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指揮家魯道夫‧巴夏的名字代表了將管絃樂團的聲音迅速雕琢,以作曲家的想法為原則,清澈、明確地忠實呈現作曲家意圖,這個特質除了與二十世紀中後期俄羅斯音樂家的訓練相同,更可說來自他的老師、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的深厚影響。
俄國絃樂巨擘巴夏與NSO 靈動心弦
6/2 7: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6/3 7:30pm
國立台南大學雅音樓音樂廳
蕭斯塔可維奇系列十—和平的憧憬
6/9 7:30pm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6/11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一九七○年,鋼琴巨匠李希特到日本演出,成行之前,他對經紀人表示,他只想開獨奏會,沒有意願跟管絃樂團合作,除非俄國指揮巴夏(Rudolf Barshai)能夠到場指揮。李希特說:「當大多數的指揮家都難以抗拒浮誇張揚的表現形式,欠缺對藝術與音樂的忠實(integrity)心態時,像巴夏這樣願意百分之百地忠於音樂詮釋的指揮家,更顯珍貴。」
忠實呈現作曲家意圖的指揮家
俄國指揮家魯道夫‧巴夏的名字代表了將管絃樂團的聲音迅速雕琢,以作曲家的想法為原則,清澈、明確地忠實呈現作曲家意圖,這個特質除了與二十世紀中後期俄羅斯音樂家的訓練相同,更可說來自他的老師、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的深厚影響。巴夏說,蕭斯塔可維奇記譜非常仔細,不喜歡指揮做太個人化的詮釋和理解,有次他聽到穆拉汶斯基指揮他的第十號交響曲,就生氣地說:「這些人民藝術家似乎比我更了解我的音樂。」
巴夏對二十世紀俄羅斯音樂作品的詮釋,具有無人可及的準確性,因為他與這些當代作曲家全都合作過。早期跟隨小提琴家柴特林(Lev Zeitlin)學習的他,不但和蕭斯塔可維奇學習作曲,更常以小提琴獨奏家的身分與老師合奏;也曾與浦羅柯菲夫討論管絃樂配器法,他還是鮑羅定絃樂四重奏與柴可夫斯基四重奏的創團成員。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kh)、曼紐因 (Yehudi Menuhin)、鋼琴家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Mstistav Rostropovich)都定期與他合作室內樂作品。
改編馬勒未完成的十號交響曲令人信服
現年八十二歲的巴夏,擁有許多豐富的音樂傳奇,他曾經指揮樂團為蕭斯塔可維奇的第十四號交響曲首演,除了詮釋別人的作品,巴夏也作曲,最為人所熟知的改編之作,是改編自蕭斯塔可維奇的第八號絃樂四重奏Eighth String Quartet 的室內樂交響曲Chamber Symphony。二○○○年,巴夏更改編馬勒的第十號交響曲,由於他這個版本的完整與管絃樂配置,讓音樂史上偉大的「未完成作品」之一的馬勒第十,終於得以以令人信服的形式呈現。
去年來台與NSO合作,頭髮已經白裡透銀的巴夏,談起話來仍顯得神采亦亦、氣力十足。巴夏回憶,二十世紀中期的俄國,沒有人可以倖免於共產政權的專制高壓,就連小提琴大師歐伊斯特拉赫這麼有名的音樂家,每天晚上仍是提心吊膽,躲在門口傾聽電梯是否停在他家門口,「如果沒有,代表今天又平安度過。」
雖然不願明說自己是否曾經遭受史達林的政治迫害,但是巴夏強調,許多樂曲的本意都被扭曲,「蕭氏的第五號交響曲就是一個例子,他在這首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最後一個和弦,特別用了一個磨擦多時極為難聽的不和諧音,影射共產暴政的壓迫,後來被共黨改成和諧音。現在收藏在聖彼德堡的原譜上,可以清楚看到修改的痕跡。」
鮑羅定第二號絃樂四重奏改編呈現
這次再度訪台,巴夏將發揮其管絃樂配器與改編的功力,將絃樂四重奏改為室內交響曲。其中鮑羅定完成於一九八一年的第二號絃樂四重奏,是追憶和愛妻初識時的幸福時光,大提琴與其他樂器亦步亦趨,時而對話,時而繾綣合奏,旋律溫馨而甜蜜。柴可夫斯基第一號絃樂四重奏,愉悅中見哀愁,表現出柴氏獨有的傷感內涵,連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到第二樂章都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