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張艾嘉獻聲助陣 《仲夏夜之夢》陪您倒數
NSO這次的跨年音樂會讓人眼睛一亮,不僅大寒冬裡演出莎翁原著、孟德爾頌譜寫的《仲夏夜之夢》,還邀來編導演俱佳的張艾嘉演出!音樂總監呂紹嘉為了演出全本,特別請樂評人焦元溥改寫劇本、去蕪存菁,而由張艾嘉生動扮演劇中多個角色。歡樂劇情加上熱鬧氣氛,讓這一場夢跟著音樂,陪大家迎向新年的來臨。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別忘了,你也曾經是小王子
多年不曾推出編導作品的綠光劇團編導羅北安,因十分喜愛經典名著《小王子》,決定重拾創作,將近年所累積的經歷化為養分,花近一年半的時間改編成《老王子》。這是一齣荒謬喜劇,情境設定在一所精神療養院中,「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純真的小王子。」羅北安說,《老王子》想呈現的就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承受著生活的種種壓力,內心不斷在面對現實與流失的純真間抗衡的寫照。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從生活到舞台 兩組雙人舞的平行世界 驫舞劇場《兩對》
這回不是男人跳舞,也不只是男人與女人跳舞,而是兩對伴侶,各自編作雙人舞,然後放在同一個舞台一同起舞這是驫舞劇場的新製作《兩對》,由陳武康與葉名樺、劉冠詳和簡晶瀅這兩對生活中的伴侶演出。創作發想從生活出發,私人的關係延伸至舞台上奇妙的互動,是默契的展現,還是隱隱的對抗?兩對四人以舞步構築的平行世界,將讓觀眾看到怎樣的隱喻?
-
藝號人物 People 劇場「黑女郎」
林如萍 殘酷人生 淬煉演員的厚度
被劇場人形容其表演:「連呼吸都會被拿走」、「有著致命的性吸引力」的林如萍,雖然從大學時期演出迄今作品僅不到廿齣,但舞台上展現的深度與厚度,卻是深銘人心。多年投入表演教學的她,把教學視為永無止境的學習,「藉由教學,重新審視自己與表演的關係。」她說。而近年遭逢母逝父病,自己也身體不佳,她並不怨懟:「感謝殘酷人生的淬煉,讓我更能理解演員面對表演時的種種困境。」
-
企畫特輯 Special
挑動「戲」胞的浪漫美聲
同樣是音樂劇,法式音樂劇與美國音樂劇有何不同?曾四度來台演出《鐘樓怪人》男主角的麥特.勞倫如此形容:「法式音樂劇其實就是『具有故事情節的流行演唱會』!」而其氣勢磅礡的場景、演員華麗的肢體表演與膾炙人口的歌曲,更讓法式音樂劇能夠跨越語言藩籬、在世界各地演出不輟。這次的「法式音樂劇,巨星演唱會」,邀集麥特.勞倫、勞勃.馬利安、席瑞爾.尼可萊、理察.查理斯特、史黛芬妮.貝達爾與阿黎安.高堤耶,六大巨星齊聚台北,為觀眾獻上最原汁原味的音樂劇經典美聲!
-
焦點專題 Focus
反骨的溫柔—大衛.包貝&《烈愛.波姬亞》
不同於上一世代法國導演的文本演繹方式,成長於影像世代的年輕導演大衛.包貝,擅長以感官圖像轉譯古典文本,大量視聽覺元素的運用與炫技般的舞台調度,引導我們走進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世界裡。 對包貝而言,文本不是劇場的唯一,他更感興趣的是舞台視覺的呈現。演員的身體是演出最重要、也是最無可取代的表現媒介。在他執導的《哈姆雷特》中,演員以結合馬戲與體操的肢體表演,取代精湛的念詞,表現哈姆雷特的內心獨白。 即將來台的《烈愛.波姬亞》,結合了雜技演員與舞者的靈活肢體、水上舞台的裝置奇觀、激情狂放的現場搖滾樂,及電影《巴黎野玫瑰》女主角碧翠絲.黛兒能量十足的表演,讓雨果筆下的禁忌之愛,再度撼動現代觀眾的心。
-
焦點專題 Focus
多元演員反映社會 身體、影像打造舞台奇景
卅七歲的法國導演大衛.包貝,是法國劇壇新一代導演中備受矚目的一位。創作上身兼導演、編劇、舞台設計、聲音影像數職,堪稱全方位藝術家的他,堅持舞台上演員的多元性,任用不同族裔的演員,以呼應社會的現實狀況;關注主題也聚焦於新移民、少數族群的生活,深具社會關懷。他的舞台上有演員、舞者與馬戲演員,強烈的身體性表演也是他詮釋文本的重要特色。而強烈的舞台視覺,精湛的燈光、投影,特殊的舞台設計,都是他的招牌標誌!
-
焦點專題 Focus 獨家專訪《烈愛.波姬亞》導演
大衛.包貝 舞台上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想談的議題
新世紀前後開始戲劇創作,歷經十多年淬鍊的大衛.包貝,如今已是法國新生代劇場導演中最不可忽視的一位。視覺呈現豐富,社會議題導向,且喜愛與不同地域、文化的藝術家合作,是包貝作品最突出的特色。 十一月份中下旬,包貝正與一群哥倫比亞馬戲團演員在巴黎雙子劇院(Les Gmeaux)、克雷特爾(Crteil)藝術中心兩處演出新作《上帝賜予》。他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暢談戲劇創作觀。
-
焦點專題 Focus
溫和內斂下,流著反骨熱血
本月受邀至國家戲劇院的《烈愛.波姬亞》,破紀錄地創下去年法國內地巡迴最多場次的劇場作品之一,令人驚訝的是,巡遍全法,唯獨不進巴黎城內。「我其實不是那麼喜歡巴黎,藝術圈裡瀰漫著太多做作虛偽的氛圍。」大衛嘴角昂揚,淡淡地說著。「我特別喜歡在非制式的場域和空間與觀眾對話。」他說。「況且,如果巴黎人那麼想要看我的戲,就『出城』看嘛!」大衛調皮地說。
-
焦點專題 Focus
《烈愛.波姬亞》 以母性洗滌人性醜惡
改編自法國文學家雨果的小說《烈愛.波姬亞》,大衛.包貝首度訪台的同名製作,綜合了多元表演藝術形式,藉由獨特的導演美學,讓現代觀眾重新發現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巨作。除了令人驚豔的水池舞台與燈光設計,更邀得主演經典電影《巴黎野玫瑰》的碧翠絲.黛兒,擔綱愛恨強烈的當代波姬亞,加上舞者、雜技表演者,及激情的搖滾樂,《烈愛.波姬亞》讓雨果文字的魅力再度復活!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澳共製《大世界娛樂場II》
提問生存 對「賭」人生
二○一三年在澳門藝術節演出的《大世界娛樂場》,從大大小小、紙醉金迷的博彩娛樂場,窺探「大世界娛樂場」這一座巨大的當代城市徵狀。導演高俊耀與澳門「足跡劇團」將推出該作第二部,從賭桌延伸到人生賭局,透過分別來自台灣與澳門的四個演員,以粵語及中文交錯演出,帶觀眾逼視早已置身博彩模式的當代生活,深入慾望與夢想的交匯場域。
-
即將上場 Preview 思索流派的當代意義
乾旦演員兆欣 復刻程派名劇《荒山淚》
《荒山淚》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的經典名劇,承載了程氏的表演藝術精華,他沒有選擇唯美的路線,或者花梢的形式,而是轉向關懷社會,在藝術上追求更高境界。因程氏而找到堅持信念的乾旦演員兆欣,特地依電影版復排《荒山淚》,他強調:「我選擇這齣戲,是和自己和程先生,也是和社會的對話。」
-
即將上場 Preview 蒂摩爾古薪舞集 尋找當代排灣族身體
解構又重構 「四步舞」力量再現
以排灣族為創作主體的核心價值,蒂摩爾古薪舞集這次的作品《似不舞【s】》單純只用身體說話,舞名取自排灣族節慶舞蹈「四步舞」諧音,這是排灣族的節慶舞蹈,編舞者巴魯.瑪迪霖與舞者對舞步的解構又重構後,共同發展與累積出屬於當代排灣族青年的身體型態,綜合了西方舞蹈的訓練與排灣族的身體律動,並輔以當代劇場的燈光與空間調度,重新轉換與組合傳統四步舞。
-
即將上場 Preview 《情人哏裡出西施─國樂LIVE版》
北市國LIVE秀 全民大劇團從中做「哏」
常以喜劇「KUSO歷史」的全民大劇團,將與北市國合作,將《情人哏裡出西施》一劇搬進國家音樂廳,讓吳越相爭的外/歪史在國樂現場演出中,爆笑登場。演出時樂團在舞台中央,演員不只繞著樂團演戲,更與樂團有所互動。除了有張大春的歌詞、王希文的新曲,還有什麼值得一看?「哏」當然不能先破,進場才能知道!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一面觸動現代華人的照妖鏡
林奕華為華人社會量身打造的作品,容易觸動的,或許是觀眾內心以為不存在、或不願意面對的課題,因此觀眾再也無法如觀看國外作品般自外其中、被動安全地扮演觀眾角色、接收導演的詮釋與手法。如林奕華自己提過,很多人進劇場不是為了要發現自己、找到未知,多想望在熟悉主題中找到慰藉。若是跟著林奕華走出個人的舒適圈,劇場裡的可能性或許能與個人生命的可能性結合,「接受拒絕但不拒絕自己和他人」。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演員眼中,林奕華是……
思考跳躍、作品內裡層次豐富的林奕華,對一起工作的演員來說,是怎樣的一位導演?傳聞中,他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逼迫演員向內深掘、向外發揮出強大的表演。本刊特地訪問了四位林奕華的班底:謝盈萱、莫子儀、朱宏章與周姮吟,一談他們眼中的林奕華是伯樂,是心靈偵探,是思想家,也是演員的導師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對不起,我不是男生
透過《恨嫁家族》中「反射思考」出的「當代女性的出路」,而它「反照」的是「當代女性的困境」。在探討這樣的「性」議題時,要討論、反思、檢視的,是權力形成的「過程」、「手段」、「方法」以及其為「主動」還是「被動」的狀態。而林奕華之所以能夠將議題用一個情節、多個層面的「反射」且「反照」出去,是因為他對於「時間」的敏銳。
-
演出評論 Review
戲劇語言文本與身體動作之間的罅隙與扞格
舞者所用的身體,與一位作家所使用的語言一樣,不僅止是表達的工具,亦是主觀存在的狀態,以及體認外在世界的方式。當放棄掉作為表述的身體,採取文本的語言來代換,猶如一片片肢解自我的殘體,重新被貝克特的文本拼裝起來,卻再也不是自己的身體。
-
演出評論 Review
邁向下一步的開始
造型如灰頭土臉的五人,一人在前,四人迆邐在後,畫面的塑造極其有味。我想及近期瑪姬.瑪漢來訪的May B,但不同,自成其世界。畫面的經營,已有了國外大師級作品用心的影子。五人動作中的隱晦,又讓我想起勅使川原三郎,同樣的克己、有時潔癖一般地,但內裡的豐富,其實華麗炫目無比!
-
演出評論 Review
音樂詮釋精采 舞台呈現未盡人意
匈牙利指揮黑亞是這場演出成功的最大關鍵。他對該劇的熟悉度,超出預期。在抒情、歌唱性的旋律中,流暢、不突兀的高潮,將情緒恰到好處的鋪陳。對每一景、每一刻音樂表情的掌握,更是有獨到之處。從序曲開始,抒情的歌唱方式已經將全劇的氛圍呈現,亦成功地預示了奧涅金這位浪子的情場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