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O榮譽指揮呂紹嘉擔任「《泅泳漂泊》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計畫」藝術顧問,在記者會上娓娓道來他對江文也的探索心得。(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找尋江文也 到認識自身的文化

呂紹嘉與「《泅泳漂泊》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計畫」

NSO X 呂紹嘉「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台灣」

2023/10/7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呂家有個老宅在竹東關西的石光鄉,我的祖父、父親都在那裡出生。家中有個宗堂,我們的名字都寫在那上面。」說起自己的出身,NSO榮譽指揮呂紹嘉對先人有種崇敬又備受恩澤的體會。家裡男丁的名字輩分照著一首詩排下來,傳統的家訓跟著客家血脈一路傳承,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切理所當然、無法用言語描繪的精神。這幾年,也有不少外在的事物,開啟他的自我探詢,如回到家鄉、探訪母親四合院的老家;另一個刺激,就是與客委會合作,以音樂家江文也為主題所做的計畫。

生於1910年的客籍音樂家江文也,一生與台灣、日本、中國都有著緊密關連,也因為如此,他的作品,反映了這3個地方所賦予的浸染,並且到處可聽見融合東西的思維。縱使生命起伏如戲劇般地起伏,他對創作的熱愛與孜孜不倦,仍是一頁不容忽視的音樂篇章。

為期兩年的龐大計畫

2021年12月開始,「《泅泳漂泊》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計畫」由呂紹嘉擔任藝術顧問,規劃從江文也音樂文集、錄音專輯出版、相關作品委託創作、舉辦高中音樂班的講座音樂會,到兩場音樂會的表演等多方面展開,兼具深度與廣度。為期兩年的計畫,到2023年10月的演出時,恰巧是江文也逝40周年的紀念日。首度接觸「江文也」這個名字,是呂紹嘉還在念大學時,他回憶:「那是1980年代,有第一次江文也的復興運動風潮,音樂學者謝里法、韓國鍠、張己任等人開始撰寫文章,鋼琴家蔡采秀錄了樂曲。《臺灣舞曲》的第一次演出,由張己任指揮在社教館的音樂會,我也前往欣賞。」坦白說那時沒有太大的感受,但經過這麼多年,江文也的名字在幾次的復興運動中不時地出現,呂紹嘉「覺得並不陌生,但仍然沒有離他很近。」

直到年紀漸長,看江文也的故事與生平,覺得精采又悲涼,呂紹嘉才逐漸對他有很強的同理心。從音樂看來,呂紹嘉認為:「他可以在那麼早就有這樣前衛的手法創作管絃樂曲,真是超過同一輩人太多了!」從早年的成名到最後完全沒有舞台,甚至默默無聞,這樣的際遇,讓呂紹嘉決定參與這個大規模的活動。確實,在1930年代的台灣,江文也可說是唯一創作管絃樂、室內樂、鋼琴獨奏曲、藝術歌曲等的作曲家,也是唯一一位打入日本作曲界,能夠與日本人一較高下的台灣人。不僅如此,他更藉著《臺灣舞曲》的作品獲得1936年柏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藝術部門作曲組比賽獲得「榮譽獎」(Ehrenvolle Anerkennung)者。但呂紹嘉感慨地說:「江文也的一生充滿戲劇性,像是翅膀被折斷的大鵬鳥,他有著未竟的志願。感謝前人對於他的推廣,讓世人對江文也的作品不再陌生。我想這就是傳承的意義。」

在專輯錄音上,除了選擇江文也經典樂曲,呂紹嘉也選了他許多日、台、客語所創作的藝術歌曲。這些樂曲中,即使運用了西方的作曲手法,卻也透露出濃厚的日本味及台灣鄉土味。呂紹嘉表示:「一位藝術家永遠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不管有意無意,一定會受周遭一切文化的影響。江文也成長的環境就是日據時代的台灣,後來去日本受教育,因此有這些風格是非常自然的。」然而在詮釋上,呂紹嘉也透露自己遇到的棘手問題:「有些曲子以往已有過正統聲樂及民俗唱法兩種版本。」有一派學者認為江文也一定要用美聲方式唱;另一派則認為江文也本身並非學院訓練出身,所以可用民俗唱法來唱。為此,他決定讓專輯混著兩種版本:「我相信會有爭論,有人會反對,但我決定讓它這樣。」

兩廳院-微笑聖誕季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