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魏琬容(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
與談人:塞吉.宏哥尼、佛瑞迪.歐波庫-艾岱、施馨媛
時間:2025/4/15 19:30-22:00
地點:台北 國家兩廳院戲劇院4樓交誼廳
Q:劇場該如何拓展觀眾呢?
佛瑞迪.歐波庫-艾岱(以下簡稱艾)有一種消費者他可能沒什麼錢,但卻會願意花很多錢買一些高價的東西。當他們決定要買票時,會說:「我願意花 250 英鎊買這張票,因為這是有保證的。」
那我們要怎麼讓這樣的消費者對劇場演出也有這樣的認識?即使他們看完之後討厭那部作品,也會說:「我又看了一次碧娜・鮑許的作品。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但畢竟是碧娜・鮑許。」所以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學問題,我們要怎麼引導他們有這樣的認知。
塞吉.宏哥尼(以下簡稱宏)有人說:「啊,作品應該要能自我說明、讓人一看就懂。」但不是這樣的。就像如果你本身不喜歡美食、也不是美食專家,然後你去吃一家四星級餐廳的料理,你就需要具備一些知識,才能理解那道菜的味道是怎麼構成的。沒有什麼是自然而然就能理解的,沒有。我們必須強調這一點。我們應該在一些小地方幫助觀眾。對於我們做劇場的人而言,去提供一些關鍵字,提供一些脈絡讓觀眾來幫助觀眾理解作品的來龍去脈是很重要的。
艾:我同意。一個常見的說法是「啊,我們不應該講太多,觀眾應該自己來體驗就好。」但是,我想舉個足球的例子。有時候,在看比賽之前,現場會講一段關於過世的某球迷的故事,甚至會整場觀眾席一起編排動作、舉牌。在比賽進行到第15分鐘時,整場會安靜一分鐘,一起悼念那位過世的球迷。不管兩隊平常多討厭對方,在那一刻,大家都會靜下來,因為大家都已經被預先提醒了。不是因為解說員說:「各位,現在請保持一分鐘的靜默。」而是大家已有共識。
我覺得我們可以從這些運動賽事中學習,因為這些時刻讓每個人團結起來,去成就某種更偉大的東西。即使你心裡還是討厭對方、討厭對方的球迷,但在那個時刻,大家是一起的。因為你知道,這已經超乎你個人的好惡。
塞吉.宏哥尼(Serge Rangoni)
比利時列日劇院(Théâtre de Liège)總監暨歐洲劇場協會(ETC)主席。曾於多個劇場機構及文化部任職。於2004年出任列日劇院總監後,該劇院獲得「歐洲戲劇與編舞創作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theatrical creation and choreography)及比利時法語區「戲劇中心」(Centres for Drama)的稱號,奠定劇院在戲劇與舞蹈創作及推廣上的地位。近年,列日劇院亦加入歐洲劇院共製聯盟(PROSPERO)來支持年輕藝術家。
佛瑞迪.歐波庫-艾岱(Freddie Opoku-Addaie)
英國編舞家、舞者與策展人,現任 Dance Umbrella 藝術總監暨共同執行長。生於東倫敦,擁有迦納血統,他的作品融合多樣舞蹈風格與民間傳統,風格富有對話性與情感張力。他曾擔任Dance Umbrella客座策展人(2016–2019),策劃「Out Of The System」計畫,支持來自全球的編舞者;亦創辦 SystemsLAB,推動中生代藝術家國際交流。目前Dance Umbrella為歐洲舞蹈聯盟Big Pulse Dance Alliance的一員。
施馨媛
現任台灣國家兩廳院藝術顧問。擁有多年劇場節目製作策劃、大型戶外展演企劃與跨國共製與國際交流經驗。於國家兩廳院工作期間,曾創辦多項大型國際交流計劃與聯盟,包括「2023 Taiwan Week—兩廳院臺灣週」與「亞太表演藝術節網絡」(APFC) ,培育亞洲製作人與創作的「亞洲連結:製作人工作坊」(ACPC),並帶領國家兩廳院成為由歐盟支持的「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唯一亞洲成員。於2024年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先後任職於法國在台協會文化專員、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跨年慶典製作經理、文創技研有限公司策畫總監、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國家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國家兩廳院藝術副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