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COLUMN

文化從形式開始

禮、樂是文化的核心,在婚禮上,禮不成禮,樂不成樂,嘈雜成一團,是今天中國人不負責任的生命觀的表現。

禮、樂是文化的核心,在婚禮上,禮不成禮,樂不成樂,嘈雜成一團,是今天中國人不負責任的生命觀的表現。

最近參加了外甥女的婚禮。由於請的客人不多,均爲學界人士,主持婚禮者又是高級官員,所以典禮雖然簡單,並沒有一般婚禮上吵吵鬧鬧的現象。

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我國近幾十年來逐漸自然形成的婚禮形式不夠嚴肅。這種感覺不是我一個人才有,可是風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日所能奏功,雖有不少人有改革的想法,要下手却很困難。比如文建會的工作項目中就包括禮俗在內,但沒看到有甚麼具體行動。

我國是重禮的國家。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國人把「禮」當經典來讀。可是近世的中國人漸漸背棄了古人重禮的觀念,視之爲「繁文縟節」。到今天,我們已經把禮幾乎完全廢除了。反而歐美與日本,至今仍相當重視禮儀。古人說「禮失而求諸野」,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們爲甚麼把禮丟掉了呢?需要有道的先生們來解釋。我粗淺的看法,與物極必反有點關係。經典上記載的禮儀,是聖人時代的,實在太繁瑣了。禮嚴格地規定了人際關係,控制了感情的活動,在今天看來確實過份了些。由於過份拘禮,失却了自然的人生,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因此就有另一派的賢哲主張放浪形骸,與禮制社會相對抗,這種自然的人生觀就發展出一種犬儒的生活態度,反而被世人所尊敬。演變到後世,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就二分了。在朝的人就祟尙禮儀,在野的人就祟尙自然。在有些知識份子的領導之下,民間的禮數越來越緊繃,到了近世就不能看了。

禮敎鬆弛並不是沒有禮,而是恢復到比較原始的狀態。以結婚來說,即使原始社會也有慶典。只是其形式很「野」。禮之制訂,是提昇生活的精神層次。通過禮,使物質面加上些神聖的意味,嚴肅的情操,這就是文化。禮是一種形式,文化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出來,也必須通過形式深入到精神的內層。當然有些重內容不重形式的說法,但是文化從形式開始。

禮、樂是我國古典時代的生活形式,也是當時的重點藝術。這些當然已不合於今日社會,但是在精神上,其意義還是正確的,只是繁簡之別而已。我實在不能想像一個社會中,對於重要的人生大事,輕率爲之,能夠嚴肅的對待自己的人生。禮、樂是文化的核心,在婚禮上,禮不成禮,樂不成樂,嘈雜成一團,是今天中國人的不負責任的生命觀的表現。

文質彬彬的「文」字到那裏去了?今天的中國社會是失禮的社會,已經到了連招呼不會打的情況了。

 

文字|漢寶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