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希納
-
焦點專題 Focus
藝術跨界不斷 探索人性永恆
身世與藝術經歷的與眾不同,讓編舞家喬瑟夫.納許的舞作展現出獨到的風景。在法國七○年代「新舞蹈運動」的觀念風潮下,學習默劇肢體的納許踏入舞蹈領域,帶入文學思維,多元背景的舞者有意識的身體,讓內在動機與外在肢體取得一致,讓其舞作更達哲學層次。他的許多作品巡演週期長達十年以上,究其原因,除了日常性的肢體特色及肢體劇場的文本敘述外,內容不追隨流行,持續探討人性永恆主題的堅持,亦展現了真正藝術家的胸襟。
-
焦點專題 Focus 獨家越洋專訪
喬瑟夫.納許 創作之謎 永遠當下
學習歷史出身的喬瑟夫‧納許,或許是最能將文字看得透徹、並將文學改編地深刻入骨的編舞家了。從曾來台演出的《夜無眠》、《歲月的玩笑》等作中,幾乎可見他在冰冷深海底打撈受苦的靈魂的姿態,用突梯荒謬的黑色幽默,呈現生命的傷害、苦難、蒼涼,他曾說:「人生就是悲慘的和比較不悲慘的組合,我期望觀眾透過我的作品,看到人生本色。」 相隔近十年,喬瑟夫.納許帶著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伍采克》再度來台,維持他一貫的憂鬱氣息,為《伍采克》下了一個副標「暈眩的粗胚」,具體而微地為觀者建構了一個「迂迴無常、失衡的世界」。因為生命從未完成,世界晃動無常,創作永遠藏有未曾揭露的謎底,使他願意用一個又一個作品為生命所困的人們找出口。本刊特別越洋專訪喬瑟夫.納許,深入了解他幽微、細密且複雜的思維。即便暈眩,依然向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畢希納兩百歲冥誕 劇場延續革命烽火
今年適逢德國文學家畢希納兩百周年冥誕,強調階級平等與革命意識的他,比馬克思《資本論》更早提出政治革命理念;他的劇本殘編《沃伊采克》廣為世人所知,除了貝爾格的歌劇,更有許多現代劇場詮釋製作。為替畢希納慶生,除柏林的邦立歌劇院推出歌劇《伍采克》,還有「丹欽格五十號」藝術中心也推出小劇場製作《畢希納的沃伊采克或者:為何他媽的他要殺了瑪麗?》,革命思索,劇場延燒。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以聲音形塑表演 演繹社會悲劇經典
去年以《Jumel攣生姊妹》令台灣觀眾驚豔的法國導演法蘭克.迪麥可,今年來台執導中、台、法三地跨國製作的《沃伊采克》,要將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斷簡殘編搬上舞台。擅用聲音的法蘭克,這次和亞洲演員合作,面對不熟悉的語言,法蘭克說,他必須要用另外一種方式處理語言和聲音,在文本的意義之外,讓聲音元素表現出音樂性的質地。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 「不聽話」才有創意!
舞蹈空間舞團繼《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之後,再度推出結合世界文學的奇幻童話舞蹈劇場。《不聽話孩子的故事》由鴻鴻編導、賴翠霜編舞,將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雷昂采與蕾娜》和法國劇作家尤涅斯柯的創意童話,揉和成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的成長歷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畢希納 最會提問的藝術家
畢希納只活了廿四歲,生前藉藉無名,卻在十九世紀末突然聲名大噪,成為最常被國際搬演的德語劇作家。而他,事實上只留下寥寥幾部殘缺凌亂的作品,卻儼然現代文學的啟蒙大師。他的劇作僅僅四部,題材筆法迥異,卻打破古典格律,透過場景零碎卻充滿張力的連結,表達生存的多面性,極富現代感。
-
即將上場
四度空間劇團演出《伍采克》
四度空間劇團繼《甜蜜咖啡屋》之後將再度推出《伍采克》。 《伍采克》是德國作家畢希納(Georg Buchner)在十九世紀初的名作。故事是根據當時一樁引人爭議的社會事件改編而成,主角伍采克因爲妻子瑪莉發生外遇,又受到當時社會環境不合理的剝削,他在飽受折磨而瀕臨崩潰之後,選擇以殺害瑪莉然後自裁的方式結束一切。 此次四度空間劇團推出的《伍采克》是該劇首次以非歌劇的形式在台演出,由團長高永宇執導,他將試圖從《伍采克》一劇中探索人的存在價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