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舞蹈社
-
台前幕後
似曾相識的舞蹈故鄕
日出,日落,趕路要回到舞蹈的故鄉,鄉愁一路由一九五三年緊跟到二〇〇〇年,像穿落雪白衣少女在四〇年代淡淡浮出,趕路,經過乾井、流沙、烈火,來到她自己和大家起造的厝。 ──蕭渥廷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歷史與文化圖騰的驛站
中華舞蹈社不拆了,如今已更名爲「蔡瑞月舞蹈館」,這幢近六十年歷史的老建物走出了風雨搖擺的命運,從去年開始活力旺盛地成爲台北文化歷史的地標之一。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伊的學生與新生代舞者、市長、仰慕者,還有少不了的傳媒簇擁著,急切地問著:回來定居嗎?發表舞作嗎? 歡迎活動中,汗溼舞衣的驅體會吿訴我們何種答案?
-
即將上場
靑年編舞家創作展爲蔡瑞月舞蹈館籌設暖身
這次的舞蹈創作展演集合了六位國內的靑年編舞者──張秀萍、吳碧容、林坤陽、徐紫櫻、李季霖和廖素芬。張秀萍爲前雲門舞集舞者,取得紐約大學舞蹈碩士學位後,受邀擔任美國麻省The Yard舞團之客席編舞家,發表作品於紐約大學第二大道舞團、The Yard、 Bates舞蹈節等;吳碧容曾參與雲門舞集、蕭靜文舞蹈劇場、太古踏舞團、當代傳奇劇場以及人體舞蹈劇場等團體的演出;林坤陽擁有英國拉邦中心、美國瑪莎葛蘭姆舞校證書,曾參與英國拉邦過渡舞團、瑪麗安東尼舞蹈劇場、Dance Campus、The Yard、Dance Fusion等團演出並發表作品,現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徐紫櫻爲前太古踏舞團、當代傳奇劇場舞者,參與多面向舞蹈空間、太陽舞團的演出,赴美進修期間於瑪莎葛蘭姆舞團演出並發表創作;李季霖曾參與游好彥舞團演出,赴美國伊利諾大學主修現代舞表演與創作,於美國舞蹈節、亞洲靑年編舞家研習營中發表作品;廖素芬獲英國皇家芭蕾舞文憑,曾於馬來西亞、泰國、中國大陸演出,後赴美國摩斯康寧漢舞蹈學校進修,來台灣參與蕭靜文舞蹈劇場、光環舞集的演出。 今年是中華舞蹈社創設五十週年,創社舞蹈家蔡瑞月將於十二月中旬自澳洲回台,爲「靑年編舞家創作展」揭幕,同時也爲籌設中的蔡瑞月舞蹈館主持史料整理的工作。
-
舞台之外
一支未完的「華爾滋」 蕭靜文的咖啡小屋
「華爾滋」咖啡廳盡處的大鏡子,正傾訴著這棟老舊日式房子的身世:曾經,鏡子裡所反射的是台灣第一家舞蹈社裡舞者揮汗如雨的身影。而目前隱於吧台後的小厨房,曾經是畫家吳炫三落脚處;看似「包廂」的雙人咖啡座,曾是蕭靜文臥室裡的壁櫉。不是隨著「懷舊復古」風而曳動,「華爾滋」所散發出來的舊味,彷彿是歷歷在目的時空凝結。
-
人物點描
我舞故我在 台灣舞壇的開拓者蔡瑞月
她,走過台灣光復以來的社會變遷;她,投入過台灣五十年來的藝文趨勢;一生對舞蹈的熱愛與堅持,她爲舞蹈奉獻了一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台北閒置空間「甦活」起來!
最近,由於台北市舊市府大樓的再使用問題,引發了大家對台北市「閒置空間」如何利用感到關切。拿舊市府來說,有人建議改爲「台灣文化館」;有人建議闢爲畫家的藝術村;有人認爲應該提供給場地不足的表演團體;有人呼籲應該讓「建成國中」原地復校。不管衆說如何紛紜,「市民空間」意識抬頭是不爭的眞實。究竟台北市的「閒置空間」該如何運用?表演藝術團體對「閒置空間」又是如何思考呢?
-
專欄 Columns
一九九四的舞台
就文化環境來說,有藝術家走上街頭爲「中華舞蹈社」的保存而請命,有「表演藝術聯盟」成立以形成建言力量;在演出領域的拓展來說,戲劇界連番「輸出」,國內小劇場和舞蹈形式的演出日趨多元整體來說,我們在這一年看到表演藝術界高度自發性的活力,比票房統計上所能歸納出的「未必不景氣」還敎人振奮。
-
里程碑 Milestone
尋回一頁失落的台灣舞蹈史 與李淸漢、胡渝生談蔡瑞月的舞與人
由台灣劇場舞蹈先驅蔡瑞月一手創立,屹立於中山北路四十多年的中華舞蹈社,將在十月被迫拆遷。這個消息令我們驚覺到,對於雲門之前的台灣舞蹈史,我們的所知是如此匱乏;也讓我們更深刻體會,許多歷史痕跡的脆弱易逝。九月份,舞蹈社的現址有一場蔡瑞月的回顧展。而在此,透過二位早期與蔡瑞月習舞多年的學生,李淸漢與胡渝生,我們希望能捕捉當年點滴,同時也藉此觸發台灣舞蹈史建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