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受的是日本教育,不諳北京話,使得郭芝苑終身均於民間活動,未任官職。(圖為郭芝苑於昭和十年所攝)(郭芝苑 提供)
人物點描 光復50周年/人物點描/音樂

側記郭芝苑

古老的三合院,座落在苑裡閙街上,門前人車喧嘩,四周樓房林立,襯得紅瓦古厝格外沈靜。郭宅佔地寬廣,頗具書香氣,中堂寫著「汾陽世澤」,右邊是「翰墨林」,左邊是「圖書府」,院前滿植花草,還有二株當年引發創作藝術歌曲靈感的紅薔薇。除留日期間,郭芝苑一生大都在此渡過。位於「圖書府」內的工作室,除了書桌、鋼琴、便是一璧的書和音響CD,陳設簡潔,井然有序。郭芝苑熱心的在統鋪上爬上爬下的找資料、照片供筆者參考,並不厭其煩且略帶靦腆的指著一張張斑剝照片訴說過往。郭芝苑有重聽,和人說話習慣傾身前聽,大半時間都待在家中創作,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不善交際,也不太與鄰居往來,走路頭永遠抬的老高,寧守著孤寂也不願與人做無謂的攀談。

自重人重的人生態度

「他總是凡事認眞,一視同仁,每次作品發表前老師就不由的流露出緊張的神態,一直持續到演出,而且無論是音樂會大小均如此,這種處事態度常讓我這個已因經常演出、偶而會出現怠慢心的晚輩當頭一棒。讓我體悟到祇有尊重自己,別人才可能尊重你。」靑年聲樂家阮文池表示。在紐約學習聲樂的阮文池在眼見日本、韓國同學均有其代表歌曲可唱,唯獨他無,回國後便到處找尋,在一次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郭芝苑,立即爲郭芝苑豐富的台語歌曲創作吸引,現正有計劃的演唱、發表郭芝苑的作品,「唱老師的作品感覺很好,以往唱德奧、義大利歌曲時,咬字再淸晰,演唱再投入也都覺得像隔了層紗般不眞實,但唱自己的東西就很踏實。」阮文池說,現在他常在華陶窯後山大樹下唱老師的歌,前往聆聽的民衆常向他詢問這些歌的錄音在那兒買得到,「可見只要是好的作品,就會有人想聽,作曲家需要的祇是被演出的機會。」

除了計劃性的唱老師的歌,阮文池並和台北市立圖書館西湖音樂分館的主任楊珍慧合作,收藏、整裡郭芝苑作品及相關報導,並爲老師作品爭取演出機會。「今年四月十五日是我們一周年館慶,我們便在四樓音樂廳爲老師舉辦了一場名爲『紅薔薇』的作品發表會,上半場是鋼琴作品,下半場則演出十三首老師寫作的台語藝術歌曲,雖然場地祇能容納二百人,但當晚反應很熱烈,老師會後還上台和大家交換意見。」

此外,鑑於許多演奏家對本國作品的草率行事作風,楊珍慧、阮文池以及同爲推動藝術工作的和風工作室的陳耀文發起徵求有心從事本土作曲家作品演出的演奏家活動,以長期推動本土音樂發展。

滿腹經綸的謙謙前輩

面對這遲來的關心,郭芝苑仍是開心的,歡歡喜喜的趕赴每場音樂會,不厭其煩的給年輕人指導、建議。在與年輕人接觸中,郭芝苑益見神采,而其不出門卻滿腹經綸的本事亦讓求敎者嘖嘖稱奇。

這位自謙祇因喜歡音樂,不能過沒有音樂的日子的長者,孤獨地走過半世紀創作路後,終因其創作的內蘊精華而漸爲世人注目,而不致成另一遺憾。

我不斷地回想採訪中他所說的話:能證明藝術家成就的祇有作品,作品代表一切,其它的功名利祿都是空的。

我不斷地浮現他用顫抖不停的手爲我寫下各張照片的重點、淸癯的身影,和堅毅的神情!

(本刊編輯錢麗安)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