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戀人絮語

相關文章 8 篇
  • 《戀人絮語》的編導胡恩威
    戲劇新訊 愛情卡拉OK大匯唱

    非常林奕華《戀人絮語》

    去年以圖書館為場景,三個小時半以「讀本」方式詮釋張愛玲小說《半生緣》,香港劇場奇才林奕華再出怪招,這番他將以卡拉OK形式,唱演法國哲人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林奕華說,戀愛是卡拉OK,戀愛是古典音樂,歌和音樂都是一種愛情的呼喊,然而詠嘆吟唱的背後究竟是一攤死水,還是無限汪洋?他企圖延續羅蘭‧巴特解構愛情的手法,拆解情歌文本背後的符號。 《戀人絮語》情境設定一名情傷男子〈陳立華飾〉為愛自殺前,去卡拉OK他會點哪些歌?是香港資深音樂創作人黃耀明如張國榮般,自憐自戀的迷離呢喃?台灣歌手許茹芸渾然天成的純淨嗓音,演唱越劇《紅樓夢》中的葬花詞?還是被比喻為「會唱歌的周星馳」,另類歌手陳浩峰無厘頭吶喊的後設戲謔?亦或是曾演出《地下鐵》的媒體人黃俊銘,悠揚渾厚的古典樂音?這些不同領域的歌者,各自表述情歌底下的愛情風景,同時傳達「愛情是一種消費活動,卻要它地久天長」的矛盾。(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強力推薦《戀人絮語》!

    將在新舞臺登場的《戀人絮語》原是進念二十面體二○○三年在香港藝術節推出的多媒體音樂劇,結合台灣人馬重新打造。編導林奕華、胡恩威端出流麗奪目的視覺饗宴,加上流行樂天王的歌聲,是林奕華將浪漫情懷與理性辯證、劇場實驗與流行元素大膽結合的拿手好戲,我強力推薦! 紀蔚然的劇作一向緊貼社會現實,而我以為他的遊戲筆墨帶來的樂趣,比起麻將或家族系列往往更多。錯過《無可奉告》或《嬉戲》狂歡經驗的人可別再放過創作社的《影癡謀殺》。 《天堂王國》是台北愛樂合唱團繼《魔笛狂想》票房大捷之後乘勝追擊之作,卻另闢蹊徑。從蘇利文音樂劇Mikado的情節出發,以喜劇手法寓言╱也預言台灣的政治處境。音樂全盤重寫,頗富新意。編導鍾欣志為賴聲川的得意門生,表演工作坊《威尼斯雙胞案》就是他的傑作,現轉戰他更熟悉的音樂領域,值得期待。 四月是舞蹈旺季,舞蹈空間舞團和古名伸舞團同週上檔,對「東方」「現代」這股世界潮流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到新舞台一試《三探東風》,願意體驗敏感氣質與別出心裁的空間思維的觀眾,我則推薦實驗劇場的《未知》──欣賞蘇安莉肢體流轉出的那種無以名狀的美感與情感,是一種非常純粹的享受。 高雄的觀眾,請記得帶孩子享受一回有趣又動聽的豫劇《國光十年兒童劇展》。

    文字|鴻鴻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黃虎印》書影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第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近幾年來頗受藝術界矚目的「台新藝術獎」,近日揭曉第四屆的入圍名單。台灣各地共七十位媒體及文化工作者,參與了這次台新藝術獎的提名及評選工作。 他們從全國超過一千檔次的展覽及演出中,經由實地觀賞、評議分析和集體的討論,審慎推舉出了入圍的「表演藝術TOP 9」及「視覺藝術TOP 5」。 「表演藝術TOP 9」入圍名單如下:戲劇類有《如夢之夢》、《浮沈烏托邦》、《戀人絮語》、《曹七巧》;舞蹈類有《三探東風》、《狂草》;音樂類《自西徂東》;戲曲類有《大宰門》、《三個人兒兩盞燈》。 「第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將於四月九日起,於今年初啟用的台新金控藝文中心展出;而國內外專家合組成的決審團,也將於四月中旬陸續抵台展開決審工作。(田國平) 歌仔戲編劇施如芳,劇本《黃虎印》未演先出版 由 玉山社出版的《黃虎印》,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部尚未首演即透過商業管道出版流通的歌仔戲新編劇本。作者施如芳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歌仔戲編劇,她和唐美雲歌 仔戲團合作的《無情遊》、《人間盜》及《梨園天神桂郎君》,連著三年應邀在國家戲劇院發表首演,不耽溺於傳統的創新企圖頗獲肯定。《黃虎印》歌仔戲劇本 取材自現任考試院長姚嘉文的同名小說,以馬關割台為背景,描述台灣民主國成立前後一對青年男女的生命轉折,從民主國國印在日軍佔台後下落不明的歷史縫隙 裡,寫出一段小人物受時代洗禮時所展現的昂揚精神。(廖俊逞) 驫舞劇場 親手打造排練場 由 陳武康等五個自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的大男生創立的「驫舞劇場」,最近親手打造了一個一百二十坪、讓所有劇場工作者稱羨不已的排練場。旅居美國、現任編舞家 Eliot Feld排練助理的陳武康說,回想創團作排練時,四處奔波尋覓排練場相當辛苦,便夢想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排練場;去年在板橋近郊工廠區租下一間鐵皮屋倉 庫,這個築夢計畫於焉成真。為了省錢,團長蘇威嘉號召學弟妹,捲起衣袖,當起水泥工和木工,一磚一木,四個月打造出他們心中的「舞蹈夢工廠」。驫舞劇場今 年新作,預定於九月在實驗劇場演出,將演出Eliot Feld等編舞家的作品。(

    文字|廖俊逞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林奕華與胡恩威
    特別企畫 Feature 香港拍檔 香港風格

    林奕華、胡恩威

    香港劇場界的知名才子林奕華與其創作拍檔胡恩威,近年來兩人合作的作品席捲中港台,新穎的創意、辛辣的風格讓所有人印象深刻。繼去年《半生緣》令人驚艷後,五月初,兩人帶來新作《戀人絮語》來台演出。林奕華與胡恩威是如何結下創作緣分?又如何聯手製造劇場風暴?他們到底想藉由劇場,向社會說什麼話呢?

    文字|盧健英、于林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戀人絮語》無疑展現了assemble team的最大魅力,是一場淋漓盡致卻非爭奇鬥艷的演出。圖為《戀人絮語》彩排劇照。
    兩廳院達人

    ASSEMBLE TEAM帶給劇場新驚奇

    assemble team最講求的便是「專業」及「和諧」。一個頂尖的assemble team,要能在短時間內,各司其職發揮極致,知道該做什麼?該給什麼?要了解各自的強項弱項,精確卡位補位,擁有良好的默契和信任度,進而創造出一種超越兩人力量的新格局,是一種一加一大於二的做法及挑戰。 《戀人絮語》無疑展現了assemble team的最大魅力,是一場淋漓盡致卻非爭奇鬥艷的演出。

    文字|林家文、鄭淑瑩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卡拉OK唱出百般戀人情境

    長達兩個小時的《戀人絮語》用文字解構愛情,以三條平行線交織構成,一是歌曲、二是詩,三是羅蘭.巴特的文本,全戲以音樂和多媒體貫穿,解構時下流行歌曲背後的愛情符碼。

    文字|廖俊逞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林奕華藉羅蘭.巴特「作者已死」的概念,只作符號的拼貼與移位,雖然「反映」了原作的模糊焦點,不去具現主題,但也因而將演員「物件」化了。
    戲劇

    舞台視覺建構的符號劇場

    裸露的劇場燈光懸吊系統,映接上數位影像、電玩、簡訊、書寫合成一幅後後後現代的虛擬景觀,胡恩威用建築與影像的融接(Dissolve)手段,再現了羅勃.威爾遜的劇場風格,是全劇中最動人的歡景經驗。

    文字|卓明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戲劇

    我是好孩子,也是壞學生

    林奕華和胡恩威的《戀人絮語》,沒有讓我看到太多企圖心的展現,或者這戲本只是兩人戲劇定位點的再調整;對似乎必須移向中產、移向大表演廳、移向主流市場的兩人,這樣的再定位,自然是無可厚非,只是當年林奕華犀利的主題企圖與叛逆風格,可不要在這樣的定位過程中流去了。

    文字|阮慶岳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戲劇(曲)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新加坡

    多個實驗性創作平台激盪繽紛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