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儀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注入產業新血,在舞台上一堂實戰文化課
劇院今天不賣票。 偌大的空台,就要上演許多青年藝術家的人生第一齣創作,燈光吊桿控台布景蓄勢待發,要讓年輕世代青年藝術家寫下一堂堂實戰筆記,感受那個舞台上獨特的空氣感,想像觀眾席上那一波波投射而來充滿期待的目光。台灣各大表演藝術場館相繼推出青年藝術家扶植計畫,要讓場館成為新生代藝術家的「靠山」。 「開發創作者潛能,是國家兩廳院在藝術家培育計畫的邀請角度」,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目前兩廳院相關計畫包含「新點子實驗場」及「駐館藝術家計畫」等等,希望回應產業實際現況,將資源挹注於相對具經驗及未來有高度發展潛力的藝術家們。 兩廳院開發創作者潛能,建立國際交流連結 劉怡汝說,「我們提供藝術家從既有經驗和基礎,深化創作論述、熟成節目製作、並豐富實踐技能的場域。」除了在演出節目安排,兩廳院也以讀劇、階段呈現、創意工作坊等形式,藉由藝術家的作品與觀眾反饋,讓作品更臻於成熟。今年比較特別的是兩廳院希望可以讓青年世代提早與國際接軌,與亞維儂藝術節合作「不可能的傳承」藝術家培育計畫。 「不可能的傳承」藝術家培育計畫首屆由法國編舞家瑪蒂德.莫尼葉(Mathilde Monnier)為計畫總導師,帶領兩梯次各20位來自全球藝術學校、劇院、藝文機構、藝術節等具潛力的創作者,參與每梯次為期一週的培育計畫,透過講座、大師班、演出觀摩及一對一討論等,挑戰原本被視為「難以傳承」的藝術創作。劉怡汝說,這個計畫從2024年到2026年,為期3年,每年都會推薦兩位藝術家前往交流。 今年兩廳院推薦周寬柔、洪唯堯兩位藝術家參與,其中洪唯堯表示,這是一個比亞維儂「IN」還要再「IN」的一週,除了看戲,每天都會跟前一天看戲的主創對談,密集地與各國各類型藝術家工作、排練,深度活在城中一週像一個月,收穫滿滿。」
-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年會 9月將於北藝中心舉辦
甫辦完「劇場技術展 THEATRE TECH EXPO」,在「超級大劇院」迎來6000多名劇場專業人士及一般民眾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接下來又將於9月4日至6日主辦今年「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c Performing Arts Centres,以下簡稱AAPPAC)年會,接待來自國際的44個重量級表演藝術中心與33個藝術場館╱組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感受自由 回到最原始的感動
歷經十年歲月,臺中國家歌劇院在歷盡波折之後,終於迎來正式揭幕的這一天,打造這幢建築的魔術師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與日後將在這幢建築中推出精湛表演的推手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在開幕次日同台,一談臺中歌劇院如何從無到有,又如何讓美夢成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隨著歌劇院的開始去改變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內部仍在整修,但其推動中台灣表演藝術的任務已經啟動!繼「沙龍講座音樂會聽見以後」系列,國家歌劇院又將推出「巨人來了」序曲系列演出,地點不限於台中,也擴及彰化、南投等地,頗有拉進城鄉藝文距離的企圖心。國家歌劇院院營運推動小組召集人王文儀表示,她的夢想是「將中台灣創造成最懂表演藝術的地方」。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跟著巨人 讓雋永走入生活
「序曲」是古典歌劇、舞劇正式開演前,以一段管絃樂曲開場,用以暗示劇情,或幫助觀眾靜下心聆賞的演奏。臺中國家歌劇院「2015歌劇院序曲巨人來 了」系列演出,有雲門舞集《水月》、音樂時代劇場《少年台灣》、舞蹈空間舞團《迴》、心心南管樂坊《南管詩意鄉愁》、世紀當代舞團《婚禮/春之祭》 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國家劇院《仙杜拉》。不僅集結文學、音樂、戲劇、舞蹈、繪畫等菁英跨界合作,更從經典中提煉,以當代思維與手法演繹,翻轉經典,再創經典 新價值。
-
遊藝場 ART SPECE
尋找表演藝術與企業的公倍數
新舞臺背後支持的力量是企業體,故了解企業的需求;同時新舞臺也對表演團體的狀況、性質較淸楚,因此它企圖結合兩者的需求,替企業界與表演藝術搭一座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