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第七屆台新藝術獎 表演藝術十大入圍揭曉
景氣的寒冬不減創作的熱潮,一年一次的台新藝術獎不僅是國內指標性的獎項,更為團體的創意加溫。而每年入圍的十大表演藝術作品,正是眾所注目的趨勢與觀察對象。今年第七屆入圍的十大作品中,戲劇類依舊佔大多數,有持續加演的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兩個作品同時入圍的作品《給普拉斯》與《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同黨劇團《飛天行動─島國預言瘋狂喜劇》以及動見体劇團《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都貼近了時事,以表演藝術的角度重新詮釋社會現象及觀點。舞蹈類作品入圍者有三個節目,吳俊憲《Double C舞團—反射》以本能反應及出其不意的動作為主題;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囲Tong》強調時空氛圍;而周書毅的《看得見的城市,人 充滿空氣》表現身體在不同場域中的能量感受。音樂類入圍的節目最少,有朱宗慶打擊樂團冬季公演的《擊樂進行式》及臺灣國家國樂團跨界合作的《凍水牡丹─廖瓊枝與臺灣國家國樂團》。入圍作品精華,連同視覺藝術類創作將於4月25日起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大獎預計5月2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李秋玫)
文建會「駐村交流計畫」公佈入選名單
文建會「視覺與表演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畫」每年甄選國內優秀藝術家出國駐村,是台灣相當重要的人才培育計畫之一,亦為國內藝術家進軍國際舞台的最佳前哨站。自二○○○年至今已辦理九屆,共培育九十一位年輕藝術家。「第十屆視覺與表演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畫」的獲選名單日前出爐,由陳思含、賴珮瑜、余政達、黃彥穎、蘇琬婷、陳妍伊、楊婉儀、王蔘、簡華葆、何孟娟、華建強、林宜瑾、張嘉容與饒加恩等十六位台灣藝術家入選,至美國、法國、澳洲與捷克等六個國際藝術村進行駐村計畫,文建會除了提供住宿、交通費外,並將補助每位藝術家新台幣二十到三十萬元的創作費、生活費及成果發表費。本屆共計有四十位報名,經過初選、複選及決選三階段的甄選程序後,文建會已公佈獲選名單於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ca.gov.tw。(廖俊逞)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由四位藝術家參展
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La Biennale di Venezia,The Exhibition of th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of Taiwan)將於今年6月7日至11月22日假普里奇歐尼宮邸(Pallazzo delle Prigioni)舉行。本年大會主題為「製造世界」(Making Worlds),由瑞典籍策展人丹尼爾.畢爾包曼(Daniel Birnbaum)策劃,將藉此展現出一個創作的世界。他將雙年展劃分成三個主題,呈現當代藝術世界的變化與活力。台灣館配合大會主題,以「外交」(Foreign Affairs)為展出主軸,探討台灣透過當代藝術介入其他地區的方式與可能性,並進一步探討台灣的身分認同問題。台北市立美術館於去年下半年成立「雙年展與國際計畫辦公室」,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特別由雙年展辦公室邀請五位歷屆雙年展策展人:王俊傑、王嘉驥、林宏璋、徐文瑞、鄭慧華擔任展覽諮詢委員,此展並邀請四位台灣藝術家謝英俊、陳界仁、張乾琦,與余政達參展。(周倩漪)
【國際】
推廣看戲人口,百老匯推動青少年免費看戲
百老匯原本在2月3、4日舉辦「青少年免費看戲之夜」,這項活動目前已經擴充成為全年性的活動。為了因應不景氣及培養看戲人口,現在只要年滿六歲至十八歲的青少年,在父母的陪伴之下,一年可以看一場免費的表演,時間是限定在每月第一周的週三與周四場。百老匯公會(Broadway League)的執行總監夏洛特.聖馬汀(Charlotte St. Martin)說:「我們的推廣活動對百老匯的未來非常重要,對整個國家未來的文化發展,也是舉足輕重。」
「青少年免費看戲之夜」也有刺激景氣的效用。主辦單位特別將售票時間提早到兩個月前,希望能夠藉由親子場來拉抬票房。百老匯公會還藉由一些百老匯音樂劇巡迴的機會,於全美其他城市舉辦相同活動,像聖路易、納什維爾等城市都加入此項義舉。不過這些城市沒辦法提供如紐約百老匯般的多樣選擇,因此免費觀賞時間也是先預定好的。為了拉抬人氣,公會還找來長期致力兒童福利的知名脫口秀主持人羅西.歐唐娜(Rosie O'Donnell),來擔任全國親善大使。對此活動有興趣者,可上網站:kidsnightonbroadway.com(耿一偉)
皇家芭蕾學院創立芭蕾博物館
英國第一座獻給芭蕾的博物館,於2月25日正式開幕。這座博物館由皇家芭蕾學院(RSB)、白色行宮博物館(White Lodge Museum)與芭蕾資源中心(Ballet Resource Centre)所共同經營,創建經費35萬英鎊(約台幣1650萬)。芭蕾博物館坐落於倫敦西南郊區里奇蒙公園(Richmond Park)的皇家芭蕾學院的舊校區內。展出內容鎖定在芭蕾發展史,並特別著重2001年過世的創校者妮內特.德瓦盧瓦夫人(Dame Ninette de Valois)的生平介紹。妮內特.德瓦盧瓦夫人於1929年創立倫敦舞蹈藝術學院(Academy of Choreographic Art),該學院於1956年改名為皇家芭蕾學院。
搭配博物館的創立,建於1727年、具有新古典風格的校址白色行宮(讀者可在電影《舞動人生》中看到這棟建築),也同時進行一系列的整建計畫,規劃有新的舞蹈教室、宿舍及休閒中心。此外,原有最知名的帕芙洛娃舞蹈教室(Pavlova Studio),亦將重新擴建。整建完成後,白色行宮校區將給提供給125位學生與工作人員使用。整體擴建計畫的經費,則高達二千二百萬英鎊(約台幣七億七千萬),校方不得不提出募款計畫,幸好款項已募集80%,目前還有四百萬英鎊(約七千萬台幣)的缺口。皇家舞蹈學院是歐洲知名的芭蕾舞學院,提供從十一歲到十八歲的完整課程,有興趣者,請上網站: www.royal-ballet-school.org.uk(耿一偉)
第194期更正啟事
P.107,〈西迪拉比 跨文化的編舞奇才〉文末註解,第7點中「碧娜.鮑許舞蹈節」原文應為Feat mit P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