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小京看話劇》3冊套裝。(王泊 攝)
北京

出版評論文集 匿名劇評「北小京」13年後終現身

4月1日晚上,北京石景山的郎園,匿名了13年的北京戲劇評論者北小京本人現身,也為她從2012年2月23日至2023年底發表的劇評文集《北小京看話劇》辦了新書發表會。北小京就是孟丹峰,一位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從事演員、編劇和導演工作的戲劇專業人士。這13年來,孟丹峰女士每一篇劇評都是堅持自費購票,以自己的專業說自己所見所感,就文字的品質來說,堪稱戲劇評論文章的典型。花錢買票、說真話,看似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是在戲劇圈裡的人都知道:「在我們的時代裡發出獨立的聲音並非易事,卻又是多麼必要!」所以「眼看著虛假的恭維即成燎原之勢,我心中的戲劇之光不允許我苟同,不能夠再沉默下去!」但獨立發聲必要,匿名則更有現實的必要。

這13年來,北小京和她的劇評經常是北京戲劇圈津津樂道的話題,一方面是北小京隱藏得夠深,從不回應對她的誇讚或謾罵,也從不在網路上的紛爭中出現,「北小京猜想」成了一種樂趣;再者,北小京的劇評總是引發討論與爭執,例如2016年5月2日〈《審查者》─給鼓樓西劇場的一封信〉,直陳「直面戲劇」(in-yer-face theater,另譯直面劇場)的本質與鼓樓西舞台表達之落差;2024年5月19日的〈《日出》─不要讓明星幹掉藝術家〉,批評金星一人跨了編(舞)、導、演三種身分,卻端著明星架勢,看輕了舞台演員表演的魅力。被北小京點名批評過的戲劇圈大佬不在少數,被批評自然心裡不舒服,動用各種人脈關係想找出誰是北小京,但北小京的匿名行動是冷戰時期雙面間諜以來最偉大的成就,讓她只要直面作品本身,而不被作品之外複雜的人際關係糾纏。在北京,批評者肯定是孤獨的,「很多人批評我過於犀利,呼喚我做戲劇人的朋友、知己,因為他們是脆弱的。我想說的是,『北小京看話劇』從註冊的那一天開始,就決定不與任何人做朋友,隱身是為了褪去你和我身上的標籤,我們就藝術談藝術,我們不交換脆弱。」

《北小京看話劇》3冊套裝。(王泊 攝)
追憶與悼念兆欣廣告圖片

在北小京現身會上,有不少戲劇圈重要人士與會,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蔣公的面子》導演呂效平稱讚北小京:「當年妳戴上面罩寫下你這些文章,這是妳的勇氣。今天妳摘下面罩,再一次表現了妳的勇氣。」知名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對「北小京現象」的思考是:「我們確實需要聲音,需要各種各樣的聲音,使得我們基因能夠健全。」知名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王曉鷹被北小京多次批評,但他仍然鼓勵孟丹峰以「北小京的筆觸,北小京的熱情,北小京的赤誠,北小京的真摯繼續寫劇評」。

說偌大的北京只有北小京一個戲劇評論者並不極端,因為匿名評論讓北京戲劇圈收穫了真心話,但同時,需要匿名這件事也象徵著評論生態環境的不健康。2017年,北小京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在評論環境健康的那一天,摘下面紗。」如今,孟丹峰因為健康原因,決定在匿名13年後現身,評論環境健康了嗎?當然不,明眼人都清楚,中國表演藝術評論生態的沉痾可能很難有翻轉的一天。也因此孟丹峰的現身,樂觀的人期待這是北京戲劇評論生態的轉折點,悲觀者則憂心北小京的未來仍然會是北小京嗎?失去了仙人掌的沙漠還有可能出現綠洲嗎?

小開本的3冊套裝《北小京看話劇》拿在手上仍有沉重感,不論孟丹峰未來的劇評是否能一以貫之地如北小京,這套文集已然是北京戲劇評論史中的一塊碑石,為未來可能的健康生態發出警語,不匿名最好,但如果不得已的話,北京仍然期待另一個北小京。

《悲慘世界》10個不可不知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5/30 ~ 2025/08/30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