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瓦第
-
藝號人物 People 匈牙利小號演奏家
賈柏.柏多契基 帶著好奇之心,遊藝於古典與創新
賈柏.柏多契基,一位活躍於國際舞台人物的匈牙利小號演奏家,他技藝超群、多才多藝,集演奏、編曲、教學於一身,多年來憑著紮實的演奏技術,獨到的藝術觀點,勇於嚐試新的挑戰,曲目持續推陳出新,曾與許多指標性的演奏家、樂團合作,亦經常為當代作曲家新作進行世界首演。 從9歲開始與父親學習吹奏小號,先後畢業於布達佩斯的利奧.維納音樂學院(Le Weiner Conservatoire)和弗朗茨.李斯特音樂學院(Franz Liszt Academy of Music),賈柏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演奏家,也致力於音樂教育,他自2010年起擔任李斯特音樂學院的小號教授,致力於培養下一代音樂家。 家是起點,也是藝術情感的延續 出生於匈牙利的塞格德(Szeged)的賈柏,其音樂之旅始於父親送給他的一支小號。父親是小號演奏家和銅管樂器教師,小賈柏從小在家中耳濡目染,但年幼的他並不覺得自己會以演奏小號為職業,「成為獨奏者對我來說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只是按部就班地練習,我的職業生涯其實是一步步開始的。」 父親的教導,給予他充分的自由去盡情發揮,其實是引導他,演奏樂器能從過程中養成獨特的感知能力,必須敞開心胸,並且充滿好奇、虛懷若谷,養成了賈柏不辭涓滴的信念,耕耘不輟的精神,也成為日後堅持藝術理念的基石。 大賽得獎,成為走上職業生涯的契機 對很多年輕演奏家來說,比賽是音樂事業的起跑點,也是逐鹿中原的關鍵點。20歲生日那天,賈柏在「日內瓦國際比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CES in Geneva)獲得了第3名佳績,這是很大的鼓舞,讓他決定以演奏小號為職業,遂為最美好的弱冠之禮。 或許,20歲立志成為職業音樂家的決定來得有點晚,但並不代表他的技巧養成輸在起跑點。爾後,賈柏在慕尼黑ARD音樂比賽、第3屆莫里斯.安德烈國際小號比賽(International Maurice Andr Competition in Paris)等屢獲大獎,開啟了他的國際視野。雖說賈柏是在這些比賽中建立了知名度,但他更珍惜的是這幾場比賽所建立的機緣。 在這些指標
-
音樂 暌違多年再度訪台
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絃樂團 揮灑當代音樂的驚喜
小提琴大師基頓・克萊曼(Gidon Kremer),闊別台灣多年後,再次率領波羅的海絃樂團(Kremerata Baltica)來台演出。過去這位小提琴大師無論是獨自來台,或是與由他創辦的波羅的海絃樂團前來,都掀起不少話題,尤其是與該團的演出,更是每每有驚喜,從演出改編自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及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到以調侃音樂家與音樂現象的音樂表演都令人懷念不已,尤其是與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與朱(Hyung-ki Joo)這兩位音樂鬼才的音樂玩笑,在令人拍案叫絕的背後,更深藏著古典音樂何去何從的大哉問。 出生於蘇聯時期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脫維亞,18歲進入莫斯科音樂院,拜在蘇聯時期小提琴大師大衛.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的門下,曾在義大利帕格尼尼與比利時伊麗莎白皇后等小提琴比賽獲獎。在1970年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比賽時,他選擇英國作曲家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此曲為比賽冷門曲目,最後由他獲得首獎。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四季》 連結你我的世界 唱遊四季
陳銳與泰雅學堂音樂會
擔任今年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之一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造訪了新竹尖石鄉「泰雅學堂」的小朋友們,也激盪出將在十二月初演出的「唱遊四季」音樂會。山林的自然景致、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還有原鄉孩子的純真與音樂,讓陳銳想到韋瓦第的經典《四季》,於是透過這部歌頌春夏秋冬的作品,與原鄉歌謠揉合,聯繫起他與泰雅孩子的音樂世界。
-
藝@CD
春之聲 鍵盤上的韋瓦第
什麼樣的旋律,會不經意間喚起初接觸音樂時那份感動與回憶?在這個初春時節,讓我們來聆聽韋瓦第作品的鍵盤改編版,體驗與原版不同的錚鏦靈動,在大鍵琴家維托.朱利安.佛雷與鋼琴家傑佛瑞.畢格爾的指下,巴洛克樂音在新世記揮灑奇妙的魔力
-
音樂
總能令人連連驚豔的魔鬼提琴手
西伯利亞女作曲家奧爾巴赫《聖母悼歌的對話》,係對裴高雷西名作《聖母悼歌》素材做現代透視,克萊曼和中提琴獨奏者尤莉珠娜天衣無縫的搭檔,加上絃樂團冷凝堅毅的表情,所喚起抱著基督屍體哭泣的聖母影像,感人肺腑。
-
音樂 Taiwan Connection為台灣音樂教育紮根
胡乃元與台灣絃樂團 展現巴洛克的金色風華
今年胡乃元將以新的演出方式,與台灣絃樂團演出巴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而另外半場則是胡乃元的獨奏,演出巴赫d小調無伴奏組曲第二號。這樣的演出形式頗為罕見,不僅可以見識胡乃元為大眾音樂會獨奏家的風範,也可以見識他個人深刻的音樂表現。
-
舞蹈
芭蕾舞四季,風景有錯落
《四季》中,林向秀編的〈春〉、〈夏〉屢屢以「卡農」形式回應協奏曲的律動曲韻,雖然群舞層層疊疊的流動模式營造出陣陣微風撫過大地之感;但舞作畫面結構稍嫌重複鬆散,無法貼切傳遞「音樂、舞蹈、大自然」三者間的對話情境;陳武康編的〈秋〉、〈冬〉,在編排上除了有表象的肢體構圖與層次變化之外,更在深層暗含情緒波動,輕叩觀眾視線焦點與心靈思潮。
-
音樂
台風閒散自在,音樂精準有力
BBS的台風是有點鬆散的,三三兩兩地出場,略顯漫不經心的謝幕,散發出的氣質與其說是舞台演奏家,倒不如說更像學院裡的教授。外在舞台細節雖不修邊幅,但在音樂的表現上卻精準得無以復加,十二名團員好似心意相通,樂句的起承轉合絲絲入扣,不用誇張的動作或游移的眼神來謀求演奏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