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劇場界的知名才子林奕華與其創作拍檔胡恩威,近年來兩人合作的作品席捲中港台,新穎的創意、辛辣的風格讓所有人印象深刻。繼去年《半生緣》令人驚艷後,五月初,兩人帶來新作《戀人絮語》來台演出。林奕華與胡恩威是如何結下創作緣分?又如何聯手製造劇場風暴?他們到底想藉由劇場,向社會說什麼話呢?
四月十二日清晨七點多,香港赤臘角機場穿梭著來自世界各角落的過客。熙來攘往的人群中,香港劇場二人組林奕華、胡恩威匆忙的身影也在其間。七、八十分鐘的飛行來到台北。距離上次離開台北,不到三十六小時。
林奕華、胡恩威兩人聯手的作品,過去兩年來以同樣忙碌的速度起降在兩岸三地的劇場裡,冒出此起彼落的討論火花,成為兩岸三地劇場界裡重要的現象。
四月下旬,諷刺香港政治的「東宮西宮」系列新戲《西九龍皇帝》在香港葵青劇院公演,驚動香港高官名人都要買票入場;這齣戲一演完,喘息的時間都沒有,五月初,以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的原著《戀人絮語》為架構靈感,兩人聯合編導的《戀人絮語》將在台北新舞臺接著登場。
這個兩人組合充滿了快狠準的香港風格:「快」─每一齣戲的製作期約三個星期;「狠」─議題辛辣而諷刺,從香港特首、性議題、到小市民的生活文化,思考方法詭怪而顛覆,「準」─舞台語言新穎而精準,說是喜劇的準讓你大快人心,說到痛處點頭如搗蒜;說是文藝的也準讓你柔情穿腸,在詩意般的劇場裡潸然、默然而久久不能自已。快狠準,產出快、議題狠、表達形式精準,在「胡恩威+林奕華」的組合,也看到了華人世界裡罕見的商業劇場成功模式。
這個二人組的創作產量也驚人,光是今年就有九齣新舊製作在兩岸三地上演,不僅如此,作品在影視媒體、高官商賈、校園青年及文化界引起的討論「噪音」也令人無法忽視,其市場號召力,從《西九龍皇帝》,兩個星期內一萬多張票銷售一空可見一般;兩岸三地想要被他們「欽點」演出的明星所在多有,除了已經合作過的梁詠琪、劉若英、陳綺貞、許茹芸,最近確定的還包括天后天王級的張艾嘉、劉德華,前者將在今年底參與林奕華執導的獨角戲《人的聲音》,後者則在明年新作《梁祝》中挑樑。
戀人當不成,卻成創作最佳拍檔
年輕時代,林奕華與胡恩威就已是香港重要前衛劇場「進念.二十面體」的「師兄弟」關係,近幾年因為戲劇,兩個人好像連體嬰般總被相提並論。九○年代初成為香港同性戀議題倡議者的林奕華說,一九八八年底,一群人看完表演到歌手黃耀明家中聚會,初見胡恩威,知道他是學建築的,那一天,二十歲出頭的胡恩威身穿名牌服飾,抽著煙斗,「好虛榮!好帥!當下就決定要追他」,聽到林奕華如此形容自己,胡恩威一旁哈哈大笑,他對林奕華的第一印象則是:「鼻子很大。」
兩人對彼此的第一印象差別如此大,結果,當然當不成戀人。但才華上的惺惺相惜,及「對事情獨立思考的方式」,使得兩人後來成為創作上的最佳拍檔。
一九八九年,進念到日本參加利賀戲劇節,在前衛劇團鈴木忠志位於山上的基地「流放」了一星期排戲,這次的日本經驗,讓兩人對於現代戲劇的思考有了深刻的影響。回港以後,林奕華與胡恩威又陸續參加進念運動裝置展、「百年孤寂」戶外表演,林奕華的《教我如何愛四個不愛我的男人》,胡恩威也參加演出。
林奕華說,當年為了追求胡恩威,總想找機會多認識他一點。原以為胡恩威會那麼熱心關注同志議題,一定也是同志,後來才發覺胡「非我族類」。年輕時的胡恩威在導師榮念曾的帶領下,不但在劇場幕後製作已能獨當一面,參與了許多香港文化政策的倡議與遊說,同性戀議題是其中之一。
一九九五年,胡恩威以二十五、六歲初生之犢,參加市政議員選舉,「因為我的專業是建築,後來發現在香港做建築,永遠只是蓋房子,而不能發展設計理念,而這些都是政治的結果,所以法律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雖然高票落選,但選舉過程中,一向在中產階級家庭成長的胡恩威有了極深的文化震撼,「每天早上六點就身披彩帶開始在地鐵站發傳單,十點去學校、菜市場拜票和人握手,晚上再挨家挨戶敲門拜訪,真正看到了香港的底層生活,香港人為衣食生活的『樣子』。」那段時間,有錢的、沒錢的,百樣人都看遍,胡恩威這才發現:「一個一輩子住在中環半山腰的高級住宅區裡的精英或高官,他永遠不會知道香港人如何生活的。」
和胡恩威正常家庭、高中開始赴英求學的良好教育背景不同,林奕華形容自己是在「街上長大」的,父母離異,意氣風發的父親與沈默順從的母親埋下了他從小對「性別」議題的敏感性;他的學歷只寫到「玫瑰崗中學」畢業,之後便展開他的自學過程。十四歲開始寫小說,未及二十歲被香港大導演王晶看上,開始參與編劇,二十七歲獲德國「歌德學院」贊助赴德國,一九九○年在英國文化協會的贊助下,成為倫敦前衛舞蹈重鎮The Place劇院的駐地藝術家,後來在英國待了六年,於一九九五年返回香港。這六年的英國經驗,讓林奕華重新思考許多文化裡「看」與「被看」的問題,一個社會如何看待事情,其實和一個社會如何隱藏不想被看到的事情是相對映的,林奕華以港星「章小蕙」為例:「章小蕙的性感及極度賣弄女人風情,在香港社會裡是個異數,也註定了她在傳媒裡被鄙視的形象。」
《張愛玲,請留言》讓兩人再結緣
也許,「與曾經有幻想的人一起工作,能產生不同的化學作用吧!」林奕華開玩笑說。二○○一年,《張愛玲,請留言》是個開始。張愛玲一直是林奕華的最愛,但找誰來演?胡恩威向他推薦丁乃箏,還自告奮勇要幫林奕華設計舞台;於是,兩個人又展開第二階段的合作關係,這次的合作一發不可收拾,也大大改變林奕華作品原本偏重語言、肢體與邏輯鋪陳的陳述方式,從文學系列的《張愛玲,請留言》(丁乃箏主演)、《半生緣》(劉若英主演)、《快樂王子》(吳彥祖主演)、社會喜劇《嘰哩咕嚕搵食男女》、諷刺香港政治的「東宮西宮」系列,再到今年的《大娛樂家》(梁詠琪主演),強烈的影音風格、多變的劇場形式,而在這些影像、音樂、文字、語言、流行符號裡,串出了兩岸三地觀眾的騷動與感動。
娛樂你,批判你
「林奕華加胡恩威」,在香港劇場界已成了品牌保證。 雖然,香港文化評論人梁文道曾以「媚俗」討論林奕華的戲,但認為林奕華把「媚俗」「提昇到中性、澄明的境界」,林奕華早年的作品光是劇名就常令人側目,例如:《男裝帝女花》、《鹹溼使徒行傳》、《愛的教育─A片看太多了》、《萬惡淫為首之赤裸裸的趴啦趴啦》等,即連宣傳海報也永遠考驗著香港當局的尺度。但這些作品都透露出對權力、禁忌背後思考的「踢館」。
娛樂,則是兩人組合另一個很重要的特質。「東宮西宮」系列,標榜是「娛樂政治傳媒大搞笑,公民教育音樂大喜劇」,香港報評上寫著:「對香港有深情的人,必定一邊睇(看),一邊笑到流眼淚」;一名香港觀眾在網路上回應:「在九一二選舉前夕看《東宮西宮之開咪封咪》,很有意義,因為大家可在投票之前,從多角度看香港現在的政治及社會現況。與此同時,你更可發現,原來港人過往實在是缺乏如此娛樂性與批判性兼備的舞台演出。」《大娛樂家》,更是以一個充滿娛樂性的形式(歌舞秀場、變裝)去評論娛樂的本質,以誇張手法嘲諷當今香港的政治、大眾媒體和娛樂事業。這些娛樂的背後,隱藏著林奕華、胡恩威兩人對香港這塊土地愛之深責之切的矛盾心情。
林奕華、胡恩威兩人都憂心認為,香港社會正以「反智」為榮,台灣也在走向「反智」,從政治到娛樂都已庸俗化。如今,市場正與民主社會強調的多元概念背道而馳,一片混亂。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現象正是全球化都會面對的問題,尤其是華人社會。」林奕華說。「東宮西宮」系列從中國傳統宮廷政治對立獲得靈感,以荒誕劇、喜劇、相聲的嘻笑手法創作,碰觸香港表演娛樂文化從未碰觸的政治議題,第一集《2046特首不見了》,是對SARS的反思;第二集《問責制唔制》,質疑當年香港文官制度的重大變革;第三集《開咪封咪》探討香港傳媒與立法會;最近剛公演的第四集《西九龍皇帝》,則是對最近引發爭議的西九龍藝術特區計畫進行討論。
「為什麼周星馳會紅?」
「為什麼周星馳會紅?」胡恩威認為,「反智」的年代裡最可悲的,是就如電影《功夫》裡,中國人還停留在唐人街辦餐館的心態,做生意的、政府官員、文化和娛樂皆如此。
這幾年與青年學子互動頻繁的林奕華,也在大學校園內與學生討論「周星馳現象」。林奕華說:「周星馳受歡迎,是和中國人的『窮』有關。「為什麼周星馳電影裡的人都很醜陋?心智發展不成熟?很窮?因為,中國人骨子裡還是很多自我憎恨,你隨著電影而笑的正是你平常不願面對的自己。」,一旁的胡恩威補充:「那是一種即使住在豪宅,還是很空虛心理上的窮。」
林奕華不諱言,對於未來他是很悲觀的,人類似乎正在往自己掘好的陷阱、墳墓裡跳,看到這樣的景象,林奕華無法置身度外,因為,他彷彿也見到自己的悲劇因子,有種「兔死狐悲」的感慨。
但胡恩威卻不是全然悲觀的,作家歐陽應霽在胡恩威所著的《香港風格》一書這麼寫著:「哀莫大於心死——很明顯,對於香港,阿威還是未死心」。
持續對華人社會的文化符碼再論述
就這樣,「動機理性、方法感性」的林奕華,搭配上「動機感性、方法理性」的胡恩威,兩人的合作永遠可以達到「如魚得水」的互補。林奕華隨時有上百個想法,胡恩威則在旁邊做最實際、最壞的打算;林奕華負責與演員溝通,胡恩威則如建築師般為林奕華構築所需的劇場空間。
下個階段彼此的關係究竟會起什麼樣的化學變化,林奕華、胡恩威忙得不曾細細思索,因為,工作行程早已排到明年,可以確定的是,以「入世」精神做實驗劇場的兩人,還是會持續對華人社會的文化符碼再論述。明年,不只將與劉德華合作《梁祝》,還有把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搬上舞台的大計畫,當然,四大名著還是會搬到現代社會現實情境裡演繹。
十多年前,沒有拍拖出兩人的「戀人絮語」;十多年來,林奕華、胡恩威卻談了一段更為綿長的「拍檔藝語」,也還在以不停的對話建構一個平台,讓觀眾在戲劇的平台上思考平日不會思考的問題。
採訪|盧健英、于林
文字|于林
林奕華小檔案
▲十四歲開始寫作,曾是電視編劇、節目主持人。
▲也編電影劇本,曾以《紅玫瑰與白玫瑰》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一九八二年加入「進念.二十面體」,為創始團員之一。
▲一九九一年創立「非常林奕華」,擔任藝術總監,從香港人的集體意識與生活模式挖掘創作靈感,早期關注同志議題,後來轉型為批判時弊的「媚俗」劇場,近年則集中於啟發年輕人自我認識的「青年╱教育劇場」,作品有「悲慘世界系列」、「男裝帝女花系列」、「兒女英雄傳系列」、「東宮西宮系列」等。
▲過去十二年來導演作品逾三十齣,於兩岸三地上演。近年重要作品包括《快樂王子》、政治喜劇《東宮西宮之問責制唔制 ?! 》、《張愛玲,請留言》、及多媒體音樂話劇《半生緣》。
▲自一九九七年及二○○二年起分別擔任香港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與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課程講師,從事藝術教育及文學創作等其他形式的藝術工作,二○○一年成立「理想學校實驗室」。
胡恩威小檔案
▲於香港與倫敦修讀建築。
▲一九八九年加入「進念.二十面體」擔任策劃、編導、多媒體設計與監製等。
▲一九九五年,以二十五、六歲初生之犢姿態參加市政議員選舉,高票落選。
▲舞台導演作品有《2001香港漫遊》、《Looking for Mies》、《The Life and Times of Louis I. Kahn》、《半生緣》、《揾食男女》、《快樂王子》、《大娛樂家》等。
▲舞台多媒體與舞台設計作品有《張愛玲,請留言》、《亂民全講》(賴聲川導演)、《關於愛情歸宿的最新觀念》(孟京輝導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