂節」中一鳴驚人的毛線擊樂三重奏中的楊怡萍。 任‧榮法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院,曾擔任巴黎室內樂絃樂團定音鼓手及Court-Circuit現代室內樂團獨奏家,許多作曲家更為他譜曲並題獻給他。這回來台,演出曲目皆為獨奏形式,廣含各類打擊樂曲目,有鍵盤、鼓類及綜合樂器組,表現當代法國擊樂的新風貌。另外,也舉辦兩場大師班講習會,由任‧榮法傳授如何用馬林巴琴演奏巴赫、解析現代作品,以及針對打擊樂演奏技巧、音樂風格詮釋及打擊樂曲目,進一步賞析與演說。(廖俊逞)
「十鼓」來了!提到打擊樂,難免想到幾個山頭:朱宗慶、台北打擊、十方樂集都是很有學問的專業音樂家組成。「十鼓」是何方神聖?膽敢從台南仁德鄉挑戰台北都會?且繼去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觀自在》,今年又推出年度大戲《鹿耳門記》,一年比一年有看頭,氣勢愈來愈旺。 我與十鼓創辦人謝十有數面之雅,此君才三十多歲,非音樂科班出身,而是道教音樂傳人,擅長潮州鑼鼓和醒獅鑼鼓。該如何形容這個人?一身是勁,滿腦子創意。雖然從傳統出發,卻有無比的學習和融合力。他就帶著他的子弟班,橫衝直撞,鼓棒所到之處,萬人一同搖晃,曾創下近一千九百人同時演奏三十分鐘樂曲的金氏紀錄。從幾年前被某些學者稱為胡搞的鄉下樂團,成為每年數次代表台灣出訪世界擊樂盛會的尖子團體。是啊,咱們何必妄自菲薄,捧著西方大師不放呢?「十鼓」是一口油井,鑽探的是本土音樂的生命力,台灣樂壇需要這樣的狠角色。《鹿耳門記》用鼓樂挑戰歷史故事演義,我已經拭耳以待!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今年是不少表演團隊迎接二十歲成年禮的一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在去年底今年初以「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盛大歡慶「轉大人」,同樣走過二十年的台北打擊樂團則低調許多,僅以一場「Bravo 台北!」音樂會慶生,將邀請目前活躍於國內擊樂界的老團員們回娘家,演出歷年精采國人創作,及票選最受歡迎曲目。樂團強調,為國人擊樂作品尋找發聲舞台的堅持一直都在,也希望二十年老店能繼往開來,迎向下一個二十年。 由現任NSO擊樂首席、打擊樂家連雅文創立的台北打擊樂團,曾為金希文、賴德和、李泰祥等國內大師級作曲家作品進行世界首演,現任藝術總監劉學軒是台灣新生代相當優秀的作曲家,首席韓立恩、副首席李幸真都是連雅文一手栽培的優秀年輕擊樂家。「Bravo 台北!」將回顧樂團草創至今,在台北城落地生根,不斷蛻變的樂團成長史,「敘述的不僅是你、我的蛻變與成長,也將是打擊樂團對這地與人的禮讚。」音樂會曲目包括《鼓的序》、《丟丟銅》、《越界》、《農村曲》、《起鼓》、《皮革選自星群》、《如鹿渴慕溪水》、《奇想》、《波烈露》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廖俊逞)
一個不安於室的音樂家,一個喜歡冒險的畫家,再加上一個擅長操弄影像的視覺藝術家,這樣怪異的組合,會帶給觀眾什麼樣的另類音樂會?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夏季音樂會「樂興夏沁」,音樂總監江靖波找來多年老友、知名畫家侯玉書,以及影像VJ劉驊,共同發想創作,在融合聽覺和視覺的音樂舞台上,給觀眾多重感官驚喜。 雖來自不同領域,三位藝術家的古典音樂造詣卻不容小覷:侯玉書從小就練琴,擅長演奏大提琴和鋼琴,這次的曲目便由他和江靖波共同挑選;而劉驊的音樂功力深厚,可說是少數看得懂樂譜的視覺藝術家。舞台上,江靖波指揮樂團演奏,同時侯玉書將在現場利用畫筆、光筆即興作畫,透過投影呈現在大螢幕上,並由劉驊同步發揮特效創意,交織現場畫面和預先錄製的的視覺元素。演出曲目包括柯賴里的大協奏曲、莫札特的C大調長笛加豎琴的協奏曲選粹、葛拉祖諾夫的a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荀白克的第一號室內交響曲與巴洛克時期花腔女高音詠歎調選粹。(廖俊逞)
繼兩廳院邀請來吉他王子約翰.威廉士之後,喜愛吉他的聽眾又可聆聽到吉他名家的弦音了!由旅法吉他藝術家鄒世烈籌畫的「2006福爾摩沙吉他藝術節」,即將在八月登場,邀請了福田進一、帕布羅.馬奎斯、塔妮雅.夏紐等世界大師頂尖演出,並獻上多首民謠曲目,走「古典新局、國際同步」的親民路線,讓台灣樂迷輕鬆領會吉他的迷人魅力。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邀請日本、巴爾幹半島、挪威、澳洲與瑞典的人聲團體共襄盛舉。開幕音樂會擺出大排場,由應邀來台的團隊輪番上陣;閉幕音樂會則由台北愛樂合唱團、節慶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在匈牙利指揮嘉保.豪勒隆帶領下,演出「應景」的新版莫札特《安魂曲》。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歷史悠久,成團至今已有三十二年,今日的組合,已經歷好幾代的換血。這個曾令指揮帝王卡拉揚讚嘆不已的獨特團體,運用多種運弓法、各種音樂體裁,從古典到爵士、從巴洛克到披頭四,每每創新風格,拓展大提琴合奏的無限可能性。
有豐富劇院製作經驗的旅歐編舞家余能盛,應水影舞集之邀,為該團五週年團慶帶來《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舞劇。《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以柴可夫斯基一生為藍圖,從他辭世前開始回溯其生平,透過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六個人的互動,呈現出他的性格與彼此之間的影響。
「偶」的創意運用已經成為新的小劇場美學風潮,今年在牯嶺街舉辦的「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就以「偶」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德、英、台的六個表演團隊,展開長達一整月的「人偶嘉年華會」活動,以演出、教學工作坊、展覽活動,多方面談討人偶之間的「操控」關係。
集編導於一身的該團藝術總監林胤瑋說,這齣戲要從「迷詩的女兒」追尋「迷失的父親」關係中,來刻劃一般人心中說不出的渴望及疑慮,父親嚴肅表情下柔軟的心,女兒企盼卻又逃避親情擁抱,正是現今親子關係的寫照與問題。
幾年前,台北敦南誠品書店開始二十四小時不打烊,激發了外表坊導演李建常創作「睡衣劇場」的靈感,這回新作《失眠等於睡著》,正是此靈感的實現。李建常邀集老友徐華謙、羅景壬,打造三段失眠故事,針對台北人的獨特的生活模式,提出犀利、鮮明、豐富意象的城市主題觀察報告。
廟口又有好戲上演!國藝會第三屆的「第三屆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七月初開演,這次入選的三齣製作各有所長:一心戲劇團《戰國風雲馬陵道》,為孫臏龐涓故事的古戲新詮,以人文觀點重新演繹;南投明珠女子歌劇團《泣血蓮花─陳靖姑》看頭在陳靖姑如何收妖,將充分展現身段唱腔之美;明華園天字團《弦月霜天》故事戲劇性強烈、富台語文魅力。
今年台北兒童藝術節以「世界就在你身邊」為主題,將觸角延伸至歐美等世界知名的偶戲及兒童藝術節,邀請來自西班牙、英國、奧地利等兒童劇團演出,帶給小朋友不可思議的夏日想像。
第十二屆皇冠藝術節春天登場,繼徐堰鈴執導的《三姊妹》後,六月再陸續端出兩盤舞蹈好菜。由香港演藝學院一群志同道合畢業生組成的「動藝舞蹈劇場」,帶來探索愛情面貌的作品《情.約》,配樂使用大量港、台、日、韓的流行歌曲,歌詞內容恰與肢體形成反諷效果,以舞蹈來傳遞愛情中不可言喻的微妙情緒反應,荒誕誇張的手法,引發觀眾微笑共鳴。 身為地主的「舞蹈空間舞蹈團」,則由兩位優秀舞者陳凱怡、鄭伊雯領軍,集結舞蹈、京劇、體育各方好手,轉化腦中的天馬行空想像,共同創作出《快樂鳥日子》,以日常生活事件作為動作發展元素,再把小劇場改造成監獄、火場、隧道等空間,在充滿限制、危險、未知的環境中,經歷一連串充滿驚奇有趣的故事,挑戰身體動作極限。(鄭淑瑩)
這兩個月「舞蹈春天」的甘霖,下到快淹水了!本月又有兩齣風格極端不同的上乘舞作,仍值得排除萬難,非看不可。 Rosas的Rain我渴盼已久。形式完整、動作簡潔、一氣呵成──編舞者安娜享譽全球的招牌風格,令我百嘗不厭。不言志、不敘事、甚至不抒情,卻能以既純粹又豐饒的動作,帶給人無以名之的洶湧感受,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老實說,我不知道。就像莫札特的音符怎能如此甜美又有力?我也不知道。狂喜只能體驗,無法言傳。 黎海寧的風格變化極大,有的十足中國情調,有的強烈歐陸風格。《K的喜劇》和雲門跳過的《春之祭》、《看不見的城市》均屬後者。那變化快速的多焦點劇情、滑稽突梯的動作與造型、冷冽節制的高調品味、想像力豐富的獨創意象,在在引人入勝。每當有人說華人的舞蹈劇場以失敗居多,我都會想起絕佳的反證,就是黎海寧。《K的喜劇》取材卡夫卡,應該可以滿足眾多喬瑟夫.納許迷,但黎海寧自有她特殊的女性敏感,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甫獲亞洲劇場中心(Centre for Asian Theatre)「2006年國際易卜生學術研討會暨劇場藝術節」之邀,前往孟加拉國家戲劇院演出的黑門山上的劇團,即將推出新作《戲劇原理》,請來「全民大悶鍋」當紅電視喜劇編導謝念祖跨刀,以荒誕幽默的手法,道盡戲劇與生活的關聯性,講述人生當中處處充滿戲劇,如何能從配角成為主角。 舞台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員們,正準備接受表演課程的魔鬼訓練,招搖撞騙的班主任異想天開,把教室變成了遊樂場,「夢幻劇」迷宮、「亞陶」大怒神、「莎士比亞」海盜船、「櫻桃園」射靶場,各式各樣的驚奇挑戰一一出現,伊底帕斯王成了爆料高手,茱麗葉不再獨鍾羅密歐,心想也許下一個男人會更好。觀眾隨著演員一票玩到底,看看戲劇到底如何帶來和平、解救世界、解悶救台灣?(鄭淑瑩)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