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專題
文化與政治的運動場
部落格所在:http://blog.yam.com/SoundsandFury 人物小檔案 ▲1972年生,寫作範圍包括評論與散文,題材包括政治經濟、搖滾樂,與紐約文化,以及這三者之結合。現於《新新聞》週報、《印刻》文學雜誌分別撰寫政治與音樂專欄。 ▲2004年出版《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一書,在兩岸三地引起不小回響,被評論者譽為中文搖滾寫作的里程碑。 ▲目前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 滑進音樂,你搖滾得聲嘶力竭,你面向社會,直言或低迴或懺情或憤怒,在某個撞擊剎那,你探觸到文化潛勢和改變世界的可能性;而政治與學術,不單是既定形式的高塔權力競逐,如果有聲音,如果有節奏,如果十萬群眾唱著自己的歌,那又是如何的文化運動光景? 張鐵志的Sounds and Fury部落格,便是涵蓋他在音樂、文化、政治、及社運等面向的基進書寫,其精神在部落格的banner上黑底反白地標舉:progressive politics, alternative culture進步政治,另類文化。對張鐵志來說,文字是改造社會的武器,他期盼看到更多元的音樂與文化、更正義的社會,無論是發表在印刷媒體或部落格,都是交叉運用的武器。 Sounds and Fury部落格成立於二○○五年一月,動機為將刊登在不同媒體的文章一網打盡於自己的網站,讓朋友與讀者們共享。部落格如同另類媒體,最大好處在於可激起對話與討論,能讓他重新檢視自己在作品中的想法,同時找到同好,凝聚社群性。張鐵志原本希望關心音樂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政治,關懷政治和學術的人,可以對搖滾樂文化更理解,然讀者群似乎各取所需,目前他將音樂類文章另闢部落格(http://soundfe.blogspot.com/index.html)。 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工作者及撰寫音樂文字的人,張鐵志企圖連結兩者,專注探索文化與音樂如何有效影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甚而改變世界。他的寫作,一方面讓喜愛搖滾樂的年輕人涉獵音樂背後的豐厚文化意涵與社會相嵌性,另方面也讓學術界或社運界的朋友,對音樂文化多
-
專題
嚴選!藝術部落格
看藝評 LULUSHARP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ushanlu/ 神秘的很想紅 http://blog.yam.com/dramalove Notre Temps http://blog.yam.com/temps/ 熱鐵皮屋上頂的牛 http://blog.yam.com/musicgarcia/ 戲子雜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eswang/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劇評 http://blog.xuite.net/ringfan/drama 在你說喂之前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len34/ 每週看戲俱樂部 http://review.microtheatre.org.tw/modules/news/ 談音論樂 http://www.southaudio.com.tw/Music%20AC01.htm blue97 Music Daily http://blog.yam.com/chiu719/ 曉蔚筆記 http://blog.yam.com/david_notes/ Jazzfun http://blog.yam.com/wisconsin/ <stron
-
藝@書
扛京劇大旗,闖八方舞台
扛京劇大旗,闖八方舞台 《絕境萌芽吳興國的當代傳奇》 一九八六年,解嚴前一年,民進黨創黨,龍應台的《野火集》繼續延燒那是個舊與新、黑暗與光明、混亂與希望的交界。一個軍中京劇團出身,才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了躲過傳統的壓力,扛京劇大旗,闖八方舞台,和時代力爭,讓台灣京劇在絕境中萌芽。這是吳興國和當代傳奇劇場的故事,《絕境萌芽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天下文化出版),一本關於他學戲和成長的書,在當代傳奇劇場二十歲生日的今日,記錄了一個在台灣唱京劇的演員的生涯軌跡。本書作者盧健英為資深藝文媒體工作者,長期關注台灣藝術生態,她說,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在於,面對一個價值混亂的時代,但擁護這樣的藝術家與其相隨而生的作品,至少可以讓我們有一天回頭檢視時,欣然發現自己不是在一個無足輕重的時代。(廖俊逞) 魏海敏:我的人生,是為了上台做準備 《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 京劇名旦魏海敏投入京劇表演近三十年,在深厚的傳統根基上,成功地將京劇程式化的表演,融入現代劇場。最近魏海敏將自己的藝術人生,化為影像和文字,出版《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積木文化出版),記錄她台上台下三十載的演藝生涯,全書更宛如一部台灣近代京劇發展史。「我的人生,是為了上台做準備。」魏海敏說,她的人生,是藝術打造而成的;她就身在傳統文化河水中,舀起一勺水,攬鏡相照,盼望京劇能夠既傳統、又時尚,也希望讀者可以從書中,找到這樣的精采。(廖俊逞) 劇場技術人才的武功密笈 《劇場技術手冊》 《劇場技術手冊》(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出版)為已逝台大戲劇系講師施舜晟生前與范朝煒、連盈合作翻譯。施舜晟生前為國內知名劇場技術指導,曾參與過許多知名戲劇製作,二○○四年五月因下水拯救不慎溺水的學生而意外辭世,令劇場界及教育界震驚不已。此書的出版,除為精進台灣劇場技術的專業度,也為了紀念施舜晟對劇場界的貢獻。原書在美國出版後,不但被
-
藝@CD
其實,UNO很懂SPA
Is You Is or Is You Aint My Baby是烏野薰的第二張專輯作品,最令人激賞的,在於Uno自然而洗鍊的個人風格,一種恬靜溫柔,但是極有個性主見的感覺
-
藝@電影
影像與詩的美麗異境
秋日引人詩性大發,跟著台北詩歌節一起開演的「番紅花影展」,讓你看見詩人的詩是從怎樣的土地文化撞擊出來的;而向來是影迷朝聖大廟會的金馬影展,今年依然名導與強片如林,構成百花齊放繽紛斑斕的美麗異境。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八旬新手導演 在人間搬演神話
歷經多次導演更迭、曲折不斷的二○○六年拜魯特音樂節全新「指環」終於在七月下旬登場,這次製作由高齡八十的劇作家多斯特擔綱導演,他讓神話故事發生的平凡人間,舞台上時時出現來來去去的現代人,只是都看不見劇中的神話英雄。 資深舞台導演、也是資深「指環」觀眾的楊世彭教授,再度親臨拜魯特觀賞,對這次的新製作,特為本刊暢談第一手的觀後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6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聯邦舞蹈博覽會
跑馬拉松 看世界最大舞蹈博覽會!
跑馬拉松看舞?這不是玩笑話,要參與兩年一度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聯邦舞蹈博覽會」這個世界最大的舞蹈博覽會,就得以馬拉松的體力與耐力,才能享受這個為期四天,展現五十位編舞家作品、上百個攤位,還有座談討論、影片欣賞目不暇給的舞蹈嘉年華。旅居德國的編舞家俞秀青,把她參與這個盛會的興奮經驗,與本刊讀者火熱分享!
-
舞蹈新訊 從都會男女生活出發
《客廳》狂想家庭的另類構圖
最公共的空間,可能隱藏最私密的狂想;最簡單的居處,可能上演最複雜的人際互動。世紀當代舞團的三位資深舞者鍾莉美、燕樹豪、楊琇如分別以長年與父母同住的女人、合租公寓的單身男子、有小孩的已婚婦女之眼光,以肢體創想他們對客廳的記憶與自我構圖。 《客廳》一部曲〈寂寞的身與影〉,女子在熱鬧擁擠的客廳裡,與父母的情感臍帶深厚,卻渴求自己的獨立空間,舞作緩緩呈現主角與他人相同動作卻情緒抽離的距離感。二部曲〈倒流記憶的合宿〉顛覆傳統家庭性別意象:合宿的女子們在客廳光亮處以眼神和身體溝通大小故事,情感豐富而細膩,男子則在角落,男女、女女間有著微妙的化學互動。〈居家〉裡從客廳是孩子的遊樂場、母親茫然看電視,轉換到大人與小孩一同拼圖,重新建置家庭的情感內涵。 團長姚淑芬形容,這三位創作者試圖探索關於三十歲「成家立業」的各種感知。而從《客廳》的剖白、交會、拼貼中,自我的位置與情感空間,卻已悄然改變。(周倩漪)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差事劇團《敗金歌劇》
布萊希特逝世多少週年不是重點,劇名是否涉及對《拜金小姐》的反諷也無庸揣議。從十八世紀英國《乞丐歌劇》到二十世紀德國《三便士歌劇》再到二十一世紀台灣《敗金歌劇》,只是證明了每個時代的邊緣階層都有冤要伸、有歌要唱、有戲要搬。布萊希特給經典改頭換面從不手軟,演他的經典而不效法其手段,豈不被他笑煞?回頭看看,能夠抓緊台灣社會脈動的劇場,並非絕無僅有,但不流於悶鍋仿諷、不止於運將口舌,而能出以全面的社會觀察、伴隨痛快的歌舞娛樂,捨差事其誰!這一回,編導鍾喬擺明了左批中產小市民的自大盲目心態、右踢媒體和政客互相操弄的共犯結構,果然深得布氏反骨真傳。布萊希特向來就不在學院,而在市井、在劇場、在酒吧中間。差事一直在這些據點戰鬥,也越來越能夠掌握出擊的力道。盼他們這回能螁盡知識份子的言語和文藝中年的感傷,尋回市井旺盛的生命活力。讓台灣劇場可以無愧這個變化多事的年代,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藝術證言。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莎夏.瓦茲《肉體》Körper
兩廳院今年十月推出的「世界之窗德國狂潮」系列邀請了引領德國舞蹈劇場前衛風潮的莎夏.瓦茲舞團(Sacha Waltz Guests),實在非常難得。曾經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及柏林欣賞過該團演出的其他舞碼,震撼於她的搞怪顛覆,深入探究後,發現舞者的一舉一動及舞台呈現出來的整體視覺,都隱藏著濃厚的文化背景與內涵,吸引觀賞者無限的共鳴、衝擊與繆思。 尤其是來台演出的這齣震驚世界的身體書寫《肉體》Krper。莎夏鉅細靡遺地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性,巧妙地將十數位幾近全裸的舞者塞在十公尺高之玻璃建築物體中,利用身體與空間的幾何圖形互相呼應,不禁令人對於內在思維、外在美醜以及不可避免之死亡的重新定位。讓藝術、心理、醫學、體育、愛情、社會暴力中的身體意象均透過舞者與劇場配置呈現,走入一場絕妙、高潮迭起的超現實之旅,彷彿引領觀眾共同參與的一場儀式,令人期待與之心靈共舞。 文字|曾淑芸 喜愛歷史、文學,欣賞戲劇、舞蹈、古典音樂。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志工,並為美術館之友聯誼會會員。
-
音樂新訊
華麗彈撥,箏琴競奏
當空靈婉約的中國古箏遇上高貴優雅的西洋豎琴時,會是何種風景呢?古箏與豎琴雖然都屬彈撥樂器,但音色與演奏技法卻各有千秋,一向在東西方音樂領域中也各有一片天地。國家國樂團近年來屢屢有創新之舉,此次名家系列更邀請了古箏名家王中山、國內豎琴才女解瑄領銜與國家國樂團同台演出,將呈現古箏與豎琴的另一種風貌。 王中山現任教於中國音樂學院,曾於一九八六年「中國第一屆古箏學術交流會」上發表演奏新技法,引起音樂界矚目,這些新技法經由演奏者們的推展,讓古箏的演奏進入更高的層次。國家交響樂團豎琴首席解瑄不僅有高深的豎琴演奏技巧,同時也活躍於多種不同型態的藝文活動,本場音樂會她將演出台灣作曲家洪崇焜為她量身訂作的豎琴協奏曲《思》。王中山的演奏素以熱情奔放著稱,而亮麗的解瑄對音樂呈現的掌控則巨細靡遺,在指揮家瞿春泉的帶領下,將是一場豐盛的音符饗宴。(林芳宜)
-
音樂新訊
當代中提琴教母今井信子 展現獨奏丰采
今井信子(Nobuko Imai)出身於日本著名的桐朋學園(Toho School of Music),後於耶魯大學與茱莉亞音樂院就讀。她是唯一獲得慕尼黑與日內瓦國際中提琴大賽雙料獎項的中提琴家,精湛的演奏能力讓她成功地悠遊於各種不同的演出型態,至今與無數一流樂團、音樂家們合作過,如柏林愛樂、阿姆斯丹大會堂管絃樂團、馬友友、克萊曼、帕爾曼、席夫、史坦、祖克曼等。在忙碌的演奏生涯之餘,今井信子同時也於德國戴特蒙音樂院任教,並時常受邀於世界各大音樂節中演出。一九九六年她獲得日本音樂界最高榮譽之「山多利廳」大獎。 今井信子的音樂造詣獲日本作曲家武滿徹讚賞,曾為她創作一首中提琴協奏曲與獨奏曲。近年來,今井信子也致力於現代音樂的錄音與演奏。此次來台,由首位獲得慕尼黑鋼琴大賽首獎的日裔鋼琴家伊藤惠(Kei Itoh)為其伴奏,曲目從巴赫、布拉姆斯、舒曼到武滿徹,今井信子將展現她在各樂派音樂中的大師丰采。(林芳宜)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玫瑰賊》久石讓2006亞洲巡迴演奏會
這個月重量級節目超集中,三大樂團和聲樂家同時擠進來,台北依然顯得處變不驚的樣子,不知是大場面看多了呢?還是像我這樣愛吃清粥小菜的人多了呢? 我最近很喜歡到紅樓劇場,在那個地方看表演好像有一種時空的靈氣,是摩登劇院釀不出來的氛圍。例如日前金枝演社的《浮浪貢開花》,覺得編得有點勉強,但是意思到了。這個月我最有興趣的,是胡撇仔戲《玫瑰賊》。「胡撇仔」是啥玩意兒?它就是日語發音的「Opera」,也就是堂堂正宗的台灣歌劇是也。君不見,至今野台戲看板上還註明著「某某歌劇團」名號。 胡撇仔戲是日據時代,日本人把現代潮流引進來,想像力豐沛的台灣民間藝人,把各種古怪的東洋、西洋要素,全都搗進歌仔戲裡。我最近看了唐美雲的歌仔版《歌劇魅影》,也看到明華園在《暗戀桃花源》裡的水中芭蕾這些都頗有當年胡撇仔戲的開創精神,不過要和正宗胡撇仔的異想天開相比,還有點太保守了呢!這次「臺灣春風歌劇團」號稱以全新劇場概念,重新展演胡撇藝術的「奢華美學」,是最挑動我好奇神經的表演。 容我夾帶推薦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的巡迴演出。這個日本作曲家創作超過四十部動畫音樂,贏得多座日本金像獎。他的音樂與宮崎駿的視覺圖像結合,構成一種全新的東洋美學。清爽、浪漫又帶點揮不去、對時空的傷感。是那種我夢中驚醒時,仍隱隱在腦中迴盪的旋律。去聽吧!口袋沒被「三大」榨乾的朋友。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音樂新訊
廖嘉弘 揮灑阿瑪迪斯的真善美
今年為莫札特二百五十歲冥誕,全球各地無不卯足全力演出莫札特的作品,國內亦然,無論是管絃樂團、室內樂團、獨奏家等等,紛紛端出莫札特菜單,趕搭莫札特列車。由小提琴家暨指揮家廖嘉弘所創立的普羅藝術家樂團,成團五年以來,屢次呈現多樣化的節目內容,夏天才與維也納愛樂首席克諧爾演出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本月的「原典阿瑪迪斯─體驗莫札特人生三部曲」,則將以莫札特三首交響曲,綜觀作曲家的音樂人生。 旅居維也納十九年的指揮廖嘉弘,在音樂與藝術人文等面向均因此接受了嚴謹的訓練與深厚的薰陶,詮釋莫札特的音樂更能貼近原典的純淨氣質,一展莫札特音樂世界中的真善美。(林芳宜)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李寶春精演新老戲
主要想看李寶春,他身上有多少來自父親李少春的影子?又有多少來自現代生活的創新? 零零碎碎地聽京戲,聲音總是先拉住我。拔高的音量。 看表演的時候,很少能留在現場,心思總是隨著聲音漂走,這些聲音可以變成什麼呢?會是影片中一段精采的配樂嗎片中的人遠走,二胡淡出;或者,把傳統樂器的打擊部抽取出來,做成Ambient音樂,說不定比Brian Eno更好;或者,孫安進京可以在爵士Trio中玩即興嗎? 心思漂回來的時候,戲已經唱完了。 文字|賀照緹 紀錄片導演。拍過客家樂團、南美洲及中歐的手風琴、黑道兄弟,以及蟑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張贊桃 以劇場為家,襯光影入夢
張贊桃小檔案 ▲雲門舞集技術總監及駐團燈光設計。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設計系碩士。一九八二年加入雲門實驗劇場。 ▲設計作品包括雲門近年重要舞作,如《狂草》、《烟》、《竹夢》、《行草》、《水月》、《白》、《流浪者之歌》等。 ▲雲門之外,也曾為台北越界舞團、果陀劇場、明華園、蘭陵劇坊、三十舞蹈劇場、金枝演社、舞鈴劇場等表演藝術團體設計燈光。 一聽到採訪計畫便堅持我們到雲門排練場的張贊桃,正是雲門舞集的技術總監,也主導雲門的舞台燈光設計,他謙稱家中無長物,但願與我們分享他以雲門為家的劇場 生活。採訪時正逢新的舞台地板送達,工作人員忙著洗去嶄新地板上的油膜,整個排練場熱鬧翻騰,轟隆作響,就這樣,進入了燈光設計師張贊桃的舞台與家。 在全暗的閣樓中檢示舞台燈光的魔力 雲門搬來八里已經十多年了,當初設置這座排練場的目的以實用為主,因此設計沿用工作室的模式,選在八里的主因是因為場地大,加上日後有可擴充的腹地。初來 時,荒煙蔓草,不時有山蛇闖入,但是排練場所在的這片美妙山景,卻也成了外國舞團參訪時羨慕的優質環境,就在這麼與自然並生的工作空間中,張贊桃成就了他 一齣齣的雲門大戲。 素樸直率的張贊桃,談及工作時,眼神每每綻放出耀人光彩,他展示了雲門燈光師工作的小閣樓;位於排練場上方的一間漆黑的 暗室,可以讓他確認每件登台舞衣在燈光照射下的精確色光。要真正測試舞台燈光的效果時,燈光師張贊桃也必須趁舞者練舞時,在排練場裡爬高爬低來調整燈光進 行「try out」;他笑說:「幸好在國家劇院就不必」。國家劇院專業的調燈梯,讓他的工作可以變得單純,得以專心觀察彩排的舞台燈光。 堅持手工畫燈圖,科技中保留一絲人味 仍用手繪燈光圖的張贊桃,說自己是手工派而非電腦派的,每一幕的燈光,皆在這一張張的平面圖剖面圖中成形,晒圖紙讓非常科技的燈光控制保留一絲人味,就如同 張贊桃的爽朗性格,是他專業之外,更貼近人情味的聯繫。長久在高音量的舞台從事幕後工作,太太說他「眼睛比耳朵好」,而對於日常光影也一定計較,不過在生 活上,張贊桃最注重的是「吃」。從特別因採訪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劉權富 滌去科技塵囂,古風家宅好放鬆
劉權富小檔案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一屆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藝術碩士。 ▲致力於電腦燈光(Moving Lights)與表演藝術之結合,燈光設計作品並跨藝術與商業領域,包含音樂歌舞劇、傳統戲曲、戲劇、大型演唱會、建築照明及舞蹈等。 ▲近年多與明華園歌仔戲團合作,並曾為台北新劇團、果陀劇團、國光劇團等表演團體設計燈光。 任教於台大戲劇系的劉權富,的確擁有劇場人的特質,洪亮的嗓音與活潑外顯的性格,如同一顆閃亮星令人視線不能轉移,而他的家洋溢著中國古意風,更令人流連忘返。 間接光源加古董家具,打造濃濃中國風 一進門,劉權富就認真介紹起家中的每處角落,只因家中充滿他與太太的共同珍藏,在燈光的安排上,劉權富認為居家光源是「基本光為主加特殊光」,他把日光白燈 列為拒絕往來戶,而居家愛用是間接光源,也就是他所認定的基本光。鋪陳特殊光的投射燈們,一律襯托著牆面上的木雕裝飾,不過在寬敞的客廳中,他還是忍不住 技癢,以包了色紙的投射角燈小小地幫牆面「烘托」出一些氣氛,更在客廳安排了十多組的燈光開關,用以切換各式照明,讓他與太太可以時時在舒服私密的這處居 家重心裡,喝點白酒、佐上起司浪漫燭光點點連情意。 劉權富家中有許多古董家具,多為老件,最老的是一件一百五十年的鐵梨木邊桌,因為太太喜 愛古董家具的歲月感,所以家中真的布滿濃濃的中國情調,而善用古董窗花等小件製作的居家風景,也在偌大的樓中樓家中隨處可見,不過兩人的收藏並不只有中國 品味,其實從峇里島、威尼斯、瑞士所帶回的小品也散見家中,這當中也蘊藏了劉權富與太太行跡世界的美麗回憶。 工作很科技,回家沉浸古味完全放鬆 因為家裡打理得非常乾淨整齊,所以劉權富最愛溺在家中哪都不去,「我覺得我家比五星級飯店還舒服」,劉權富也頑皮地說:「我的專長雖然在現代數位虛擬上,但 是我的家卻是這種古味洋溢的風格,反差很大。」我想是正由於他截然切割了工作與家的氛圍,因此回到家中的全然放鬆,也緩緩為專業補回一點一滴的創意活水。 擔心家中濃厚的中國風太過剛硬,劉權富也刻意將一些現代成分如矽酸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嬉遊新馬戲 NEW CIRCUS
獅子跳火圈,大象跳街舞 驚險空中飛人,小丑耍技逗趣 進入大帳篷的我們,彷彿來到一個與現實隔絕的異想宇宙 傳統馬戲的驚奇歡騰,勾起多少人對野性和極限的超越渴望 這一次,我們將親身經歷真實的界線 新馬戲沒有動物,只有人 但那不是普通的人 人可能充滿愛恨糾葛,正欲來個肢體大爆發 人踩上大型機械動物,在城市廣場靜默舞爪 人畫上油彩濃妝,白球隨著光影幾何遊動 情人男女在高空滑盪鞦韆 分不清是芭蕾舞的甜美,或現代舞的明暗難喻 而音樂與劇本,並未止息 於是我們迷惑了,在虛實交錯的瞬間,在密閉帳篷的意外開啟間 在太陽馬戲團的火山冒險中,更在加拿大七手指的日常生活癲狂中 三島由紀夫給了法國巴羅克顫抖的靈魂 孫子兵法活生生履險於《風.林.火.山》的特技交戰時刻 還有台灣,一切多像是武俠片的變形 看那神氣輝煌的李棠華,弟子摩拳擦掌,正欲再造雜技武林盛世 星夢曲在天際與世間情中遊走 鈴,或者生命,在拉扯之間還可能是什麼? 我們儘可能地作夢,想像,實驗 用滿懷的肢體感官,與超乎常理任何荒謬或膽妄或奇情的心智 嬉遊你的人生,如同笑忘新馬戲 真實就是魔幻,我們只管縱身一躍!
-
舞蹈新訊 新古典舞團 四位編舞新銳出場
《時光複寫》,奔向相遇的詩意
「時光」對創作脈絡和舞者身體將激發何種既回歸又迎向的身姿?新古典舞團推出四位編舞新銳的新作,林惟華、林維芬、陳逸民、魏光慶分別以徐志摩的詩、卡夫卡的《蛻變》、及舞者散文創作構築畫面情境,碰撞出時間之流中人與人的相遇、錯過、搖擺不定、渴求或窺伺、遠颺與微笑。 如同林惟華最迷人的〈相遇〉,舞者眼神交會、擦肩錯身、抱緊推開,在時空的變化軸上滑出交叉或平行線,剎那相會卻電光石火;林維芬〈不確定主義〉因質疑而恆處搖晃與突破,肢體動力隨音樂節拍而傾斜變化;魏光慶〈微笑,揮手,說再見〉追溯三人的友情歷程,同做、輪做、倒著做一套動作,是在回首中瞻望未知;陳逸民〈蛻變〉的身體變成兩條蟲,他們蜷縮扭曲變形,丟掉優美的線條,在蠕動中找尋飛翔;魏光慶〈99%數紅〉在女人與經血、落紅、分娩、戰爭的紅色暈染下,微量百分之一才是自己可決定的顏色。 「我們將大舞台的大幅肢體動作,回縮到自身細膩敏感的表演,不用一個人震攝全場,而是與一百個人共同呼吸。」四位編舞家將勾動你詩意的閃光,於時間奔停中。
-
藝術節新訊
五檔演出 讓台北舞台很「北京」
在台北要吃北京烤鴨不難,但要在兩星期內一口氣看五檔來自北京、涵括音樂、戲曲、雜技、舞蹈的藝術表演,可就是難得又難得!藉著「兩岸城市藝術節北京週」的上場,台北的表演舞台也要變得很北京! 這是兩岸的文化界首次以城市為對等交流單位,九月台北市送出北市交、北市國、漢唐樂府、創作社劇團、台北越界舞團與華岡藝校到北京去一展台北表演藝術風貌,十月就換北京送來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中國雜技團、北京現代舞團與北京市第二中學舞蹈團來台北表演回禮。 「北京週」的演出中,北京京劇院一反以往訪台演出所排出的經典戲碼,帶來的是創新前衛的「小劇場京劇」:《馬前潑水》與《閻惜姣》;前者出自朱買臣的故事,後者則是改編自京劇名戲《烏龍院》。而北京交響樂團則將在指揮譚利華領軍下,演出方可杰作曲、洋溢西藏風的《熱巴舞曲》與唐建平所作的《聖火2008》等曲目。(莊珮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