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詩
-
即將上場 Preview 飛人集社「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新作
《天堂動物園》 動物為引 思索移民議題
飛人集社劇團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繼「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之後,推出全新製作《天堂動物園》,故事以動物為主角,描述一匹外來的野馬如何融入新的動物族群,藉此隱射外來者/本地人的移居議題。在製作上,這次也將有新的面貌,如大型偶與面具表演的加入,將讓觀眾有不同以往看飛人作品的美感體驗。
-
戲劇新訊
《長大的那一天》 一起尋找成長的滋味
長大的那一天是什麼時候?長大又會帶來什麼喜悅和煩惱呢?繼《初生》後,飛人集社「一睡一醒之間」二部曲《長大的那一天》,以「成長」為主題。故事描述有一座魔法森林,只要進到魔法森林裡面,就可以變成任何想要變成的樣子。小男孩和小女孩,意外得到森林藏寶圖,為了尋找「長大的那一天」,走進森林。在一連串的冒險奇遇後,他們見到了魔法森林的統治者: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小孩。森林統治者答應他們變成想成為的樣子,但交換的條件是得永遠留在魔法森林中。故事從辦家家酒般的遊戲出發,展開尋找長大的旅程,形式也緊扣遊戲的概念,讓長大的變幻意象更加自由。舞台上一個個皮箱打開,猶如玩具的驚喜箱,每個皮箱上的窗口都是一個故事的入口。 「一睡一醒之間」是演員周蓉詩在歷經結婚、生子等階段後的生命體驗,從《初生》,《長大的那一天》,到講述離別和消失的第三部曲,帶領孩子認識人生的必經過程。導演石佩玉認為,「長大」並非專屬孩子,隨著時間變化,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人其實一直在長大。《長大的那一天》在法國視覺設計莒絲蓮.額貝哈,及音樂創作者王榆鈞的聯手打造下,結合剪紙、物件、光影、小偶和音樂,在充滿詩意的敘事中,讓長大的每一刻,處處有驚喜。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場純淨的「奉獻」與「吞噬」
開場時廚房食具的鏗鏘聲,與後來兩位演員斬釘截鐵、呼吸貫徹的台詞,交相呼應,帶出了吃食和饑渴(或說不滿足比較合適)的狀態。道具與聲音小得恰到好處,空調悶得、氣氛緊張得瀕臨壓力邊緣,導演沒有考慮塑造誇張的女妖造型,私下反而能讓這兩位質地純淨的演員,義無反顧地為導演理念「奉獻」。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法國劇場導演
法蘭克.迪麥可:在陌生語言中,我看到了戲劇最根本之處
因擔任法國盲點劇團導演培松地來台執導《敲天堂之門》時的助理,法蘭克.迪麥可與台灣就此結緣。原本就對跨國戲劇合作深感興趣的他,在二○○八年與二○○九年這兩年,不斷與日本及台灣戲劇界合作,透過不同文本與風格試驗,持續探索戲劇在語言上可以嘗試與深究之處。迪麥可說:「在陌生的語言中,我似乎看到了戲劇最根本之處,言語的表情,演員之間的關係。」
-
回想與回響 Echo
1998、1999、《2000》
在看過魏瑛娟的幾齣戲下來,喜見她在導演手法上的掌握益見成熟與精進,不過一個非劇場界的朋友,卻說她的戲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我不嘵得有多少人這樣覺得?
-
即將上場
一桌二椅乘以2魏瑛娟V.S.王嘉明一起演
年初受邀赴港參加由進念廿面體主辦的「中國旅程九八」的魏瑛娟,此次將於台北再度展演參展作品《隨便做坐──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依然由魏瑛娟編導,周蓉詩、阮文萍演出;而此番在台北演出將再搭配由王嘉明全新創作編導的《我,行跡可疑》,將由蔡政良、王仁千演出。二齣戲都將以平劇折子戲的基本架構「一桌二椅」、「兩位演員」爲基礎,從劇場的角度重視平劇一桌二椅的可能性和多變性。
-
戲劇
向無盡黑暗的傾斜滑翔
因爲不感疼痛,反而更加危險。 ─柏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