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威尼斯雙年展

相關文章 4 篇
  • 雙年展學院 2017年入選作品《同船渡》。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引入年輕活水 與國際樂壇動態緊密相扣

    去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當代音樂節(Biennale Musica 2017)於九月底至十月上旬舉行,現任音樂節藝術總監伊凡.菲德烈以年度主題「東方!」邀請中國、日本、韓國及亞裔作曲家,並以史托克豪森的Inori作為開幕演出,而這次的「金獅終身成就獎」得主是中國作曲家譚盾,他也是該節金獅獎首位亞洲得主。在節目策畫上,菲德烈讓當代音樂節因透過展演青年世代的作品而緊密與國際樂壇動態相扣,更在引進國際節目的同時,也為義大利新世代引進活水與刺激。

    文字|林芳宜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莫妮葉與La Ribot演出Gustavia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持續求新求變的「第一章」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舞蹈節

    從六月廿三日起至七月一日舉辦的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舞蹈節,由加拿大編舞家瑪麗.書娜指導策展,主題訂為「第一章」,這個主題彰顯了當代編舞家不斷求新求變的態度。九天的節目中,每天都有將近五場節目,演出了總共廿六個作品,除了備受矚目的義大利編舞家史楚羅尼,還有曾造訪台灣的安.范登.布魯克、薩維耶.勒華等人的演出。

    文字|張懿文、Marc Coudrais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浮士德》代表著年輕世代的聲音,訴說年輕人的故事,傳達了年輕一代的希望、失落與恐懼。(表演者Eliza Douglas、Lea Welsch與Billy Bultheel)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身體作為當代文化的產物 威尼斯雙年展德國館的安.英霍芙《浮士德》

    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德國藝術家安.英霍芙以表演作品《浮士德》奪得本屆的金獅獎,這是一件結合了繪畫、雕塑、裝置與行為等創作元素的總體藝術作品,演員在空間結構一覽無遺、透明玻璃架出的表演區中,從冷漠凝視到搏鬥對抗,構成一幅幅的畫面。德國館策展人蘇珊.菲佛表示,英霍芙用身體的語言直接面對社會、政治、經濟、藥物和科技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革,並向人們展示我們的軀體也是權力結構、資本主義和生命政治的一部分。

    文字|廖俊逞、Anne Imhof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第七屆台新藝術獎 表演藝術十大入圍揭曉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