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導:場所篇
在這裡,測量你與公共(性)的距離
什麼是「公共(性)」?本文帶領大家透過熟悉的公共空間,如車站大廳、公園、街道、騎樓、大廟、原民聚會所、溫泉澡堂、視訊的房間到活化的舊建築,從使用權、公私領域的劃分,到何以人們群聚至空間中成為「公眾」的意義展開探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打破體制 到讓藝術走入生活
從劇場藝術史來看,劇場的演出本來就是在戶外呈現,如一場共同參與的慶典,是到後來才進入室內劇院,成為特權階級附庸風雅的娛樂。但到了一九六○年代,因前衛藝術與抗爭風潮的啟發,藝術家開始走出劇院黑盒,試圖找回劇場原有的節慶性與共享特質,於是多樣的舞台實驗在廢棄空間、古蹟發生,讓民眾見識到表演藝術的多元性,及深度思索景觀社會與個人生活的關係。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誰的城市? 誰的舞蹈博物館?
舞蹈的遺產是什麼?表演怎麼收藏?舞蹈怎麼展示?三月下旬,法國雷恩國立編舞中心藝術總監、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首度訪台,帶著在其「舞蹈博物館」創作概念下產生的《吃》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演出,並與二○一六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柯琳.狄瑟涵進行對談。透過對談,兩人討論舞蹈於博物館等公共空間體制的意義,身體如何刺激觀者思考空間的公共性,「舞蹈博物館」如何「收藏」舞蹈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九:非典型劇場空間的展演與開發
走出黑盒子 觀演之間營造獨特體驗
並非受限於「表演場地不足」,而是為了打造不同於黑盒劇場的創作可能,去年在非典型劇場空間的演出與策展甚為蓬勃:稱得上老字號的「歡迎光臨永康藝族」,第二屆的「超親密小戲節」,在老宅演出的《十牛圖》,在飯店房間一對一演出的「開房間」戲劇節,在住家公寓上演的「公寓聯展」,還有在公共空間大方跳舞的《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2011舞蹈旅行》為觀眾與表演者營造獨特的經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集體節慶與個人自由之間 戶外表演藝術與街頭戲劇
基本上街道是一個生活的空間,一個途經的空間,一個通達不同目的地的交通系統,現代街頭戲劇表演者則力圖讓想像力在街道上出現、發酵、起作用,並讓創意佔據街道,佔據人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