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ALiCE)並不是英國編舞家雅絲敏.瓦迪蒙(Jasmin Vardimon)第一次改編經典童話,她早在2016年就曾經挑戰過《皮諾丘》(Pinocchio)。從1997年創立舞團至今,她始終以創作直面當代社會、歷史與文化的反思,雅絲敏認為,選擇經典改編,是讓藝術與人產生共鳴最直接的方式。
1971年出生成長於以色列,雅絲敏兒時曾經是體操運動員,14歲開始跳舞,後加入以色列奇布茲現代舞團(Kibbutz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直到1995年搬至歐洲開啟舞蹈職涯,不到25歲就獲得第一座編舞獎項。1997年創立了以自己為名的雅絲敏.瓦迪蒙舞團(The Jasmin Vardimon Company)。她擅於運用多重媒材,在舞台上打造充滿層次的視覺意象,除了細膩扣合原始文本探討的議題,也不乏以當代日常為主題所進行的創作。她以舞者身體為媒介,結合動態身體與劇場的敘事,讓觀眾得以在演出中重新感知自己的處境,看見人類對事物的理解是如何隨著視角與情境而轉變。

屬於女性創作者的非線性敘事
「多數的創作探索都是具有普世性的,唯獨創作者探索的角度和聚焦的內容,才是非常個人化的。」雅絲敏直言,當她選擇《愛麗絲夢遊仙境》作為改編文本時,就是打算以這個普世皆知且能直覺理解的故事為基礎,重新詮釋自己版本的「ALiCE」,除了要更完整呈現這個小女孩的訴求,她也以小寫「i」的設定,象徵小愛麗絲面對成人世界時,微小卻挺立的自我認同。
她認為傳統的線性化敘事是一種非常男性的方式(masculine approach),反而非線性才是更貼近女性生命經驗與心理節奏的敘事方式。相較於有目標跟終點的英雄旅程,她認為「ALiCE」的旅程可以是片段的、模糊的,開放與解構的,「比起完成任務找到結局,我更想讓這個版本的愛麗絲展開一趟尋找自我的旅程,她值得擁有更貼近女性生命的敘事方式。」
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創作一個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雅絲敏認為非線性的處理更貼合原著中的時間觀念,也是更開放、沒有既定答案,但更貼近角色心境的詮釋。
為什麼是愛麗絲?
過去100多年來,《愛麗絲夢遊仙境》成為文化IP,啟發全世界的藝術創作與再詮釋。而對雅絲敏來說,她相信故事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持續傳頌,無非是因為故事帶有重要的社會意涵,傳遞特定的價值。如同所有女孩,雅絲敏從小就接觸各種關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不同詮釋版本,而當她決定要創作屬於自己的版本時,她試圖找到自己與愛麗絲的連結,以及這個新版本被創作出來的社會意義,「我要知道是什麼讓這個經典值得再次被改編與重述。」找到自己的詮釋切入點,是身為創作者的她一直以來的堅持。
「當我看到愛麗絲從兒童變成青少女,她的身體在改變,開始會質疑自己的身分,思考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時,我找到了自己與愛麗絲的共通點。」尋找連結的過程裡,雅絲敏發現童話中夾雜了許多開放性的問題,以及開放詮釋的空間,「這是一個充滿層次且複雜的故事。」而她選擇將個人經驗帶進改編的文本,代入自己曾經走過的青春期困惑與掙扎,試圖將愛麗絲化為一個正逢青春期變化的少女,在舞作中面對成長路上的挑戰、困難與徬徨;同時探討這樣的愛麗絲,會如何面對身分認同、關係的理解,從而展開自我力量的探尋。
各式各樣的探尋,隨著劇中的ALiCE遇見的各色人事物,如泡泡般隨機在她身上觸發成事件,引導ALiCE去面對。「我認為故事中多數角色都在經歷某種變化,甚至是變形。」雅絲敏強調,「身分認同的問題在故事中反覆出現,有如毛毛蟲問愛麗絲『你是誰』,下一秒卻又變身蝴蝶;既是身體的變形,也是自我認同的變化。而愛麗絲本人也始終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在她看來,《愛麗絲夢遊仙境》不只是童話故事,還是喚起一個人在生命過程中,對自己身分改變與身分認同的一次次變形與反思。

超現實的巨大書頁為人生翻篇
《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保留了故事精髓與多數的角色,讓觀眾能在主角愛麗絲尋找方向與身分的旅程中,依舊能在時間與規則的敘事線上,獲得理解的切入點。
雅絲敏通常會在創作啟動前,與長期合作的舞團戲劇顧問與視覺藝術家 Guy Bar-Amotz 一同創作布景,並在與舞者一起工作的過程中,同步針對布景進行開發與探索,「我對動態布景與身體之間的關係十分著迷!」她坦言自己對混融豐富元素的作品製作充滿興趣,喜歡用大量的投影和道具增加表演層次,「透過視覺、聲音與場景等道具的使用來進行溝通,能讓每種元素根據它們的關聯性和內容來分配,增加故事的層次,也增加表演與觀眾的連結。」
「時間」是原著中的關鍵元素,也是整齣舞作的基礎,當愛麗絲在巨大的旋轉舞台上現身,整個空間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舞台上方是一本5公尺高的巨大童話書,宛如從現實生活中躍入夢境的變形,每頁都代表一個章節,而每一次的翻頁,都象徵著愛麗絲人生境遇的翻篇,也代表著旅程的前進。
身體是思想與情緒的家園
雅絲敏將身體(Body)視為每個人思想與情緒的家園,蘊含了讓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東西,也是內在自我生活的地方。「我認為人類的身體擁有無窮無盡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可以講述故事、喚起情緒。」她強調,當一個人能完整地運用自己的身體、聲音、情感、思考等能力時,他的身體就充滿無限可能。
因此在她與舞者的創作過程中,會以大量的遊戲與探索開始,鼓勵表演者用盡自己的能力,促成表演的多樣性。舉例來說,她會簡單設定一個情境、狀態,邀請表演者嘗試運用自己的肢體、聲音、情感表達與思考,在同一個場景或情境中,做出不同層次的表演嘗試。「我也鼓勵他們對我提出要求,以換來他們誠實且充滿原創性的表演回應。」她認為這或許是她的作品在「經典改編」的框架下,依舊能保有高度原創性的主因。
而在雅絲敏大多數的舞作中,編舞與敘事是持續性的對話。然而她也坦言,在《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的編創過程中,有更多時候是編舞跟著敘事走,「如果說詮釋是藝術延伸的過程,那我(編舞者)對愛麗絲的詮釋,就會連結到舞者的詮釋,再一路延伸至觀眾眼中,長出他們對於眼前畫面的詮釋。」對她來說,藝術就是在這樣的詮釋、解讀與再詮釋的過程中,有機且持續地長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模樣。

讓經典著作豐富自己,再以創作豐富觀眾
2022年首演的《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至今巡演不輟,不斷在世界各地獲得跨文化觀眾的好評。經典故事的共鳴打破地域限制,讓來自不同文化的觀眾得以在這個作品前,感受雅絲敏特別挑出的小女孩視角,以及這個版本愛麗絲所面臨的身分認同與青春期困惑。「改編《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不僅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我也希望能將如此獨特的感受,透過作品傳遞給觀眾,豐富更多人的內心世界。」
從經典故事改編到當代創作新編,近年雅絲敏的興趣也逐漸轉移至當代社會,開啟更多當代現象的探索與創作,有如舞團最新的作品《NOW》。然而不管是對自我認同的探索,或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都是她始終充滿興趣的題材,她也打算繼續以身體為溝通工具,編舞作為敘事與對話,用屬於她的女性視角和多層次的創作視角,讓每一個從劇場離開的人,都能帶著被刺激的腦袋與腎上腺素,換個視角繼續接下來的人生。
雅絲敏.瓦迪蒙(Jasmin Vardimon)
雅絲敏.瓦迪蒙舞團藝術總監。1971年生於以色列,現居於英國,作品以強烈視覺風格、戲劇性與幽默感著稱,她在1995年獲英國文化協會編舞大獎後便移居英國,1998年創立個人舞團展開創作生涯。她與英國皇家歌劇院、芝加哥抒情歌劇院等國際機構合作編舞,也為流行音樂與劇場跨界編舞。自2006年起為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特邀藝術家,亦致力推動舞蹈教育與青年培育,開設多項專業課程。歷年經典改編作品有:《皮諾丘》(Pinocchio,2016)、《美杜莎》(Medusa,2018)、《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ALiCE,2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