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琴大師基頓・克萊曼(Angie Kremer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音樂 暌違多年再度訪台

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絃樂團 揮灑當代音樂的驚喜

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絃樂團

2024/10/25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小提琴大師基頓・克萊曼(Gidon Kremer),闊別台灣多年後,再次率領波羅的海絃樂團(Kremerata Baltica)來台演出。過去這位小提琴大師無論是獨自來台,或是與由他創辦的波羅的海絃樂團前來,都掀起不少話題,尤其是與該團的演出,更是每每有驚喜,從演出改編自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及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到以調侃音樂家與音樂現象的音樂表演都令人懷念不已,尤其是與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與朱(Hyung-ki Joo)這兩位音樂鬼才的音樂玩笑,在令人拍案叫絕的背後,更深藏著古典音樂何去何從的大哉問。

出生於蘇聯時期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脫維亞,18歲進入莫斯科音樂院,拜在蘇聯時期小提琴大師大衛.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的門下,曾在義大利帕格尼尼與比利時伊麗莎白皇后等小提琴比賽獲獎。在1970年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比賽時,他選擇英國作曲家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此曲為比賽冷門曲目,最後由他獲得首獎。

波羅的海絃樂團(Angie Kremer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投奔西方  大展伸手

克萊曼一舉成名後, 海內外邀約如雪片般飛來,他也被當局派到國外演出。當時這些已經在國際比賽獲獎的蘇聯音樂家,經常出國,一方面西方歐美與日本很希望聽到他們的音樂,另一方面他們也是肩負蘇聯到西方宣傳文化的重擔,然而聞到西方自由的氣息,這些音樂家當然更希望能夠留在西方,享有更多演出的自由與空間,於是當時趁出國演出投奔西方的例子不少。1980年,克萊曼離開蘇聯掌控的拉脫維亞,遷居德國,翌年在德國洛肯豪斯創辦室內樂音樂節,專注當代音樂家的作品與非古典音樂領域的新音樂,爾後在上世紀末創立波羅的海絃樂團,提拔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年輕音樂家。其精采的音樂生涯與對世界樂壇的貢獻,如果有跨世紀傳奇音樂家排行榜 ,他就算不是第一,也絕對名列前茅 。

克萊曼在DG等傳統古典唱片大廠錄製古典曲目,但是在獨立廠牌ECM則錄製當代音樂家,或是具地方色彩的新音樂,並與波羅的海絃樂團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廣,如阿根廷音樂家皮亞佐拉的新探戈,就是在他的推動下,由俄國作曲家戴斯亞尼科夫(Leonid Desyatnikov)改編給絃樂團演出,而順利推廣到全世界。這次將在音樂會中演出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就是在克萊曼建議下,由戴斯亞尼科夫將韋瓦第的《四季》與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巧妙地結合成《八季》,改編給小提琴與絃樂團演出。當年此曲一出即造成轟動,所有愛樂者幾乎人手一張CD。他將韋瓦第《四季》中每季的主要主題,都被精細地引入運用,搭起一座橋粱,形成南北半球四季的對話,新探戈與巴洛克音樂風格的殊異,以及展現小提琴演奏不同以往的特殊性,完全不違和且富有新意,這種穿越時空讓古今兩位音樂家精采對話,至今能超越此作且廣受歡迎的作品,應該屈指可數吧!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鋼琴家喬治.歐索金斯(Janis Romanovskis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站在高峰  提攜後進

克萊曼演出曲目之廣與錄音數量,在當代音樂家中也是數一數二,其演奏風格的特殊性,及細膩中帶著理性與感性層次的音樂,內涵的廣度深深地吸引愛樂者。他時常有創新的點子與想法,帶領風潮,以及平易近人的個性,使其50多年的音樂生涯一直處在高峰,令人敬佩。

這次久別來台,他們除了將演出該團一貫的當代音樂,如阿根廷作曲家希納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與喬治亞作曲家坎切利(Giya Kancheli)的作品,同時克萊曼還邀請同鄉、正在樂壇展露頭角的年輕鋼琴家喬治.歐索金斯(Georgijs Osokins)一同來台演出貝多芬第四號G大調鋼琴協奏曲(op.58,改編給鋼琴與絃樂團)。這位已經在柏林音樂廳、易北音樂廳、洛肯豪斯音樂節與薩爾茲堡音樂節等重要音樂場域演出的年輕鋼琴家,亦成為波羅的海絃樂團25年來第一位駐團客席藝術家,在此看得出克萊曼惜才愛才提拔後進之心,使得這場音樂會,更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0/16 ~ 2025/01/16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