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裴艷玲

相關文章 6 篇
  • 裴艷玲
    藝號人物 People 縱橫京、梆、崑的戲曲大師

    裴艷玲 上了台,就要讓人無話可說

    從小在戲班長大,五歲上台救場,九歲開始挑梁主演,戲曲大師裴艷玲說:「舞台是我唯一的依靠,別的地方都容不下自己。」從京劇、梆子到崑曲,從武生到老生,裴艷玲打造了舞台上「角」的傳奇;而在浮誇華麗的戲曲革新風潮中,她沉澱整理了自己的一甲子藝術生涯,透過素樸的說演形式,在《尋源問道》中,展演戲曲藝術的本質,裴艷玲說:「裴艷玲要做,就做廿四K金!《尋源問道》的藝術含金量,絕不少於一台完整的大戲。」

    文字|李玉玲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 換演石秀只需一擔柴變裝旋即成功,裴艷玲邊演邊享受沉醉角色其間的思毫分秒。(葉琦 攝)
    上海

    裴艷玲《尋源問道》 本色搬演傳統真髓

    東方藝術中心「名家名劇月」以四月十五日、「第一女武生」裴艷玲演出的《尋源問道》畫下完美句點。裴艷玲在此戲中,採取了排練加講解的形式,一臉素顏僅穿著練功時的水衣,便盡情演繹了林沖、石秀、哪吒、武松四個人物,演出了崑曲、河北梆子與京劇,展現了戲曲演員傳統功夫的精到神妙。

    文字|李翠芝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剪著一頭極短的短髮,搭上稜角分明的臉型,台下的裴艷玲含蓄從容。
    藝號人物 People 解開「裴帥」的英雄密碼

    裴艷玲:可以什麼都不要,只要有戲演就成

    「活鍾馗」、「活武松」、「活林沖」,縱横京、崑、梆子的女武生裴艷玲,曾經打造了多個在舞台上活靈活現的英雄形象,比男人還像男人,根本就是一則戲台上的活傳奇。 睽違台灣十二年,裴艷玲終於應邀來台與國光劇團合作演出她的拿手好戲,一解戲迷渴望。趁著她台排戲的空檔,本刊編輯專訪這位戲曲女「裴帥」,一探她扮演英雄的「終極密碼」。

    文字|廖俊逞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八仙過海》中將飾演呂洞賓。
    藝號人物 People 從京劇老生到跨界演員

    盛鑑 身懷傳統底蘊 志向舞台天際

    身為被外界看好的新生代京劇接班人,主工老生的盛鑑,卻是在兜了一大圈後,才更確立自己想演出傳統京劇的方向。這幾年來他參與了不少跨界演出,從現代戲劇、舞蹈到電影,但在中國知名京梆演員裴艷玲的教導下,盛鑑懂得了欣賞傳統的真美,也對傳統梨園訓練對自己演員功力的深厚扎根找回信心。但他也說:「現在的我,想做很多事,演電影、電視,甚至有興趣的現代劇場,也願意接。我想把自己放大一些,告訴自己:我是一個演員,不是某一種演員。」

    文字|李晏如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 裴艷玲唱做中所展現的陽剛之氣,値得肯定。上圖爲〈殺嫂.探莊〉中的石秀,下圖爲《孽緣報》普思。
    戲曲

    《孽緣報》的光與影

    當古希臘文化所孕育的悲劇力量跟中國的傳統戲曲結合,却產生種種不搭調的缺陷。這不免令人再度回顧中西文化的差異。

    文字|辜振豐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 《孽緣報》改編不力,但斐艷玲在劇末的詮演,仍具足了天地不仁的愴悲之氛。
    戲曲

    忠於傳說背離原劇的《孽緣報》

    拆解了《伊底帕斯王》的結構,《孽緣報》卻恰恰病在劇幅鬆散以及爲唱、唸、做、打而使出的混身解數。

    文字|牛川海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少年往事

    獨角馬的風景,在劇場

    編導王友輝的年少回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

  • 音樂

    殷巴爾重磅回歸 以經典樂曲回應國際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