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縣市升格,文化升級
六月二十九日上午,行政院長劉兆玄召集內政部等相關部會首長,就縣市升格改制討論會議,決議台南縣市在內連同北縣、中縣市、高縣市同意升格。未來台灣將朝著北、中、南三個生活圈,以七個區域均衡推動發展。確定升格後,不僅公務員升等,向中央爭取的統籌稅款和重大建設補助款更多,民間更預期未來透過修改都市計畫,可望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證券業預期資產股有受惠機會。 升格的台北縣、台中市以文化創意為口號,「補考」通過的台南縣市因為歷史文化及經濟因素受委員青睞,高雄縣市雖然沒有特別強調文化,但過去,他是僅次於台北市,要走文化路線的都市。面對這個地方制度的重大變革、台灣蛻變成長的契機,在期待城鄉差距縮小並且提升競爭力的同時,台灣的「文化」是否真能隨著縣市升格的推動而如期「升格」呢?
-
狂飆繆思
美術館的主題與變奏
美術館是個奇妙的地方,不用張貼「請肅靜」的標語,你自然而然就會跟著展覽的畫作一樣,優雅地站著仔細端倪,然而在欣賞的同時,你就像在照著一面無暇的鏡子一般,反射著自己平時很少對話的內心。
-
專欄 Columns
科技人的文化心意
台積電的晶圓代工產品並不是大衆每天都看得到的消費品,而是隱身在許多電腦通訊和家電的深層。然而,透過台積電對台灣文化事務實際的參與和實質的贊助,大眾卻發現了企業和個人的連結。台灣需要更多的文化義工,科技人可以成為貢獻卓著的一群,而大眾也期待看他們在幕後的演出。
-
專題
文化「入世」觀
政府認為,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保障台灣長久以來遭受不平等經貿待遇的主要途徑;然而對國內的文化界來說,未來則更面臨了市場競爭的挑戰。我們試從政治面與產業化的角度來解讀台灣文化界「入世」之後,可以有什麼樣的因應與思考。
-
專欄 Columns
文化的邊緣與中心
戲劇是精鍊語言和維護語言的堡壘,如果我們堅持中國語文的戲劇,在主觀認知上就不致流爲邊緣地帶。
-
編輯室
從經濟條件到文化條件
我們的社會,因爲難得地承平了一陣子,經濟也「起飛」到約略已邁入開發國家之列了,不耐煩的聲音於是時時會冒出來:「怎麼還沒看到偉大的藝術作品出現?」是的,我們偉大的詩、偉大的小說,我們的關漢卿或莎士比亞、華格納或貝多芬,怎麼遲遲還沒出現? 偉大其實從來不是偶然。 有了長遠的西洋戲劇傳統,有了文藝復興的人文背景,還加上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當朝的鼎盛國力,然後英國出現了莎士比亞。有了長遠的傳奇、說部話本的傳統,有了元明淸一路發展而成的士商階層,加上淸初的鼎盛國力,十八世紀的中國也終於出現了曹雪芹。 而這種種關鍵,與其說是經濟,不如說是文化──即使經濟條件,也必須是一種有文化的經濟條件。單單是寫王朝宮闈(不管是排場還是穢亂)或子報父仇的故事,不會使《哈姆雷特》偉大;單單是寫榮寧二府(不管是奢華還是墮落)或寶玉黛玉的愛情故事,也不會使《紅樓夢》偉大。使莎士比亞和曹雪芹偉大的,是他們各自在文化層次上的深刻。倘若復仇的意念不是經由哈姆雷特的人格特質提昇爲整個生死善惡的交戰,倘若他最後的鮮血不是思慮的代價,倘若這痛苦的思慮不正是莎士比亞所想要藉以表現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典型,王子復仇的故事便了無深意。倘若寶玉的愛情不同時指向所有貪嗔愛悅的虛妄,倘若大觀園的敗亡不同時隱喩了極致之美的非人間性,倘若這虛妄的了悟和人間與非人間的辯證不正好呈現了曹雪芹的宗敎體察和美學思辯,紅樓的夢也只是脂粉陣的串場而已。 偉大來自深刻。在深刻的作品出現之前,先得有很多成功的作品;在很多成功的作品出現之前,先得有蓬勃的氣象。而蓬勃,來自經濟社會條件的成熟。 《表演藝術》在年終歲首之際,對過去這一年的國內演出作了一些回顧,我們看見蓬勃,蓬勃中也有星星點點的成功。可是,要走向偉大,我們的創作者和演出者都須要尋求更深厚的文化滋養;對自己的題材,都必須超越「描繪」、「表現」,去追求文化層次的深刻。復仇止於復仇、愛情止於愛情、穢亂止於穢亂都無非末技,然而這樣的末技恐怕仍在眼前的「蓬勃」中居於多數。 當我們的經濟條件成爲有文化的經濟條件時,也許也將是我們可以開始期待「偉大」的作品出現的時候。 黃碧
-
專欄 Columns
文化從形式開始
禮、樂是文化的核心,在婚禮上,禮不成禮,樂不成樂,嘈雜成一團,是今天中國人不負責任的生命觀的表現。
-
專欄 Columns
文化與藝術之間
有些藝術家説政府不重視文化,即政府没有特別照顧或尊重他們。他們説社會没有文化水準,即大衆不能欣賞他們的藝術。這是最狹窄的文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