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台前幕後
爲歌仔戲打世界江山
去年十月從法國歸來的明華園,今年又發表了進攻國際舞台(奧地利、美、日)以及深入本土社區(學校、鄕下、甚至客家村、眷村等等)的計畫。這個邁入第六十六年的歌仔戲團是怎樣經營得如此有聲有色呢?團長陳勝福在此透露些訣竅。
-
新秀登場
春天的舞者 吳素芬與劉淑英
吳素芬與劉淑英,或台北,或竹塹,或芭蕾,或現代,在舞台上的身影總不消失。她們用熱情堅持理想,以行動實踐藝術;畢竟,對一個舞者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跳、跳、跳。
-
舞影樂想
您或許聽過、看過
編舞家瑪姬.瑪漢對音樂的音感與舞蹈動感的感性相當敏銳,並且能將兩者做天衣無縫的銜接。她強而有力的舞蹈動作帶給觀衆不同的深刻體會。
-
藝術節 Festival
五月五,記得來跳舞
今年由文建會所統籌策劃的「一九九五台北國際舞蹈季」活動,聲勢浩大。不但首度有計畫地追溯、探尋台灣歷史舞跡,同時動員了舞蹈學會與各大專院校舞蹈科系參與計畫與演出,全省的各個舞蹈團體也都將共襄盛舉。活動期間自三月初至五月底,同時特別改變以往只以台北爲重鎭的作法,期望全民一起來參加。
-
藝術節 Festival
傳統歌、舞、樂、劇大餐上桌
「台北市藝術季」從民國七十六年起擴大爲「傳統藝術季」、「戲劇季」、「露天藝術季」及「音樂舞蹈季」基本上已涵蓋所有表演藝術。此刻正上演的是根尋傳統樂藝精華,展現現代樂藝風貌的「傳統藝術季」,爲台北市民展現四十四場不同風貌的傳統表演藝術。
-
藝術節 Festival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皇冠小劇場舉辦藝術節,不管是迷你藝術節或是藝術節迷你版,林林總總次數加起來,今年是第九屆,在台灣已經誠屬不易了。
-
藝術節 Festival
東西藝術的新絲路
台灣藝術團體近年來相當受到法國經紀人的靑睞,去年到過巴黎演出的就有當代傳奇劇場、明華園歌仔戲團、李寶春京劇團,蘭亭藝苑崑曲劇團、小苑然掌中戲團等,其中李天祿的掌中戲團又配合《戲夢人生》電影一同演出,讓法國觀衆對李天祿及其藝術有更深入的瞭解。策劃這場盛會的法國勒維伊藝術節(Festival de St-Florent-Le-Vieil)藝術總監巴托羅梅(Pierre Jean de San Bartolome),於今年一月間特地走訪台灣,以進一步接洽今年要邀請到法國演出的台灣團體。
-
舞蹈
只有文字,沒有身體的《生之曼陀羅》
身體一方面要用延伸的動作來擴張空間,一方面又要用內縮的速度來抑止時間的進行,而編舞者毫無可能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其實,這個矛盾根本沒有解決的方法,因此就變成現在我們所看到那樣像電影中的慢動作,或滑稽的默劇動作。
-
戲劇
《靑鳥》與《花開時節》 河左岸九四年底的門戶開放系列
去年,在結束《賴和》之後,「河左岸」劇團開始「開放門戶」,由原本不任編導的團員嘗試小型的獨立創作;然而,《靑鳥》催人入睡,《花開時節》則私細地飄遊──依舊是十分「河左岸」。
-
戲劇
政治.性.倒錯喜劇
魏瑛娟的風格很富娛樂效果,卻能微言大義、以簡馭繁,在觀衆笑到全身鬆軟時露出針尖的閃光。
-
戲曲
李世濟的程派藝術
倒嗓之後又能在聲腔及水袖身段上創出絕藝,別立流派的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他的成功自有認眞忮求的獨到之處;而標榜「新程派」的李世濟,在歌藝上也有靑出於藍的新聲。個中咬字、吐音的細膩深功,也非要一副通曉聲韻的耳朶,才是座上知音啊!
-
戲曲入門
談戲曲演唱
過去唱戲沒有擴大器,「四功五法」、「出字收聲」種種方法都是爲著讓觀衆聽淸楚;必須字字唱眞、收淸、送足,把上一字結束了才出第二字。因爲旣然觀衆來看戲,就必須讓他聽淸楚、看明白。
-
舞台入門
劇場的符號 劇場沿革與戲劇發展的關聯
從早期祭典儀式的表演到今天各類型式的演出,不妨由歷史發展的觀點來審視表演場地、表演型式與表演內容彼此之間鬆緊環結的關係,不難發現劇場建築結構的再變化與舞台視覺設計的再創新,每一世紀的「新」可以說是一種歷史演變的現象,從過去到現在形形色色,未來更是有不可預期的展望。
-
專欄 Columns
藝術的英雄本色
應是互相尊重異己的時候反而急躁不安,甚而產生誤解與成見;更應要互相欣賞以增加創作素材、共同開拓資源的時候,反而無法設身處地。這樣的危機也許只是民主社會中的一個過程,但我們到了必須進入另一個境界的時候了,那就是我們需要容忍,我們需要建立藝術生命共同體。
-
專欄 Columns
多元文化主義的參考
實在的社會、文化的認同、共同的感情,這三者之間並無等號關係,硬將三者劃上等號關係,其實乃是以往「國家──民族──文化」一條鞭式的思想殘餘,只有破解了這種等號關係,多元文化始有可能落實。
-
回想與回響 Echo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
到實驗劇場看戲的觀衆,最好要有品質難以保證的心理準備,因爲臨時成軍或「一秀劇團」(one-show company)的情形所在多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這也是實驗劇場成立啓用的初衷之一,就是要讓各種形式、內容的演出,都能夠有一個可以發言的舞台。所以身爲一個觀衆,有時候會介於惡評與包容的矛盾之間,因爲不確定的結果、不完美的演出正是這些創作者所謂「實驗」,最好的托辭。爲此,我不禁感到憂心忡忡!
-
回想與回響 Echo
隨便談,也無傷大雅
去年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辦的「實驗劇場劇展」共推出了六檔戲,身爲忠實觀衆的我,六齣戲均躬逢其盛,在此談談自己對這幾齣戲的感想,純粹是個熱情門外漢的鄙陋之言,還望讀者諸君包涵。
-
即將上場
上海木偶劇團
上海木偶劇團以表演杖頭木偶爲主,同時也根據劇情的需要,巧妙地運用皮影、布袋木偶和人偶同台合演等多種豐富的表演形式,增加演出效果。該團以獨樹一幟的海派木偶藝術著稱。所謂「海派」,就是上海特有的、不拘泥於固定的形式、不墨守成規、善於吸收國內外其他藝術門類的長處,致力於創新的一種表演風格。 這次上海木偶劇團來台表演的團員有二十人之多,幾乎皆爲國家級演員及技術人員,他們將以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帶來中國神話故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一探偶戲大觀園的《小戲集錦》。《孫》劇根據《西遊記》的部份章回改編而成,描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吃人妖魔白骨精的故事;《小戲集錦》由風格各異的小劇目組成,包括〈獅子舞〉、〈鷸蚌相爭〉、〈木偶奧秘〉、〈乒乓賽〉、〈東郭先生〉、〈合拍〉、〈太白醉書〉、〈蛤蟆與鵝〉、〈進城〉等,這些精采幽默的折子戲表現出上海木偶劇團的藝術特色與實力,也充份展現中國傳統木偶藝術的神采和韻味。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陳水扁接受藝文團體陳情 經過去年年底激烈的選戰後,台北市民對新科民選市長陳水扁的革新政策多寄予很高的期望,藝文界人士也希望藉這個新的契機,對長期以來的惡質環境有所改善。 新象藝術推展中心負責人許博允協同雲門舞集、屛風表演班等團體代表,一月二十一日赴市府向陳水扁陳情,提出演出場地不足等問題。陳水扁當下允諾市府禮堂開放使用,各學校在新建禮堂之際,應朝多功能使用方向策劃,並表示將尋法源首開先例免徵表演藝術活動之營業稅與娛樂稅。 (編輯室) 三個藝術節開鑼 今年二月起,文藝季、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和國際藝術節相繼開鑼。 文建會主辦的文藝季承續去年各縣市文化中心策劃的方式,以「人親、土親、文化親」爲號召,所有的活動分爲社區造街系列、產業文化系列、聚落生態系列、人文藝術系列,以及硏討座談系列等。文藝季上半年的活動由新竹市立文化中心的玻璃藝術節在二月揭開序幕,全省活動將持續到五月。各縣市多以地方特色爲主題策劃活動,其中屛東縣以音樂的角度策劃活動,邀請林昭亮、胡乃元、蘇顯達演出,並舉辦屛東音樂發展史料展、音樂圖書資料展、音樂發展硏討會等,活動自二月十二日的國際音樂營開始,整體色彩顯得特別與衆不同。 其他相關表演藝術活動包括花蓮縣的環境劇場和鄕土藝術展演(4/7);基隆市的環境劇場(4/12〜16)和原住民樂舞(4/15);台北縣的閩南語舞台劇《廖添丁》(4/8),台灣原鄕舞和寶島樂韻(4/9);金門的古厝南管情(4/9);連江縣的頌我魚鄕(4/27);新竹縣的內灣舞劇、內灣組曲、原住民歌舞、八音繞樑(3/4);新竹市的《玻璃櫥窗》(舞蹈,3/7)、《跳舞的砂子》(兒童劇,3/12);苗栗縣的復興劇校綜藝展演(4/8)、客家採茶樂(4/9);台中縣的泰雅文化祭(4/2);台中市的舞台劇《肅靜!閹雞開鑼》(4/23〜5/14);彰化的八堡圳流域民俗演藝團隊大展演(4/2);南投茶與音樂的對話(4/22、23);雲林的螺陽戲曲薪傳(3/18〜20)、快樂農村音樂會(3/21);嘉義的管樂禮讚(4/2、9);台南縣鄕村劇場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麒派宗師周信芳 麒麟童先生百歲誕辰紀念特輯 曹駿麟編1994年12月初版 110頁/平裝 非賣品 一九九四年末是麒派宗師麒麟童周信芳的百歲冥誕。曾搭麒麟童的班,與麒麟童同台演出的資深伶工曹駿麟,最近完成了一本周信芳生命史圖文集與麒派藝術傳人總整理。這本特輯收錄周信芳圖片四十餘張,麒派子弟圖片三十餘張,附上周信芳年表及年史,並補述周信芳於一九七五年逝世迄今,重要麒派紀事,補足一百年。大陸有關麒麟童文章或著述,多數爲藝術評論集,少有事史及麒派藝術發展介紹,曹駿麟偏重事件記述,並對傳統戲、新編戲加以特別介紹。對於正式磕頭拜在麒派門下的知名藝人、一九八四、五年大陸舉辦的麒派藝術進修班成員、非麒門的麒派藝人,每人都有詳細介紹,好比一本實用的麒派工具書,圖文並茂,對麒派藝術有第一手資料與評價。 名曲意外史 武川寬海著 老歌俱樂部編修 顏涵銳校訂 倉頡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227頁/平裝 NT$170 誠品書店提供 進入古典音樂世界的方法千百種,正襟危坐從基本曲目循序漸進;由基礎樂理、和聲、對位一窺古典堂奧;或者根本抛開理論的架構單憑感官直覺來選擇,不一而足端視各人喜好而定。 此書以輕鬆的說故事法挑起大衆對古典音樂的好奇心,書中不談曲式,沒有冗長的音樂史、艱澀難懂的專有名詞,而以作曲者在創作時之背景爲主,採輕、薄、短、小、易懂易讀的書寫方式,每篇文末並闢Do you want to listen?單元,提供數個版本以咨參考,適合號稱忙碌的現代人用以「快速」進入古典音樂世界。 台灣歌謠追想曲 莊永明著 前衞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243頁/平裝 NT$220 誠品書店提供 「歌謠蘊含著民衆史,是傾聽人民與土地聲息的必要途徑」台灣歌謠之興衰,向來與統治者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從日據時代先鼓勵後壓抑,台灣光復初期蓬勃發展,乃至於政府遷台初期對台語的壓抑,對台灣歌謠發展皆居關鍵性地位。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