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
-
戲劇
牽亡歌在勸世中的兩個奇效
開場第一首歌就是〈我幹你祖嬤老雞掰〉的音樂劇《勸世三姊妹》,在2021年第一次讀劇演出,便因這句髒話引起轟動;隨後又因劇中人物的住址,不巧也湊巧地對應到真實住戶,造成另一波話題,並在近年蔚為趨勢的階段性呈現、讀劇演出浪潮裡,能夠繼劇場與戶外讀劇後,還登上銀幕,實為一絕。不過,往往預想《勸世三姊妹》場場爆滿的讀劇演出,會替正式演出帶來同樣效應;可惜的是,在衛武營首演直至最終場,才因口碑帶來滿座高潮迭起的不只是作品內容,還有演出現象。 回到作品本身,經歷多次讀劇、內部呈現,《勸世三姊妹》確實精準掌握作品的深刻內在與紮實文本,並在通俗題材裡開啟一定程度的娛樂性。特別是正式演出中,遠比那句「我幹你祖嬤老雞掰」更為震撼的是讀劇版未見的場景牽亡歌的口白與旋律奏起,三姊妹/弟與阿狗引著父親宋德正的魂魄,一路走向地府;此時,舞台上燈光漾著湛藍,紙錢飛舞漫天,情感宣洩而出。這個魔幻場景收束了情節也呼應了主題,我甚至認為,全劇結束於此便可,後續乍看圓滿的結局處理,反而落入通俗劇的窠臼。因為,正是這首牽亡歌這首屬於「他們」的牽亡歌讓《勸世三姊妹》提煉出儀式的真實意義,也隱喻其現代價值。
-
音樂 親愛愛樂全台巡演
眺望彩虹的那一方 看到突破自我的力量
位於南投縣仁愛相的仁愛村,居住著賽德克、泰雅及少數的布農族人。山林壑谷環繞的美景,卻暗藏著部落資源的缺乏與教育長期的不足。2008年,王子建與陳珮文夫妻在教職之餘,利用課後時間帶著各種年齡的學生們學習提琴,並且成立「親愛愛樂」絃樂團。今年,他們自己創作作品,集結各年齡層共40位成員,將以「攜手」及《LAWA的彩虹橋》為名展現實力,並且舉辦「為偏鄉多走一里路」音樂會為偏鄉醫療募款。
-
故事工廠、瘋戲樂工作室聯手打造《火神的眼淚》音樂劇 燃燒生命真相與熱血
故事工廠攜手瘋戲樂工作室推出全新音樂劇《火神的眼淚》,改編自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同名影集,聚焦消防員英勇故事與殉職背後的謎團,由滅火器主唱楊大正、方宥心、王為、周家寬、羅美玲和是元介主演,作曲家王希文操刀音樂,將消防題材以嶄新形式搬上舞台。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透露劇中亮點:「音樂劇特別的是可以放大角色內心感受,這次將突破鏡框舞台,讓觀眾仿若置身火場,不但會將救護車、消防車、雲梯車搬上舞台,還將全面展現高空救援與震撼機關。」
-
《妃比尋常笑》音樂劇 唐朝兩大美人聯手巧奪天下
臺北市立國樂團與全民大劇團聯手製作音樂劇《妃比尋常笑》,將於本週五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演。兩位團長攜手全體人員與歌詞創作張大春於19日舉辦彩排記者會,主演亮相精緻的古裝造型並演出三段曲目,搭配國樂團現場演奏打造絕佳感官饗宴。劇情描述唐代楊玉環在太真觀出家時奇遇女帝武則天的英靈,受到刺激與啟發後,一人一魂竟開始了奪權之路、染指大唐江山。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躍演VMTheatre Company X五口創意有限公司
音樂劇逐漸在台灣嶄露頭角,無論是演出數量、製作品質、觀眾培養等方面,都成為表演藝術圈不可忽略的類型。其中兩部爆紅作品《勸世三姊妹》、影集式音樂劇《SC驚釀小酒館》(後簡稱《小酒館》)更創下台灣劇場前無古人的紀錄,數次巡演都在開賣時迅速完售,並成功吸引大量新觀眾首度踏入劇場。 兩部作品更體現了台灣劇場的不同製作體系與生態。《勸世三姊妹》來自音樂劇團「躍演」,但獲得IP開發公司「大慕可可」支持,構成台灣少見的新商業劇場規格。而《小酒館》是從製作公司「五口創意有限公司」啟動,分別邀請導演高天恆與創作、設計團隊合作,並有百萬訂閱YouTuber「欸你這週要幹嘛」跨界演出,打造製作、行銷為起點的創作模式。 劇團與製作公司如何面對觀眾的需求?是否擁有截然不同的規劃方法與思維?又如何在(我們所期待的)劇場產業與商業模式裡頭,找尋藝術與票房間的平衡?因此,我們邀請到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團長侯淙仁,與五口創意有限公司兩位共同創辦人孫明恩、陳宣,展開一場不同切入角度的對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池塘到湖泊──文策院的表演藝術突圍策略
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是推動台灣內容產業商業化和國際化的重要機構,透過投資運用與跨界合作強化作品效益與市場規模,協助創作者在現今變化迅速的新娛樂時代中突圍。本次和院長盧俊偉的專訪中,「投資」、「市場」、「產業」是不斷出現的三大關鍵詞,明確指出文策院與國藝會、國表藝中心等中介單位不同的核心任務。以此定位國內各文化內容產業的發展,現狀顯示三者成正比,即市場大、投資多,產業也相對健全。 文策院負責影視、流行音樂、出版、漫畫、動畫、遊戲、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時尚設計與文化科技等10個產業別,自2019年6月成立到2024年9月止通過投審會的產業比例中,影視類共123案,為總案件數76.88%,占比最高;表演藝術為12案,占總案件數7.5%,占整體投資4.97%,資金規模約2.5億新台幣。其中,包含以股權或有限合夥的方式投資公司,或專案投資,前者如大清華傳媒、華文音樂劇,後者如《西門町一番地》、《一村喜事》等。懸殊的投資比例反映產業自身的市場規模,盧俊偉表示,文策院以「投資」為主力,案件的選擇仰賴其「市場潛力」,並不預設方向或進行資源的平均分配。影視產業在台灣的市場規模,在這10個產業中相對較大,使得其投資案更具市場潛力和報酬率。 從演藝團體轉向公司化經營 根據台灣文化政策長年發展模式,表演藝術團隊熟悉補助機制,對於「投資」形式相對陌生,盧俊偉指出,「補助」側重作品製作面,評估其品質與完整性,補助成本面,但「投資」不僅考慮這些因素,還重視商業市場性,「投資一定講求回報,我們的目標是協助表演藝術界走向商業化。」 盧俊偉比喻,表演藝術現在是一座池塘,如今要讓它變大成一座湖泊,需要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因此除了政府投資額,還須引入民間其他產業的資金。跨產業投資看重作品潛力,也考量團隊能否長期穩定經營,然而,國內表演藝術團隊目前多為演藝團體,投資方更傾向投資公司,因此「從演藝團體走向公司化經營」是實現商業化的第一步。為此,文策院規畫「文化創業加速器」,若團隊有意朝公司化經營,擬定組織架構與商業計畫後可申請加入。入選者除獲得培訓資源,文策院亦將媒合天使投資人,「初期金額一定不會高,因為資本規模不大,但我們至少讓新公司進入種子輪、天使輪的成長軌道,前提是團隊本身要有事業長期經營的概
-
2024 K-Musical Roadshow in Taipei將登場 台韓音樂劇交流熱鬧展開
台灣的音樂劇產業近年來快速成長,從原創劇目為主,延伸到改編、共製、展演或實驗性質的音樂劇等,各種模式令人目不暇給。而版權劇的引進隨著市場的擴大,也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界重要的領域之一,愈來愈多製作方和劇團尋求國外合作,特別是與鄰近且發展成熟的韓國進行版權引進或共同開發,近期數場受歡迎的演出,不僅逐步推動國際化發展,也為台灣音樂劇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
音樂劇《媽媽咪呀!》國家戲劇院登台 七場完售加開樂池座席
百老匯音樂劇《媽媽咪呀!》25周年全球巡演來台,將從8月28日至9月1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一連演出七場,當瑞典天團「ABBA合唱團」經典名曲〈Mamma Mia〉〈Dancing Queen〉旋律一響起,所有觀眾都忍不住跟著舞動,歡樂氛圍嗨翻全場。由於票房長紅,主辦單位宣布加開樂池座席。
-
全新音樂劇《腦內失控的iTunes》 邀觀眾一起從音樂中找答案
全民大劇團最新療癒音樂劇作品《腦內失控的iTunes》將於本週五在台北城市舞台首演,15日,編導謝念祖偕同主演林俊逸、林逸欣、呂紹齊、巴鈺及林斌出席彩排記者會,演出兩首精采歌曲。第一首〈找到自己的旋律〉是由失眠患者、暴食者、婚姻失和者交錯著,浮誇服裝造型展現不同身心症的特性,例如失眠患者直接將床單、棉被、枕頭穿戴在身上;暴食者身上則背滿各種零食、泡麵,加強了整齣戲劇奇幻、非寫實風格。第二首〈就愛折返跑〉節奏輕快、風格俏皮可愛,林逸欣在劇中因受雷擊後產生同手同腳後遺症,這首歌特別讓眾演員以同手同腳姿態唱跳。
-
細膩歌聲刻劃戰火人性 音樂劇《螢火蟲之墓》本週登台
只想活著有錯嗎?由香港「劇場空間」帶來的全華語《螢火蟲之墓》音樂劇27日起來台巡演,以音樂劇細膩刻劃紛飛戰火瓦解人性、兄妹用盡氣力守護的平凡日常。
-
音樂劇《囍宴》全球首演 百老匯明星齊聚台灣
改編李安經典電影《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集結美國百老匯創作團隊與台灣劇場團隊、跨國共同打造的全新音樂劇,本週五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全球首演。
-
美式經典音樂劇《芝加哥》 首登北中高三地舞台
《芝加哥》音樂劇(Chicago the Musical)是百老匯最長壽、演出次數最多的「美國原創」音樂劇,1975年於紐約首演後即受到廣大關注,1996年復排重返百老匯,更一舉奪下多項大獎,包括六座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東尼獎(Tony Awards)、二項英國奧利弗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s)及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最佳音樂劇專輯」榮耀。《芝加哥》不但達成在百老匯連演25年里程碑,更巡迴至全球36個國家、500座城市,累計超過三萬場演出,全球票房突破16億美金。捱過疫情後,《芝加哥》音樂劇將展開25周年紀念巡演,在睽違七年後,將於今年7月底至8月初來台演出,巡迴台中、高雄國表藝場館,首度挑戰為期三週的北中高三地巡迴演出。
-
音樂劇《媽媽咪呀!》 8月首登台北國家戲劇院
睽違六年,史上最陽光的音樂劇回來啦!全球享負盛名的音樂劇《媽媽咪呀!》將再度來台,將於8月28日至9月1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次歡樂登場。
-
李安電影改編《囍宴》全新音樂劇 5月全球首演在台灣
改編自李安1993年上映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電影的《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音樂劇,今年5月將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進行全球首演,9月將移師至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囍宴》音樂劇由華文音樂劇公司出品製作、文化內容策進院聯合出品,美國百老匯創作團隊與台灣劇場團隊首度攜手打造,更邀來百老匯明星梁厚泰(Telly Leung)和麥特.辛格勒德克(Matt Shingledecker)與闇奕格、羅北安、苗可麗、聶雲等人共同主演,以充滿歌舞的百老匯音樂劇及當代視角詮釋經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年度現象07
演出檔期拉長、重演、重製,是否能再次引爆市場?
在COVID-19疫情趨緩後的台灣表演藝術生態,「演出過量」成為屢次出現的關鍵詞。背後原因包含疫情延後與取消的節目重新推出、台灣各類場館的陸續到位、創作能量爆發等;而「過量」的加成,更在於觀眾人數遠遠不及劇場演出數量的成長,再加上疫情後的購票、觀演習慣改變,造成票房未見起色。 在近乎爆量的演出中,同一場地多場次演出與重演、重製,占有2023年表演藝術市場的一定席次。值得思考的是,這類製作模式能否順應觀眾愈來愈依靠口碑的購票習慣?重演與重製能否增加製作的永續性,甚至降低、或是分攤製作成本?同時,過往補助機制的「潛規則」往往投注於新作,也逐漸有提倡重製等可能,會否也鼓勵創作團隊將舊作搬上舞台? 積蓄能量,拉長製作週期 重演、或重製,可粗分成兩種模式:一是在同一巡演年度內,另一則是跨到不同年份,甚至是數十年之後的重製。無論何者,也都會有編制規劃、內容調整、場地差異等變動因素。 以2023年來說,秀琴歌劇團《鳳凰變》、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八凡人歌》、躍演《勸世三姊妹》、全民大劇團《海角七號》造夢者、音樂劇《熱帶天使》等作在台灣各地演出,可被視為同一巡演年度。這大抵區隔出劇團差異,能有巡演場次的製作多半是大型團隊、商業劇團,一部分牽涉到團隊的營運能力與規劃,一部分是這類製作有成本分擔考量。其中,《熱帶天使》、《勸世三姊妹》都在巡演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內容調整;而《鳳凰變》、《臥龍:永遠的彼日》也因演員身體因素有所差異。 不過,跨年份的重演、重製舊作在2023年占有一定比例,且是不同製作規模。大型製作部分有雲門舞集《薪傳》、朱宗慶打擊樂團《木蘭》、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劇場《小太陽》音樂劇場、明華園戲劇總團《散戲》、國光劇團《狐仙》、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喜脈風雲》等,中小型製作則有唱歌集音樂劇場《今晚,我想來點》、盜火劇團「懸疑三部曲」、三缺一劇團《國姓爺之夢》與《蚵仔夜行軍》親子版、壞鞋子舞蹈劇場《吃土》、何曉玫MeimageDance《默島新樂園》、阮劇團《熱天酣眠》、烏犬劇場《麻嗨猴》、不貳偶劇《道成》等。 在補助機制多鼓勵新作的思維下,劇團於該年度未提出新作是比較特別的現象。但在2023年,國家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年度現象06
音樂劇爆棚且多元 市場潛力乍現
若談2023回顧,不從《勸世三姊妹》開場,未免太過脫俗,但除了舞台上的作品,靠製作方針跨出同溫層的高光時刻,我想更能代表年度趨勢。演出精采就更需要端出浪潮的團隊,在哪裡端,誰來端,先端哪道,全都是學問。 今年的音樂劇演出依舊多如繁星:有海外授權的《近乎正常》、《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搖滾芭比》、《綠野仙蹤》、《小王子》、《史瑞克》;引進、合製、巡迴的音樂劇《貓》、《羅密歐與茱麗葉》、《Titanic 鐵達尼號》、《拉赫曼尼諾夫》、《三劍客》、《伊底帕斯》、《The Last Five Years》輪番上演。 國內製作數量也依舊爆棚,有影視故事《海角七號造夢者》、電影改編音樂劇《怪胎》、文學改編音樂劇《熱帶天使》、迷因音樂劇《吼呦~杰哥不要啦!!》、桌遊改編音樂劇《台北大空襲》等故事類型迸發、都繼續保持著充沛製作數量。 純原創音樂劇的比例趨緩,但類型依然展現多元,台北市也出現了首個針對音樂劇發展的基金會,提供更多場地與孵育的可能,從小型讀劇型演出到各種音樂劇節在各單位的推動下維持蓬勃,須打磨的作品已有更多路徑與觀眾對話,相信整體環境正往好的方向走去。
-
全新音樂劇《海角七號》造夢者 本週城市舞台首演
全民大劇團改編國片票房冠軍《海角七號》,由金馬導演魏德聖監製、金曲製作人陳建騏製作音樂、金鐘編導謝念祖全新改編,孫協志、卓文萱、徐詣帆、金仁馨、洪都拉斯、夏宇童領銜主演,11月11至19日將於台北城市舞台首演。
-
榮獲東尼獎、普立茲獎肯定 音樂劇《近乎正常》臺中國家歌劇院7月首演
以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創下連演139場紀錄的活性界面製作,今夏引進曾獲東尼獎最佳音樂、編曲、女演員及普立茲戲劇獎肯定的《NEXT TO NORMAL 近乎正常》,7月22至30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6場,邀請美國、台灣實力派音樂劇演員與現場樂手共同演繹,以全英語演出,同時將維持《LPC》超好讀字幕傳統,讓觀眾輕鬆觀劇入戲。
-
韓國男團偶像領銜 《三劍客》等7檔音樂劇登臺中國家歌劇院
臺中國家歌劇院「夏日放/FUN時光系列」將在7至9月一連帶來7齣音樂劇節目,讓音樂劇愛好者「看熱鬧」也能「看門道」。韓國大型音樂劇《三劍客》將首度來台,近百人的原裝豪華大製作,將以龐大場面、華麗舞台及服裝呈現17世紀的巴黎,並由兼備完美歌喉與天使臉蛋的男團偶像珉奎(민규 DKZ成員)、REN(렌)雙卡司帥氣詮釋主角達太安,是令人無法抗拒與偶像共度夏天的邀約。
-
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 演繹大時代小人物烈火悲歌
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改編自台灣文學大師陳千武半自傳式的戰地回憶小說《獵女犯》,由林孟寰編導,雷昇作曲,並特邀金鐘歌王楊烈參與演出劇中老年劇作家一角。從創作啟動至今歷時5年,不斷改版,本次以豪華規格全新打造的大劇院版本,企圖打造台灣原創歷史音樂劇新高度,甚至被譽為台版《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