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小提琴家夏漢
音樂新訊 當今樂界最具分量的獨奏家組合

提琴家夏漢領銜,巨星三重奏登台

五度訪台的小提琴家夏漢今年不是單獨來,而是一口氣找來兩位好友,鋼琴家布朗夫曼和大提琴家莫克,組成「巨星三重奏」。這個橫跨三大古典唱片廠牌的重量級獨奏家團體,個個都是葛萊美大獎的得主,一成軍便是歐美樂壇矚目話題,更為當今古典樂壇最具分量的室內樂組合。 這三位獨奏家當中,夏漢已是台灣常客,他十一歲時便在以色列克雷蒙大賽奪得冠軍,一九九○年更獲頒了艾佛瑞.費雪事業獎。對於音樂很有想法的他,曾計畫灌錄《梁祝》唱片,這個三重奏組合也是源自他的構想。首度訪台的莫克則是當代四十歲一輩大提琴家中的翹楚,一九八二年榮獲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他的演奏繼承了羅斯托波維奇式的俄羅斯學派技法,強調像男中音一樣歌唱的線條和圓滑音奏法,給人溫暖的俄式大提琴音色。另外一位曾於一九九七年訪台的鋼琴家布朗夫曼,則被視為這個時代的鋼琴大師之一,技巧精湛,備受讚譽。這次巨星三重奏演出的曲目為舒伯特第一號鋼琴三重奏與柴可夫斯基著名的三重奏作品《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回憶》。(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年輕旅人之歌

聽過布魯赫音樂的人都曉得,他的曲風與我們一般所瞭解的古典樂派是有顯著不同的;初次聽到《蘇格蘭幻想曲》時,就震懾於主奏小提琴那迅速、精準又簡潔的音色與圓融的旋律,彷彿自己是從演奏家指尖急奔而出的音符,整個心思都不由自主地為之牽動、起伏。 而蕭斯塔可維奇的作品常能反映出鐵幕之下人們的想法與社會現象,聆賞時或能跟著大提琴的旋律,體會一下當時蘇聯人的生活情境。此外,新一代作曲家王怡雯所創作的《永恆印象》,係以畫作為靈感來源,由繪畫既成的形象與色彩,轉換成各式樂器相呼應的交響曲,同樣令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這個以年輕音樂家為主所建構的世界,會是怎樣的音樂世界?好奇的你,一起來吧! 文字|葉欣欣 迷上旅遊攝影的室內設計工作者,喜歡戲劇舞蹈多媒材的複合式表演。

文字|葉欣欣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戲劇 幫派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西城故事》挑戰莎士比亞的音樂劇傳奇

改編自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美國音樂劇《西城故事》,本地觀眾應該早已透過電影版對其中劇情與音樂相當熟悉。這齣由知名指揮暨作曲家伯恩斯坦作曲、傑洛姆.羅賓斯編舞導演的音樂劇,據說當初是為了「打敗」當時聲望如日中天的斯特拉溫斯基與巴蘭欽的舞劇而作。現在看來,《西城故事》應該算贏了,全世界看過《西城故事》的觀眾恐怕比看過斯氏《春之祭》的多很多呢!!

文字|邱瑗、田國平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戲劇 不顛覆不解構 要讓學生演得像歐美職業劇團

莎劇名導楊世彭 帶來原味《羅密歐與朱麗葉》

多年前楊世彭便打算譯導中文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今年夢想終得實現,除了讓劇中人「開口說中文」外,場景設定為十六世紀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完全遵照原著劇本。相較於台灣戲劇界慣以解構、顛覆、時空搬移手法詮釋莎劇,楊世彭笑說:「我難得來一趟,總要呈現一齣規規矩矩、原汁原味的莎劇給台灣觀眾欣賞吧。」

文字|鄭淑瑩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音樂 身兼演奏、指揮和教育的全方位音樂家

祖克曼:若對音樂沒有熱情,一切都空談!

對於祖克曼來說,演奏似乎輕而易舉,甚至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作為一個指揮家,他風格獨到,站在樂團前,有著猶如君臨天下般的威儀,節拍揚起,指揮棒下虎虎生風;作為一個老師,他對學生在技藝上,甚至在對音樂微妙的把握上,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文字|廖俊逞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音樂 讓陜北的音樂方言跨出傳統

郭雅志的嗩吶,柯林頓也瘋狂

原本屬於陜北鄉野民俗樂器的嗩吶,卻被郭雅志帶上國際與流行音樂舞台──,不僅曾為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演奏嗩吶和薩克斯風獲得盛讚,還曾應香港流行音樂組合「達明一派」邀請,一同於紅勘體育館演出《為人民服務》演唱會;此外,張藝謀電影《一個也不能少》,郭雅志的嗩吶也成功營造了影片溫馨感人的氣氛。

文字|廖俊逞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音樂

認識東南亞 以外勞朋友為主角

汪其楣策劃 朱團「聆聽‧微笑」展現東南亞樂音

「學習他人的文化就是一種平等的對待和尊重,」戲劇學者汪其楣本著這樣的心情,與朱團合作策畫了「聆聽.微笑」音樂會,以外勞朋友為主角,演奏泰、越、菲、印這些國家的音樂,穿插台灣外籍勞工的詩文比賽的優秀作品,讓更多台灣人從音樂和充滿美感的樂器中認識他們的文化。

文字|廖俊逞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舞蹈 台北首督芭蕾老團員回娘家

四位編舞家 共繪「四色風景」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新作《四色風景》,編舞家分別有著法、德、美、台的生活創作背景,集結多國當代風格,可說是最有「國際特色」的一次演出。三位出身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的優秀舞蹈工作者林怡芳、賴翠霜與王美華,今年一起「回娘家」與團長徐進豐共同呈現四齣短作,描繪四人心中各自的生命風景。

文字|鄭淑瑩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舞蹈新訊

「舞獨有三」 演繹三人行的掙扎無奈

妳、我,再加上一個她,難解的三角習題搬上舞台,依舊是衝突、落單,還是能創造出新的和諧?繼去年的「舞獨有貳雙人舞創作展」後,稻草人舞團這回以「2+1」的三角關係出發,巡迴演出新作「舞獨有三 偶加伊參之舞」,四段舞作皆由三名舞者作十五分鐘的呈現,以敏銳豐富的拆解方式與編排結構,演繹三人行的掙扎、隱瞞、無奈。 風格深受德國舞蹈劇場影響的鍾穗香,作品《三人行,必有我「失」?》思索三角關係究竟是「眾樂樂」,還是孤單的開始?近來備受矚目的七年級新秀周書毅,帶來改編契訶夫經典作品《三姊妹》的新作《窗》,轉化文字意象為動人肢體。表演經驗豐富的董怡芬,作品《外表外》利用伸展台上的迅速變裝,延伸出「不斷拋棄再尋找」的人生過程;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的作品《背後》,訴說三角關係的表面和平下,始終刻意隱滿著彼此看不到也說不出來的秘密。(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默島樂園》

這個月是舞蹈的豐收,雲門舞集和雲門2接連推出強打,布拉瑞揚兩邊趕場推出新作,讓人目不暇給。舞蹈空間跨領域出擊的《明日世界之天堂海》,也值得一探。但另有讓我更為好奇的選擇──何曉玫為台北越界舞團編作的《默島樂園》。 五年級世代的何曉玫曾為風動舞團的團長,也與越界多次合作,是台灣新生代的重要創作者。她的舞作並不喧嘩,卻自有品味與敏感,以成熟藝術觀調度瑣碎生活情事,有一種微妙的平衡。尤其神秘氛圍與意象經營獨具一格,向來後勁十足。作品質精可惜量少,往往教人擔心她要淡出。《默島樂園》與舞者經營一年,是何曉玫少見的整場力作,不宜錯過。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文字|鴻鴻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戲劇新訊 描述學運世代的沉淪與怯懦

紀蔚然麻辣經典 《驚異派對》再現江湖

一九九七年底,劇作家紀蔚然為了創作社的創團寫出《夜夜夜麻》,描述四個昔日死黨拜把的「四年級」中年男人,在夢想幻滅後的自溺,一起打麻將,冷嘲熱諷everything,由黎煥雄執導,在台北演出時獲得極佳回響,次年四月還到國家戲劇院加演。 六年後(2003)紀蔚然推出《驚異派對夜夜夜麻2》,這回上場的人物不為打麻將(雖然也打了一下下,以向前輩致敬),而為準備一場surprise party而聚首三位五年級的「學運世代」親密戰友,言談中透露令人驚奇的學運真相。除了有第一集的的角色、手上永遠拿著球棒充滿憤怒「山豬」也來攪局外,最特殊的「設計」,就是劇情進行中,劇中人還會發現發生過的事還會自動「倒帶」,呈現對歷史重演的反諷。整個劇本語言處處機鋒,犀利的唇槍舌劍下,也暴露出人們在時代變遷中的沉淪與怯懦。該劇還獲選為第二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作品,呼聲甚高卻未能奪下首獎,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最大遺珠,也讓人相當期待該戲能夠重演。 今年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表演藝術精華再現」專案下,《驚異派對》重現江湖,不過這回主打中南部巡迴,是繼小劇場作品《嬉戲》首度跨過濁水溪後,創作社第一回南下搬演中型劇場作品。這次仍由周慧玲導演,由劉亮佐、單承矩、徐華謙、吳世偉主演。(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舞蹈新訊

融合雜技與戲劇 《寶島風采》演出台灣人文風景

兩度巡演大洋洲,由一群平均年齡十六歲的台灣戲專綜藝舞蹈科學生所擔綱的《寶島風采》,四月即將榮譽歸鄉,為鄉親父老展技演出。不同於傳統的雜技演出,《寶島風采》融入了豐富生動的戲劇元素,將古老雜技結合舞蹈、音樂、劇場,演出一幅幅充滿台灣人文風景及逗趣生活的片段。 《寶島風采》中八個節目各具特色:年輕學生們扮成可愛的公雞及蚱蜢,在〈草螟仔鬥公雞〉的熟悉旋律中,大展穿、跳、翻、滾等技藝;以客家傳統迎親嫁娶為題材的〈喜宴〉,親友雙方的鬧酒較勁,則用足上技藝來助興呈現;〈原鄉傳奇〉中原住民傳統歌舞加上倒立、疊羅漢動作,俐落動作充滿了速度感。 〈打火英雄〉以消防隊員為故事主角,用椅子頂代替雲梯,完成驚險救援任務;〈一家之主〉的醉酒丈夫返家遇見惡妻,兩人以轉碗耍盤相互較勁。〈台灣風情畫〉以本土民謠組曲搭配高蹻特技,〈大地〉則展現柔美的女子軟功;最後的〈鷹揚萬里〉結合了原住民舞蹈與腰腿倒立功夫,詮釋對森林守護神的景仰。(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戲劇新訊 改寫自古希臘劇本《祈願女》

Big Love從五十位姐妹的逃婚探討愛情與正義

台南人劇團陸續挑戰西方經典劇作,從希臘悲劇、莎士比亞到貝克特,而最近則將目標指向當代作品曾榮獲美國外百老匯歐比獎(Obie Award)二○○一年最佳戲劇的劇本Big Love,將該劇首度搬上台灣舞台。 劇作家查爾斯‧密(Charles L. Mee)也是歷史學家,從事現代史詩劇本的創作,曾獲得兩次歐比獎。在Big Love中,查爾斯‧密以現代觀點改寫古希臘劇作家艾斯克勒斯(Aeschylus)的劇作《祈願女》The Suppliant Women。針對正義、性別、政治、外藉新娘、難民還有復仇做出深刻探討。故事描述五十位希臘姊妹從五十位富有的美國堂兄弟手中逃婚,進而引發關於愛情、忠誠、背叛、正義、自由及權利的反覆辯證與試驗。 台南人劇團這次邀請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和外文系的馬龍(John Maloney)執導Big Love。馬龍是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碩士,專攻導演,同時也是本劇劇作家查爾斯.密的好友。(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春鬥2006」

繼《春鬥2005》之後,雲門舞集2今年又推出更為精湛的演出《春鬥2006》,主要由三位台灣當代優秀的編舞家,各呈現出三支風格全然不同的作品。羅曼菲《尋夢》、布拉瑞揚《將盡》、鄭宗龍《莊嚴的笑話》。 為什麼會想去看這次雲門舞集2的演出呢? 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錯過雲門的表演,是會後悔的! 如果不是從事舞蹈專業的人,也許無法體會舞蹈的精髓之處、無法體會錯過一場特別表演的心情,但若是多嘗試看舞蹈表演,也就會有觀賞後的意外收穫喔! 我看舞通常比較喜歡看整場舞作的氣氛、舞者的身體能力,以及台上舞者是否能帶引台下觀眾的情緒起伏。我個人喜歡讓自己融入整場舞作當中,嘗試體會每個編舞家的編舞動機,這次的「春鬥2006」都是由傑出的編舞家結合而成,整場舞作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還待各界人士共襄觀賞!心動不如馬上行動,一同與我相約「春鬥2006」見吧! 文字|楊絲涵 19歲,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學生

文字|楊絲涵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西城故事》

送走《吉屋出租》,來了《西城故事》,同樣是改頭換面的經典劇。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幾乎已成為西方「殉情」故事的代名詞,除生命相許的戀情之外,甲陣營男主角、愛上敵對乙陣營的女主角,也成為各劇種反覆使用的題材。雖然如此,《西城故事》採用近代紐約外來移民的相對抗,重新詮釋「羅茱」故事典型,攙入文化、社會議題,改編電影甚至贏得一九六一年奧斯卡金像獎十項大獎。 這部劇可以討論的切入點很多,但在一個音樂人眼中,《西城故事》與其他音樂劇最大不同點,還是在作曲家伯恩斯坦的特殊背景。是的,在浩大的音樂劇領域,沒有其他任何作曲家像伯恩斯坦一樣,在古典音樂界同時具有崇高地位。這點重要嗎?那當然,對於一位同時以指揮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音樂著稱,同時譜寫多部嚴肅作品的音樂家而言,所寫的音樂劇必然有些「能為而不願為」的矝持。固然音樂在結構、配器方面顯現「伯老」精湛高妙的一面,還是難免有些古典音樂家放不開的部分,所以舞台票房倒不算最搶眼。然而,通常一部音樂劇上了年紀,那些當時吸引觀眾的暫時因素就會消失,《西城故事》的嚴肅面,反而成為它長青的本錢。舞台版的《西城故事》音樂精采、舞蹈華麗,再加上桑漢初試啼聲的配詞,我看應該還可以在舞台上走紅半世紀沒有問題。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音樂

堅持原味的維也納之聲

維也納愛樂管樂獨奏家 演出莫札特的管樂八重奏

維也納愛樂的管樂器保留了古典樂派時期的演奏方法和音色,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原有的樂器,忠實地再現古典樂派裡自然柔和、穩定清澈,卻又可以表達細緻變化的圓潤音色。由多位維也納愛樂管樂好手組成的「維也納愛樂管樂獨奏家」,將帶來莫札特、海頓與胡麥爾的管樂八重奏,並與NSO共同演奏莫札特小夜曲、協奏曲以及交響樂,展現純淨的「維也納之音」。

文字|廖俊逞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音樂 會音樂之芳園,敘絲竹之樂事

國樂老將、新秀齊聚「彈撥藝術節」

「彈撥藝術節」邀請華人世界老、中、青三代二十多位代表性的彈撥演奏家齊聚,以獨奏、小組伴奏和大型協奏的方式,演奏傳統及近代創作的各種類型的經典彈撥名曲。此次「彈撥藝術節」試圖喚起傳統音樂雅集同好切磋交流的精神,以別於音樂會裡過於嚴肅的氣氛與略嫌刻板的模式。

文字|廖俊逞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舞蹈新訊 歡樂瑰麗的東歐舞藝

斯洛伐克「路尼加舞團」

成立有半世紀之久的斯洛伐克「路尼加舞團」(The Slovak National Folklore Ballet-Lucnica),以熱情原味的民族舞蹈與豐富紮實的舞台經驗,走遍世界六十多個國家。舞台上色彩鮮豔的傳統服飾、歡愉豪邁的節慶舞蹈,搭配傳統民族樂器現場伴奏,淋漓盡致展現東歐歡樂瑰麗的藝術風貌。 東歐民族舞蹈多以節慶為主,氣氛熱情激烈,節拍複雜舞步多變,並常配合大量手腕及手臂動作,群舞時更顯活潑澎湃;舞團名稱「路尼加」一詞在斯洛伐克語即為「花團錦簇」之意,說明舞團的傳統與歡樂特色。《紐約時報》曾讚許:「路尼加是一支絕無僅有的舞團,年輕舞者以令人的高超技巧表現絢麗多變的精采舞碼。」 身為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官方藝文大使,路尼加團內舞者個個皆是頂尖樂舞高手,舉手投足散發無比魅力,多年來為舞團伴奏的「魔鬼小提琴」九人樂團屆時也將以傳統木笛、德西馬琴等民族樂器現場伴奏。(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惡了》和《英雄密碼》

我想看鬼娃株式會社的《惡了》。編導狗比跟大多數專業學院或各小流派劇場都沾不上邊,可以說是邊緣的邊緣。但我曾在耕莘和皇冠不小心看過她帶領大學話劇社的兩個作品,充滿表演的狂想和精準的節奏,聲音實驗和肢體喜感都精心打造,讓人狂笑不止。拋開文學、文化、戲劇傳統等沈重包袱,不問社會批判、歷史反思等深刻議論,《惡了》看來又是狗比最擅長的阿達一族黑色幽默。狗比曾在表演藝術聯盟「飛越斷層」座談中以觀眾身分發言,苦笑自己是被飛越的那一道斷層。《惡了》可以驗證一下,斷層到底存不存在,還是,其實只是我們看不見身旁的滑翔翼? 我還想看符宏征的新作《英雄密碼》。當過賴聲川的弟子和葛羅托夫斯基的徒孫,曾經浪跡人子、密獵者、身聲演繹社、外表坊、創作社他終於創立自己的團體「動見体」。《英雄密碼》遠離他掄獲台新藝術大獎作品《嬉戲》的瘋狂笑鬧,轉回他最關心的人類深層潛意識劇場。他曾是我心目中最大膽最不可逆料的劇場創作者,這齣新作也讓我深感好奇。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文字|鴻鴻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舞蹈新訊

《熱舞繽紛》 藝術與時尚的舞蹈派對

來自英國的《熱舞繽紛》Burn the Floor是一場結合藝術與時尚的舞蹈派對,十四對全球國標舞大賽得主,在九十分鐘節目裡,大秀恰恰、扭扭、曼波、莎莎、迪斯可、佛朗明哥、街舞、踢踏舞,光是舞步服飾就讓人大飽眼福,再加上精采劇情、多變的舞台設計燈光,以及融合古典、搖滾、爵士、音樂劇的配樂,每一場景都牢牢抓住觀眾的目光。 《熱舞繽紛》構想源於英國歌手艾爾頓.強的一九九七年生日宴會,會場中十六位舞者帶來的精采拉丁舞表演,吸引澳洲製作人哈雷.麥德可夫的目光,於是開始向全球舞壇招兵買馬,展開世界巡迴,二○○二還曾受邀至坎城影展表演。目前團內高手包括:英國業餘拉丁舞冠軍、波蘭公開賽冠軍、世界十項舞蹈競賽冠軍,以及創下二十一項世界舞蹈優勝紀錄的冠軍夫妻檔,高手過招張力十足,帶領觀眾暢遊每個年代的舞池。(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蕭斯塔可維奇系列七—謎樣的永恆》

蕭斯塔可維奇差一點湮沒於歷史洪流的第四號交響曲,應該是喜歡馬勒的人不可錯過的一首交響曲!蕭斯塔可維奇是蘇聯的天才音樂家,用他的音樂記錄著二十世紀的蘇聯,在這甚少被提及的第四號交響曲中更是多次引用了馬勒的曲調,是蕭斯塔可維奇宣示成為馬勒嫡傳的重要作品。 對於蘇聯一直都感到相當好奇,這個共產制度下首位的天才音樂家,因政治因素所藏起來的第四號交響曲到底在說些什麼?實在很令人期待! 文字|徐微雅 徐微雅,服務於遠東銀行,這幾年漸漸學習進入藝術的殿堂,從歌舞劇入門,學看舞台劇,去年開始學聽歌劇,交響曲...

文字|徐微雅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