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於二月下旬宣布新任文化部長阿祖蕾上任,這已是奧朗德執政四年以來所任命的第三位文化部長。文化政策學者布魯斯提為文指出文化部人事變動的意涵,由此見證前人所樹立的文化政策典範,已經完全屈服於市場法則。因為前任的佩勒蘭與現任的阿祖蕾都以企管與財務見長,可以看出奧朗德政府要求的是「要文化更要賺錢」,文化政策以利益為導向,讓表演藝術只得繼續維持通俗、實用且易於販售票房的路線。
法國總統奧朗德於二月下旬任命奧黛瑞.阿祖蕾(Audrey Azoulay)女士接掌文化部長。這是社會黨政府二○一二年五月執政以來,四年內任命的第三位文化部長。
知名文化政策學者布魯斯提(Gaël Brustier)以〈文化政策是奧朗德五年任期的重大缺失〉為題撰述專文,分析此一人事變動所說明的意涵。他認為,過去三、四十年來,由左派文化學者專家如馬勒侯(André Malraux)、賈克.朗(Jack Lang)等人所樹立的文化政策典範,如今已經完全屈服於市場法則,一切向錢看。近年法國文化部長的人選更迭與施政方針,恰好見證此一轉變。
要文化,更要賺錢
過去左派政府最為人稱道的文化政策之一乃是「文化普及」,讓精緻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不再只是少數人壟斷的知識特權。如今,文化推廣口號依舊喊得震天價響,只是已從通俗轉向徹底流俗。
早在前部長佩勒蘭(Fleur Pellerin)上任之初,奧朗德總統就一再強調文化事務要考慮「經濟面向」。啟用佩勒蘭、阿祖蕾兩人的重要原因,就是看中她們精打細算的企管與財務背景。從此,法國文化事務的經營重點不再只是口碑或品質,而是數據掛帥。
布魯斯提文中多處論及近年法國表演藝術界與文化部的理念衝突。眾所周知的例子之一就是「水族箱劇院」事件。該劇院位於巴黎彈藥庫,與陽光劇團比鄰而居。二○一五年底,文化部決定原劇院總監到期後不續聘,因為該劇院沒有發展出健全的「經濟模式」。言下之意,是創作內容其次,節目掙錢與否才是政府主管部門關心的重點。
「要文化更要賺錢」的觀點,或許是近年法國左、右兩派少有的共識。早在二○一四年春,各地新選出的縣市議會(特別是右派為主的議會),紛紛要求劇院多以娛樂為宗旨,不要只推出「小眾菁英」口味的節目,而應該多鼓勵脫口秀等讓民眾放鬆心情的節目,希望能藉此挽救不景氣的表演市場。其中備受議員抨擊的劇院之一,就是巴黎北郊的「論壇表演中心」(Le Forum)。這所求新求變、品質有口皆碑的場館,硬是被一群從不看表演的政客指為曲高和寡,自此被迫放棄當代戲劇製作。
右派執政期間最受到詬病的,則是社會上瀰漫的文化保守風氣。二○一一年,知名國際藝術家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曾以耶穌故事為題材在巴黎市立劇院演出,卻意外引發激進宗教團體無視法紀包圍劇院抗議,引發各界連署,支持藝術家意見表達自由。
奧朗德上台以後,情況似乎也沒好到哪裡,原因是他所認知的文化,乃是「實用價值」勝過一切,以「不冒犯觀眾」為原則,在補助政策方面盡量不鼓勵有爭議的主題,文化成為粉飾太平的裝飾品。固然劇場創作並非以挑撥搧動為宗旨,但不可否認的是,原具社會論壇功能的劇場,近兩三年在巴黎卻顯得馴服溫順,已罕見反思社會議題的生猛能量。
劇場人的抗議無疾而終
二○一四年底,一群劇場創作者在國立珂嶺劇院(Thea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的舞台上發表聯名公開信,提醒文化部修正以利益為導向的文化政策,同時也號召劇場人的創新精神,拒絕庸俗與商業化。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這場劇場界的自覺行動大戲最後也只能無疾而終。
眼看二○一七年總統大選將至。布魯斯提回顧左派政府的文化政績,認為不但沒有推出任何重大的文化政策,同時也終結了過去密特朗總統時代一手打造的典範。隨著新文化部長的上任,可以確定奧朗德政府在剩下的任期內不會推出任何令人期待的文化政策,表演藝術界也將繼續維持通俗、實用且易於販售票房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