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
-
演出評論 Review
「後.真相」劇場與文本對決的真實
以詹明信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套用在這三齣戲上,其主要特徵為「主體的死亡」:王嘉明所要表述的沒有中心和意義;「客體的溶解」(真實消失了):高俊耀要主客不分、卻更顯見歷歷分明;語言則為「符徵之流」:李銘宸符徵與符旨的斷裂,符徵不再對應去「回譯」成它們的符旨。但以過往理論如此套用現今的製作,亦沒有多大的意義,只是再次驗證所標榜的實驗創新早已有前人所為。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灣現代舞中的「現代性」
從近半年在本地看到國外舞團類型相異、風格殊異的演出,我們不能逃避了一個我們「到底看到了什麼?」的問題。舞蹈所展示的身姿之美,其實已經包含著一個世界的存在,正如太極拳包含著一個宇宙的存在一樣,我們也可以從舞蹈中特定的身體行為,不僅看到民族對待身體/文化的態度,更看到身體與國家、社會的關係,所以要問:「到底看到了什麼?」,也是「有沒有看到身體/政治/文化這種連鎖關係」的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上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末」的音樂
上個世紀末與這個世紀末的藝術都脫離不了「後」(post)與「新」(neo),如果我們細數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種種流派,會發現共同顯現出一種「頹廢」(decadence)的傾向。這類多少具有「矯飾風格」(mannerism)意味的潮流,經常沾染著「神秘主義」的調調,而呈現出反物質主義、輕物性而重靈性的取向。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年來人們觀舞之道的改變
人們對舞蹈的看法在二十世紀這一百年有很大的轉變。在世紀初,舞蹈多半只被看成是娛樂活動;隨著世紀的演進,它逐漸轉化成一種嚴肅的藝術形式;近二十年來,舞蹈也開始被視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面向,成為學術研究的新領域。
-
現代戲劇講座
「新人類」的表演:後現代主義與劇場
「劇場就在街頭!」「街頭屬於人民!」「解放劇場!」「解放人民!」「開始行動!」
-
交流道
《哈姆雷特機器》及後現代 跨海看戲之二
在《哈》劇的演出中,的確看到多媒體的拼貼,看到對傳統敍述結構的反彈,也看到直白的政治嘲諷,但卻看不到多少生活實感。我希望頭腦淸晰的藝術家們,不要喪失自己直覺的現實敏感,而淪爲美國後現代主義笨拙的模仿者,也不要僅僅依靠西方的某一理論框架來描述台灣戲劇的發展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