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動物園》演出將加入即時投影與光影重疊等後製效果。(飛人集社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飛人集社「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新作

《天堂動物園》 動物為引 思索移民議題

飛人集社劇團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繼「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之後,推出全新製作《天堂動物園》,故事以動物為主角,描述一匹外來的野馬如何融入新的動物族群,藉此隱射外來者/本地人的移居議題。在製作上,這次也將有新的面貌,如大型偶與面具表演的加入,將讓觀眾有不同以往看飛人作品的美感體驗。

飛人集社劇團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繼「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之後,推出全新製作《天堂動物園》,故事以動物為主角,描述一匹外來的野馬如何融入新的動物族群,藉此隱射外來者/本地人的移居議題。在製作上,這次也將有新的面貌,如大型偶與面具表演的加入,將讓觀眾有不同以往看飛人作品的美感體驗。

飛人集社劇團《天堂動物園》

11/17~18  19:30   

11/18~19  14:30

11/19  11:0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3378859

由飛人集社劇團所策劃、製演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以偶戲結合真人演出形式,利用小巧精美的親子偶戲包裝沉重嚴肅的生命議題,號召大人小孩一齊走進劇場,將親子劇作為親子交流的平台,讓觀眾闔家體驗劇場魅力並共同探索生命議題。

劇團自二○一一年起,陸續推出探討生死哲學的「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初生》、《長大的那一天》、《消失─神木下的夢》,固定由劇團團長石佩玉執導、旅法劇場工作者周蓉詩編劇、波隆納國際插畫獎得主莒絲蓮.額貝哈(Ghislaine Herbéra)操刀視覺美術,搭配王榆鈞的音樂和長期合作的幕前幕後班底,多年來已累積一定的默契及口碑,和飛人集社的「超親密小戲節」共同開創了台灣劇場圈的獨特風景。

多元發聲的動物寓言

今年,劇團即將推出三部曲之後的全新創作《天堂動物園》,故事以動物為主角,描述一匹外來的野馬如何融入新的動物族群,藉此隱射外來者/本地人的移居議題。「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故事始終與編劇周蓉詩親身經歷及生活經驗相關,從旅居異地到初為人母,旅法多年的周蓉詩看著孩子逐漸成長、踏入校園後所遭遇的人際相處,聯想到歐洲現下急迫的移民及難民議題,便著手構思《天堂動物園》的劇本。

導演石佩玉初聞周蓉詩的構想也稍有遲疑,擔心台灣觀眾無法對難民議題有所共鳴,但將眼光拉遠,多數與少數、外來與本地的對立與衝突,其實無處不在,「劇本中時常丟出難解的兩難處境:是要讓外來者共享資源或保護本地人既有的權利?如何溝通與接納?像這樣的議題,無論台灣或歐洲都是共同的。」石佩玉說。

大型偶、多樂器、剪貼風

合作多年,團隊已有固定流程和工作架構,但石佩玉依然希望在團員熟悉擅長的工作環節中加入未曾觸及的編演元素。和以往飛人集社擅用的小型物偶不同,此次新增許多大型的全身偶,並加入即時投影與光影重疊等後製效果,並將採用以往劇團較少涉獵的面具表演,整體視覺效果更為奇幻華麗;音樂設計上,王榆鈞與石佩玉針對每個動物的特質挑選所相配的樂器,編寫各自專屬的主題篇章;長期合作的法籍插畫家莒絲蓮.額貝哈也將在此作中一改畫風,利用剪貼風格呈現動物世界的野生活力。

在演出形式上,石佩玉希望藉由戲劇手法,非寫實地再現衝突情境。她將重點放在同理心的轉換,希望這些「大人可能懂,小孩不一定懂」的題目能激起反思,也計畫在演出中安排類似投票形式的觀演互動,讓觀眾能參與場上的決議過程。石佩玉認為,戲劇並非提供答案,移民或新住民議題無法倉促求解,只能先求彼此理解,「『學校』是這類衝突最常發生的前線,也是最具指標意義的教育現場;我希望親子觀眾能藉此反思,而非迅速地指向某個答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