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逐漸在台灣嶄露頭角,無論是演出數量、製作品質、觀眾培養等方面,都成為表演藝術圈不可忽略的類型。其中兩部爆紅作品《勸世三姊妹》、影集式音樂劇《SC驚釀小酒館》(後簡稱《小酒館》)更創下台灣劇場前無古人的紀錄,數次巡演都在開賣時迅速完售,並成功吸引大量新觀眾首度踏入劇場。
兩部作品更體現了台灣劇場的不同製作體系與生態。《勸世三姊妹》來自音樂劇團「躍演」,但獲得IP開發公司「大慕可可」支持,構成台灣少見的新商業劇場規格。而《小酒館》是從製作公司「五口創意有限公司」啟動,分別邀請導演高天恆與創作、設計團隊合作,並有百萬訂閱YouTuber「欸你這週要幹嘛」跨界演出,打造製作、行銷為起點的創作模式。
劇團與製作公司如何面對觀眾的需求?是否擁有截然不同的規劃方法與思維?又如何在(我們所期待的)劇場產業與商業模式裡頭,找尋藝術與票房間的平衡?因此,我們邀請到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團長侯淙仁,與五口創意有限公司兩位共同創辦人孫明恩、陳宣,展開一場不同切入角度的對話。
主持:白斐嵐
與談人:曾慧誠、侯淙仁、孫明恩、陳宣
時間:2024/10/17 10:00
地點:二條通劇匯
Q:躍演是從劇團發起創作,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劇場模式;那麼五口創意有限公司(後簡稱五口)以製作公司來策動演出,是否可以介紹一下你們的背景?以及這兩者之間可能有怎樣的差異?
孫明恩(下文簡稱孫):我們一開始就以公司立案,主要是我們4位合夥人是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產業組的同學,專長都是製作或行銷類,所以五口並沒有常駐的核心藝術家。我們那時候觀察到整個環境已經有很多劇團、很多作品,相對缺乏專業分工底下的行銷、製作人才,或是以製作公司為主體的型態,這好像是我們可以切入市場的管道。
因應政府政策、或體制,其實比較難讓營利公司在劇場環境下生存,當時也有一些前輩會勸我們要成立劇團、或是非營利組織,至少可能在場地方面拿到優惠。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還是有些場地認定我們是營利公司,所以提供商業價格。我覺得有趣也可以理解,畢竟公司法第一條就講,我們是以營利為目的所設立——而這也是對我們對「音樂劇」的期待,或是說五口一直選擇做音樂劇的很大目的,就是相信也期待這個劇種的娛樂體驗是有營利可能的,也可以讓整個生態往更健康的商業模式邁進。
侯淙仁(下文簡稱侯):公司的營業項目跟執行層面跟劇團不太一樣。簡單來講,我覺得這兩個是不一樣的體系,劇團能夠獲利的時程會拉比較長,也可能比較辛苦,但通常成立公司就是想要更快獲利,並且賺錢。
曾慧誠(下文簡稱曾):躍演做戲到後來,是被我們之前的會計師追著整理財務的——從一開始不開發票到建議開發票,又從開發票到繳稅,會計師認為我們已經長到一個狀態,就應該進入這個規則裡面。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發現:以「非營利」的概念在這個產業中生存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從寫企劃給政府單位申請補助來看,經費表一定要達到收支平衡,但裡面卻連個服務費相關的收入都不能列入;所有的工作夥伴們都說要賺錢、要存錢,可是母體的概念是「不要賺錢」。所以經營劇團與公司的切入概念其實完全不同,我發現必須轉換頭腦,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會找Ren(侯淙仁)進場的最大原因——自己作為創作者的頭腦其實很難去看到不一樣的位置。所以,公司與劇團、營利與非營利,我覺得是概念問題。
躍演VMTheatre Company
創立於2007年,致力於發展中文音樂劇創作與演出。藝術總監曾慧誠擁有紐約大學音樂劇表演碩士學位、美國音樂戲劇學院(AMDA)音樂劇表演文憑,擔任多部音樂劇、歌仔戲等導演。現任團長侯淙仁來自音樂圈,近年加入劇團,呈現劇團不同分工系統。2021-2024連續4年獲選為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近年作品有《勸世三姊妹》、《釧兒》等。
五口創意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7年,共同創辦人孫明恩、施淳耀、陳宣、陳政達以「表演藝術製作與行政統籌」、「劇團營運顧問與品牌行銷策略」、「藝術策展企劃」出發,並以原創音樂劇為主要製作方向,結合各方資源,以製作人的思維推動台灣表演藝術市場。近年作品有影集式音樂劇《SC驚釀小酒館》、《妳的側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