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郭貝爾

相關文章 11 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風景、文字層疊中的歷史碎形

    郭貝爾二○一八年首演的作品《發生的一切,都會發生》,於今年六月初在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演出,本作自捷克作家奧雷尼克的著作《廿世紀極簡歐洲史》出發,郭貝爾以全觀式的鳥瞰角度,呈現歷史的建構、毀壞、寂滅甚或重生等過程;從朗讀話語的拼貼及畫面組成中,讓觀眾以觀看參與「發生的一切」。

    文字|陳元棠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兩週的工作坊以最後六個段落、完成近兩小時的表演作結,郭貝爾表示,他看見舞者和音樂家自我超越,並且在其中聽到並看到以前從未經歷過的。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等待,物件的生命與無意之間的驚奇

    作曲家郭貝爾今年初自基森大學退休之後,方開始展開德國之外的藝術教學工作坊,這次在越南的音樂舞蹈營,他選出舞蹈與音樂藝術家共十七名,從即興展開創作教學。此工作坊重點在於舞蹈與音樂兩個藝術領域的合作,進而人與物件共同即興創作,郭貝爾表示,這個工作坊的關鍵詞是驚奇與無意之間的成果,亦即在即興發展中,他在意表演者從無意中發掘的動態與組成畫面,產生未曾發現的「意外」。

    文字|陳元棠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或許靈感來自於小說文本,《代孕城市》從開場伊始,音樂就伴隨著強烈的畫面感。
    音樂

    城市本無物 你我惹塵埃

    神用自己的形象造人,人用自己的形象建城。城市本一物,你我惹塵埃。城市不事生產,祂只管複製與貼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巴赫、布魯克納、Isaac Hayes以及《代》劇的郭貝爾,與列車進站、列車廣播及鐵捲門的噪音平起平坐你帶什麼進城,城市就有什麼樣的聲音。

    文字|李永忻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郭貝爾
    焦點專題 Focus 沒有風格,自成一格

    劇場煉金師郭貝爾

    郭貝爾,幾乎就是一個引發話題的代名詞。 打開耳朵聆聽他的創作,有巴赫、貝多芬、史卡拉第、也有流行與現代。蟲鳴鳥叫是他的元素,機械噪音屢見不鮮。 張開雙眼,場上演奏家踢足球、打羽毛球,老人跳舞、孩童作畫,還有煮沸尖叫的笛音壺。 所有的奇特在舞台上出現,刺激感官又讓思緒迷亂。但更深一層探究,他所要講的,無非是這一片土地與人類間的故事。 然而最樸實簡單,卻是最震撼的部分。透過音樂劇場,他犀利地、不斷地提問,逼得我們面對逃避的現實。 作曲家、劇場導演、舞台設計者、策展人沒有一種解釋可以定義他,只因他沒有風格、自成一格。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史迪夫特的事物》以五架拆解鋼琴、機械與水池的組合,「演出」自然,神秘氛圍重現人與自然彼此相互觀照依存的意義。
    焦點專題 Focus 迷樣的空間 缺席的美學

    難以定義的創作者——郭貝爾

    創作縱橫音樂、劇場、視覺藝術領域,角色兼及導演、作曲家、教育者,「難以定義」可說是郭貝爾最鮮明的特色。他可說具備了「文藝復興人」全才的特質,因自身的能力與多樣興趣,郭貝爾超越了傳統藝術框架,擴充了編曲的概念,他演繹樂器和聲響的方式,也擴充至劇場空間和光線效果中,並將語言和動態視為材料運用自如。繼《白紙黑字》、《史迪夫特的事物》與《進擊的狂想》,他的音樂劇場又將造訪台灣,讓本地觀眾能再度以五感體驗其獨特的藝術思維。

    文字|陳元棠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Eraritjaritjaka—Musée des phrases
    焦點專題 Focus

    熟悉又奇異的事物 微妙又震撼的風景

    歌手背對著觀眾,圍繞一台老舊電視機,有如圍繞著一位老友,與雜訊一同合唱,在休止的瞬間,像是電視機也會呼吸換氣太多看來有如施了魔法一般的畫面與音樂,都展現了郭貝爾的童心與想像,取材自生活,進而在劇場時間中形成獨特的美感,消除了生活與劇場之間的界線,郭貝爾讓「物」與人的位階均等,物不再只是靜態被動,造成觀眾常識的衝擊。在舞台上,物與人之間的一來一往,衝突與和諧的氛圍中,引起有如東方哲思中「物我合一」的感受。

    文字|陳元棠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工作中的郭貝爾
    焦點專題 Focus 《代孕城市》作曲家暨導演郭貝爾

    我希望以作品與觀眾眼神交換

    即將於八月來台演出的《代孕城市》,是郭貝爾一九九四年時應法蘭克福城市與德國青年愛樂樂團慶典委託而作,是他第一個大型管絃樂作品,迄今已在多個城市演出過。郭貝爾說:「我發現『樂團』及『城市』兩者之間,有些時候是非常類似的,就像不同演奏群相互抗衡、在不同美學層次中相互碰撞一樣,以不同經驗尋找可能性並且與觀眾交流。」

    文字|李秋玫、趙靜瑜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台北版的《代孕城市》,將在台北捷運的北投機廠演出。
    焦點專題 Focus

    大城市的混血音景 連線台北

    《代孕城市》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愛爾蘭作家雨果.漢彌爾頓的同名小說,郭貝爾從書中汲取靈感,將文字編織成一個走出音樂廳外的音樂劇場。在與多個城市共振創作後,《代孕城市》將連線台北,將在台北捷運的北投機廠中,讓台灣樂迷跟隨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腳步,走進這個重機械基地裡的城市音景

    文字|李秋玫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古典樂的戶外現場演出,受到流行音樂演唱會的影響,也變得更加巨大,更奢求華麗景觀,更向科技尋求新效果來吸引大量觀眾。圖為拉夫拉前衛劇團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電玩!新馬戲 「看」後MV時代的古典樂 當代音樂現場的多媒體與劇場化趨勢

    現在的古典音樂會愈來愈有「可看性」,多樣的表演形式與音樂演奏同步呈現,讓觀眾的耳目皆大歡喜。音樂演出的視覺化趨勢,早有歌劇帶頭,但進入當代,除了作曲家在創作時就把「舞台指示」寫進譜中,新型態音樂表演更不吝於跨界合作,若是戶外音樂會更熱鬧,煙火、機器裝置、飛行特技、動畫、電玩、水舞、偶戲、舞蹈都可以搭。但重點是,作曲家或音樂家得依舊是演出的焦點主體。

    文字|耿一偉、台中國家歌劇院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互動藝術的概念在美術館已屬常見。圖為刻正在北美館展出的「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聲音裝置展」現場,丹尼.凡桑的空間裝置《此時此地》。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位時代 音樂風景的互動新境界

    這些新媒體的功能與強大的渲染與連結的力量,幾乎把所有的表現形式都熔成一爐了,所謂互動藝術的概念早已滲透入美術館、音樂廳、劇院、廣告牆、建築外觀,所有耳朵能看,眼睛能聽,甚至會讓你忍不住想去觸摸的現代藝術早已成形,一種藝術的革命已經跨出新的紀元,未來的展演空間或表現方式的劃分也都將愈來愈模糊,疆界不再。

    文字|林琬千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 德國作曲家郭貝爾。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德國現代音樂鬼才

    郭貝爾 隨興揮灑的精確美感

    德國現代作曲家郭貝爾,被視為「音樂劇場」的代表人物。二○○三年由德國當代樂團「摩登樂集」訪台演出的《白紙黑字》,首度讓台灣觀眾驚豔於郭貝爾的巧思;八月即將演出的《史迪夫特的事物》,則會帶給觀眾更特別的「無人演出」。探究他歷年的作品,可以發現他最令人讚嘆的不是科技的運用、也不是在舞台上落實聲音裝置的技術,而是他有著工藝家一般的精確度精確的樂譜、精確地實踐時間的藝術,這種將創意完全落實於樂譜與科技的結合之中的能力,在戰後繁花般的當代音樂作曲家中,寥寥無幾。

    文字|林芳宜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