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找尋江文也 到認識自身的文化
「呂家有個老宅在竹東關西的石光鄉,我的祖父、父親都在那裡出生。家中有個宗堂,我們的名字都寫在那上面。」說起自己的出身,NSO榮譽指揮呂紹嘉對先人有種崇敬又備受恩澤的體會。家裡男丁的名字輩分照著一首詩排下來,傳統的家訓跟著客家血脈一路傳承,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切理所當然、無法用言語描繪的精神。這幾年,也有不少外在的事物,開啟他的自我探詢,如回到家鄉、探訪母親四合院的老家;另一個刺激,就是與客委會合作,以音樂家江文也為主題所做的計畫。 生於1910年的客籍音樂家江文也,一生與台灣、日本、中國都有著緊密關連,也因為如此,他的作品,反映了這3個地方所賦予的浸染,並且到處可聽見融合東西的思維。縱使生命起伏如戲劇般地起伏,他對創作的熱愛與孜孜不倦,仍是一頁不容忽視的音樂篇章。 為期兩年的龐大計畫 2021年12月開始,「《泅泳漂泊》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計畫」由呂紹嘉擔任藝術顧問,規劃從江文也音樂文集、錄音專輯出版、相關作品委託創作、舉辦高中音樂班的講座音樂會,到兩場音樂會的表演等多方面展開,兼具深度與廣度。為期兩年的計畫,到2023年10月的演出時,恰巧是江文也逝40周年的紀念日。首度接觸「江文也」這個名字,是呂紹嘉還在念大學時,他回憶:「那是1980年代,有第一次江文也的復興運動風潮,音樂學者謝里法、韓國鍠、張己任等人開始撰寫文章,鋼琴家蔡采秀錄了樂曲。《臺灣舞曲》的第一次演出,由張己任指揮在社教館的音樂會,我也前往欣賞。」坦白說那時沒有太大的感受,但經過這麼多年,江文也的名字在幾次的復興運動中不時地出現,呂紹嘉「覺得並不陌生,但仍然沒有離他很近。」 直到年紀漸長,看江文也的故事與生平,覺得精采又悲涼,呂紹嘉才逐漸對他有很強的同理心。從音樂看來,呂紹嘉認為:「他可以在那麼早就有這樣前衛的手法創作管絃樂曲,真是超過同一輩人太多了!」從早年的成名到最後完全沒有舞台,甚至默默無聞,這樣的際遇,讓呂紹嘉決定參與這個大規模的活動。確實,在1930年代的台灣,江文也可說是唯一創作管絃樂、室內樂、鋼琴獨奏曲、藝術歌曲等的作曲家,也是唯一一位打入日本作曲界,能夠與日本人一較高下的台灣人。不僅如此,他更藉著《臺灣舞曲》的作品獲得1936年柏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藝術部門作曲組比賽獲得「榮譽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作曲家
顏名秀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里柏瑞契、喬瑟芙維琪與TSO 此場音樂會聚焦與文學相關的作品,除了奇幻的俄國民間故事《火鳥》、靈感來自莎士比亞劇作的《仲夏夜之夢》等兩首名曲之外,更加吸引我注目的,莫過於美國當代作曲家亞當斯(John Adams)的戲劇交響曲《雪赫拉莎德2》(Scheherazade.2)! 同樣是以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為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筆下的《天方夜譚》充滿異國風情與男性英雄式浪漫;而亞當斯的《雪赫拉莎德2》則是以堅忍又富智慧的女性著眼,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雪赫拉莎德」這個傳奇角色。 亞當斯與小提琴家喬瑟芙維琪(Leila Josefowicz)是多年的摯友,這首特別為她量身打造的協奏曲,於2015年也由她與紐約愛樂首演。此次喬瑟芙維琪將帶來此曲的台灣首演,更是令人引頸期待! NSO X 呂紹嘉 「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台灣」 身處在大時代下的客籍音樂家江文也,被迫在中、台、日三地身分認同的夾縫間生存,人生境遇因此充滿戲劇性的傳奇性。2023年是他逝世40周年,NSO自2021年起,即多方啟動江文也相關系列活動。其中的「傳奇與傳承」計畫,除了推出江文也作品專場音樂會之外,亦同時委託作曲家以江文也為題創作新曲,藉由「傳奇」與「傳承」兩方向,帶領聽眾認識江文也。 延續上個樂季「傳奇與傳承紀念江文也」的方式,「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台灣」再度精選多首江文也的重要創作:《白鷺的幻想》、《台灣舞曲》、《小交響曲》、《汨羅沈流》等,以回顧大師的人生重要階段。同時,作曲家陳可嘉與李元貞也將以新作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跨時空人生巡禮與古今對話,相信是場豐富的音樂饗宴!
-
音樂 NSO「來自臺灣-2019日本巡演行前音樂會」
台日交流 看見歷史脈絡
繼去年底美國巡演後,國家交響樂團(NSO)今年再度揚帆,將於四月底赴日本巡演,出發前特地舉辦「來自臺灣-2019日本巡演行前音樂會」,讓台灣樂迷先行體驗巡演風采。音樂總監呂紹嘉特地選了台灣作曲家江文也在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拿下「文藝競賽特別獎」的作品《臺灣舞曲》,也將演出同代日本作曲家芥川也寸志的《為交響曲所寫的音樂》,讓樂迷看到舞台下的歷史脈絡。
-
即將上場 Preview 室內樂歌劇《江文也與兩位夫人》
豫劇、美聲 歌頌江文也的音樂人生
由作曲家李子聲與對位室內樂團合作的《江文也與兩位夫人》,以室內樂歌劇型態來詮釋江文也波折不斷、備受爭議的一生。三位歌者分別以美聲與豫劇唱腔詮釋江文也與兩位夫人,四幕歌劇將作曲家經歷過的時空串連,並且引用了席慕容、徐志摩、林庚及江文也本人的詩詞入樂。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禁聲到重現 一個走過歷史波濤的名字
生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作曲家江文也在日本音樂成名、得了世界作曲大獎,因為文化認同到北京定居、日本戰敗後依然選擇留在北京,卻因為他的出生背景被國民政府認為是「漢奸」、之後又因為是日本人、台灣人的背景在中國政治運動中吃盡了苦頭。 適逢江文也的百歲冥誕,張己任於今年六月受邀參加廈門舉行的「江文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並在其中發表一篇「學術報告」。他提及會議中,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為何一位具有才華的作曲家,要為中國政治、社會、文化劇烈變化的時代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這番言語令全場為之動容。但是對於這位曾被兩岸禁聲達四十年之久的作曲家,為什麼銷聲匿跡的原因仍然語多保留。 雖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蘇夏及香港的女高音費明儀女士都提到「江文也的復興」的緣起與張己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仍感覺到在場聽眾,尤其是年輕輩的參與者,對於這位曾被兩岸禁聲、銷聲匿跡,又再被提起的原因依然不解。為此,本刊特邀這位研究、首演、並且熟知江文也的學者,為讀者娓娓道來。
-
專欄 Columns
江文也的「中國情結」
對江文也來說,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傳統,不單單祇是他創作的根源,也同時是他的「信仰」!二十世紀是被史惟亮先生稱之為中國音樂史上「對中國音樂傳統認識最少的時期」與「對中國音樂最無信心的時期」的時代裡,江文也對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傳統的「信仰」,會被人視之為白癡?或是先知?
-
焦點
江文也的《香妃》音樂
已故音樂家江文也一生悲劇性的命運,就像淸朝維吾爾族奇女子香妃一樣。江文也對香妃的悲憫情懷,也在他的音樂中流露出來。 江文也出生台北淡水三芝鄕,幼時被送往日本就學,後來他棄理工就藝術,並選擇中國大陸作爲音樂事業發展地。江文也原希望去古都北京硏究中國傳統音樂,尋找創作靈感,怎奈局勢的發展,令他有家歸不得,且文革時期飽受迫害,後來雖獲平反,仍因積勞成疾,一九八三年病逝北京。 近年,本地舉辦江文也紀念音樂系列活動,也使台灣觀衆漸漸了解他的創作風格。《香妃》是他作品中少有的舞劇音樂,曾在大陸、日本演出過,在台灣全本演出還是第一回。 江文也爲舞劇編作的《香妃》,只有四十三分鐘左右,這次由吳秀玲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配合賴秀峰舞劇時長六十分鐘,略作調整。在保留原創精神和特色的原則下,賴秀峰與樂團商議不混入新疆音樂,而以舞劇第二幕一景〈內宮后園〉、二景〈回疆假象〉採同一段音樂,主旋律相同,但以伴奏配器的強弱來營造兩段舞蹈不同的氛圍。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陳秋盛曾指揮演出過江文也的《香妃》片段、孔廟大成樂章、田園詩曲、弦樂小交響樂曲等。他表示,配器運用的靈活是江文也最大特色,五十年前不要說台灣,就是東方國家也難有人以如此稀奇、先進的手法創作,現今許多作曲家都不及江文也在傳統和現代、中國和西洋音樂上的硏究功夫。 但他認爲,西方交響樂和歌劇音樂在最主體的五聲音階掌握中庸氣氛之外,也以半音轉折製造高潮起伏,這是最迷人之處。江文也創作較弱的部分,正是劇情鋪陳起伏不大,還好他擅於配器運用,使音樂色彩化。 文字|徐開塵 文字工作者
-
焦點
香妃與江文也重新登「台」
生於台北三芝鄕、逝於大陸的音樂家江文也,曾爲淸朝維吾爾族的奇女子香妃創作舞劇音樂,並在大陸、日本演出過。如今由中華舞蹈協會賴秀峯等人編創舞蹈部分,讓江文也與香妃這兩位悲劇性人物重返舞台。
-
焦點
再唱一段「馬關」百年,思想起
一八九五年一紙馬關條約的簽定改變了台灣的命運,汗涔涔淚潸潸走過曲折百年路,卻在一步一脚印中台灣累積出了自己的文化足跡。「台灣音樂一百年」音樂會將以音符引領我們思想起這段歷史的抑、揚、頓、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